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能源保供路上的“包神力量”
本报特约记者 刘春艳
2025年07月21日
字数:2770
版次:01
  在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上,满载乌金的列车呼啸而过,从中蒙边界甘其毛都口岸自河套平原一路向东,穿过鄂尔多斯高原,陕北、晋西北黄土高原,横跨黄河,穿越太行,一路向前,风驰电掣,源源不断地将一列列电煤输送到港口,为全国人民送去一夏清凉。
  这是包神铁路勇担能源保供政治使命、全力以赴迎峰度夏的缩影,也是这条钢铁大动脉守护能源脉搏的写实。

  能源保供:钢铁洪流的涌动

  6月份,包神铁路月累计完成运输量2678.5万吨,超月计划177.2万吨,完成煤炭装车2621.7万吨,基础目标和月指标两项均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其中,黄羊城站发运货物146万吨,环比增长48.8%。这组沉甸甸的数据背后,是包神铁路构建“疆煤、蒙煤、陕煤”多源互补运输生态体系、深度释放运输潜能的最有力见证。
  作为深入我国煤炭富集区神府东胜煤田的铁路主干线,包神铁路提出“打造能源运输桥头堡、守好蒙煤南下北大门”,全力统筹、增产增供、保供稳价,勇做重载铁路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用实干实绩兜牢国家重点用能和民生底线。
  包神铁路总运用里程1228公里,其中营业里程872公里,专用线里程356公里,管内有神朔、包神、甘泉、塔韩四条铁路及75条专用线。这些铁路线相互连通,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将蒙西、陕北、晋北星罗棋布的煤矿串联起来,承担国家能源集团核心矿区70%以上的煤炭装车任务,年装车量3亿吨、运输量超3亿吨。
  一体化运营是集团的独特优势,运输产业是一体化运营的桥梁,而神朔线、包神南线则是桥梁的核心部位,也是最吃力的部分。可以说,集团一体化运营的难点在运输,关键点在包神。包神铁路能否高质量运营,直接影响着集团一体化运营的效率和质量。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包神铁路是如何做到运力和运量逐年攀升的呢?
  公司牢牢把握资源获取和通道能力两大抓手,强化“抢滩”意识,不断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根据运量计划排定增量点,实时对接市场需求,深化与煤炭生产、采购单位、装车单位协同创效,深度应用“基石”项目和调度信息系统,加强集约管控,精准匹配需求,统筹选择最优路径。
  迎峰度夏以来,公司紧密围绕任务目标,迅速分解落实任务、细化各项工作举措,构建全链条精细化管理体系和机车保障立体网络,实时跟踪各站煤源储量,精准计算机车需求,实现运输效能的全面提升。
  调度指挥中心的大屏上,代表电煤装车的光点在巴图塔站、补连塔站、黄羊城站等站点密集流动。如此大的装卸车量、运输量,调度员日均接打电话超200次,每一通电话都能完美地实现车流的无缝对接,让这条“西煤东运”大通道在能源保供和迎峰度夏的“合奏曲”中持续鸣响。

  开疆拓土:能源走廊的延伸

  5月14日,中蒙甘其毛都至嘎舒苏海图铁路建设开工仪式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举行。这是继1956年二连浩特至扎门乌德铁路建成通车后,时隔近70年再建的第二条中蒙跨境铁路。
  项目自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甘其毛都口岸出境,经蒙古国嘎舒苏海图口岸,连接蒙古国南戈壁省嘎舒苏海图站。该项目前期配套工程——甘泉铁路已于2015开通运营。
  6月15日,中蒙边境甘其毛都口岸的黎明被钻机轰鸣声唤醒,甘其毛都至嘎舒苏海图口岸中蒙跨境铁路项目正式破土动工,双方同时启动钻机,跨境铁路大桥24#墩首桩开钻,这条搁置20年的中蒙跨境铁路项目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该项目是包神铁路作为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运输产业链源头实现运输新增量的重要“补给点”。
  项目建成后,将与境内配套工程甘泉铁路联通,直接接入中国铁路干线网,开辟一条稳定的煤炭进口通道,增强西北地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彼时,鄂尔多斯高原也传来捷报。
  6月20日,公司东月铁路核心控制性工程布尔台格村隧道、新街隧道及其进出口段路基工程正式启动,打通了东月铁路项目建设的关键动脉。
  中蒙跨境铁路项目大桥工程的破土动工、东月铁路项目核心控制性工程的正式启动,对于完善集团路网结构、提升包神铁路运输增量、整合区域物流资源、增强区域物流枢纽功能、保障能源供给、实现区域互联互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包神铁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坚持在大局中找定位、在定位里谋发展、在发展中拓“疆土”,中蒙跨境铁路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义无反顾征战沙漠戈壁。东月铁路项目启动控制性工程,加快建设投产的底气更足。孤银铁路项目推动,辐射区域内煤炭资源有望“尽收囊中”。郭神铁路项目多方联动凝聚攻坚合力,项目建设跑出了“加速度”。

  未来之光:传统运输的智变

  国资央企承担着“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的重要使命,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设世界一流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重载铁路物流通道”,面对这一发展战略目标,包神铁路的坐标又在哪里?
  2024年8月3日,包神铁路举办“赋能重载智领未来”科技成果发布会,聚焦机车智能驾驶系统,发布了涵盖机车自动驾驶装置、列车运行监控系统、智能驾驶云平台、自动唤醒装置、智能调度系统、北斗差分增强系统6项关键技术标准文件,为智能驾驶技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这些成果,是包神铁路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引擎,为公司建设世界一流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重载铁路物流通道的能级跃升注入了强劲动能。
  然而,包神铁路并未因这些成果沾沾自喜,而是围绕运输产业链部署科技创新链,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如何将“科技狠活”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矢志不渝提升通道智慧运输能力、设备智能运维能力,基础设施智慧管控能力,深度融入重载铁路发展的科技浪潮。
  在蛇口峁隧道的治理上,包神铁路就借助AI智能技术与现代科技重新定义了这场“隐患攻坚战”。
  神朔线蛇口峁隧道自1996年运营以来,先后经过10余次整治,随着内外部环境变化,各种病害仍在扩大且呈加速态势。作为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的“咽喉”要道,蛇口峁隧道若是出现“栓塞”,将会影响到整条能源大动脉“输血”能力。
  而蛇口峁隧道地处黄土高坡沙砾区,地质条件差,若建新隧道,投资高,时间和空间跨度也大,这就决定了蛇口峁隧道只能治理,不能新建。
  面对这样的情况,包神铁路宏观布局,制定了“长期整治+重点监测”的治理方案,采用“人机分离、先进后出、后进先出”的栈式管理,发挥计划牵引作用,确保时间间隔、空间间隔,做到工作面应开尽开。
  治理现场,隧道内高清摄像头结合AI识别技术,实时监控异物入侵,衬壁上,裂缝计、激光位移计、多点位移计全域联网,隧道“健康指数”跃然千里外的监控屏上……
  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与世界一流企业相匹配的科技成果,并及时应用于生产实践已是当务之急。
  包神铁路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实际,联合科研单位和相关院校组成联合创新团队,积极探索重载铁路运输高水平开放式科研实践,坚持问题导向、定好发展目标,既要“顾当前”,又要“谋长远”,在保证“老家底”不动摇的同时,确保项目科创“有前途”,为重载铁路运输高端技术发展贡献“包神力量”。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