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龙源电力青海公司工程项目负责人 缪配元:
解锁“生命禁区”
2025年07月19日
字数:991
版次:02-03

缪配元(右)带领徒弟巡视升压站。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每当寒夜里坚守在冷湖无人区风电项目建设现场时,我总能想起习近平总书记的伟大号召。
  我有幸参与了我国高海拔地区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场——龙源电力青海探月风电场的建设全过程。这里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天数超过200天,含氧量只有平原的60%,很多施工单位的人看一眼现场就扭头走了。但正是这片“像火星一样”的土地,成了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最滚烫的战场。
  2024年初冬,正值零下30℃的寒冬,混凝土浇筑成了“拦路虎”。照常规施工方式,这种极端天气下的混凝土浇筑,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天深夜,我和技术组的兄弟们蹲在帐篷里,盯着结冰的混凝土样板发愁,突然有人嘀咕:“要是能给搅拌机贴暖宝宝就好了!”一句话点醒了我们。第二天,我们真的给搅拌机裹上电热毯,搭起移动保温棚,像呵护新生儿一样守着浇筑过程。就这样,我们硬是在“冬歇期”建筑完成65台风机基础,连设备厂家的工程师都竖大拇指:“国家能源集团把不可能干成了可能!”
  今年开春,最艰巨的吊装任务紧跟着冬施接踵而至。单支叶片长108米,相当于42层楼房的高度。有一次沙尘暴突袭,运输车队被困在戈壁滩腹地,我和司机们裹着棉被在车里熬了一夜,天亮时发现车轮半截埋进了沙里。但比运输更难的是吊装,高原空气稀薄,吊车功率损耗严重,风速超过8米/秒就得停工。为了抢时间,我们制作了“追风作息表”,在风小的凌晨三四点爬起来干活。可当我看着第一台机组迎风转起来时,那种成就感比看到一大片绿洲还让人兴奋。160天,65台国内高海拔地区最大的7.7兆瓦风电机组全部吊装完成,我们创造了高海拔地区风电建设新纪录。
  记得投产前一周,电网接入突遇技术难题,公司领导候晓迅和曹有连组成党员突击队,连着三天三夜没合眼。深夜里,当我们看着监控屏幕上跳动的发电曲线,想起来风机叶片最开始也是这样起起伏伏地来到这里,过程的艰辛在心底里泛起了涟漪。施工单位的人说:“没见过你们这么拼的队伍。”他们可能不了解,习近平总书记9年前在宁夏煤业煤制油项目建设现场发出的伟大号召,早就给我们产业工人的基因里注入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奋斗密码。
  如今,探月风电场每年输出的14亿度绿电,能点亮35万个家庭的灯火。回望这249天的奋战,我总是想起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它既是新时代能源征途上的谆谆嘱托,也是茫茫无人区里的行动指南,赋予我们征服“生命禁区”的无穷力量。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