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出来的九年
2025年07月19日
字数:1285
版次:02-03
2016年7月19日,在宁夏煤业煤制油项目的中央大道上,27岁的操作工马永虎双手被那双温暖而有力的手紧紧握住。“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像一颗火种,点燃了他此后九年的奋斗征程。
回忆起九年前那个难忘的下午,马永虎的眼中依然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作为煤制油费托合成装置一线骨干操作工,他被选为了职工代表。“站在中央大道上,看着总书记向我们走来,心脏简直要跳出胸腔。”聆听总书记的谆谆嘱托,马永虎深切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
彼时的北区费托装置还处于“边建设边调试”的阶段,为了熟悉工艺流程,马永虎每天拿着图纸在装置区爬高走低,费托合成装置的工艺流程图册上密密麻麻挤满了费托反应的管线细节,光是弄清楚介质流向就得花一个星期。时间紧、任务重,一天几十层的框架,马永虎反复攀爬,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马永虎迅速地成长起来。
2019年,马永虎竞聘成为班长,煤制油装置已实现全线开车,但理论与实际的偏差让生产面临诸多挑战。最头疼的就是费托反应器检修交出,“那时人孔打开后经常冒烟着火,我们得戴着空气呼吸器在五六十度的高温里浇水灭火,脚下全是不规则的设备配件,稍不留神就会摔倒。”马永虎回忆。作为班长,他带头钻进反应器摸索经验,戴眼镜穿空呼,视线全是雾,只能摸着管线一点点排查,出来时浑身都被汗水浸透。
2020年转任工艺技术员后,马永虎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改造中。“总书记说要‘精益干、创新干’,我们就从每一个参数优化、每一项技改入手。”为解决费托反应器检修冒烟问题,他和团队反复试验蒸煮工艺,创新性地增加了静态蒸煮环节和回水管线,将蒸煮温度控制在最佳区间。“现在打开入孔基本不冒烟了,处置时间缩短到24小时以内,安全风险大大降低。”他桌上的笔记本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参数调整记录,从装置最初的85%负荷不稳定,到现在满负荷连续运行,每1%的提升都凝结着产业工人们的智慧与汗水。
9年间,马永虎脚下的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进如今的合成油厂装置区,曾经尘土飞扬的施工场地已变成整洁规范的标准化生产现场,高耸的费托反应器旁,电梯正在紧张施工,预计年底投入使用。“以前巡检一次得爬几百级台阶,现在有了电梯,职工的幸福感直线上升。”更让他感慨的是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以前部分阀门需要现场手动调节,现在90%以上的操作都能在中控室完成,劳动强度降低了,操作精度反而提高了。”
数据是最好的见证:2016年装置刚投产时,日产量仅8000吨左右,如今合成油厂日产量稳定在12500吨以上。“总书记来的时候,我们还在为‘煤变油’的基础工艺发愁,现在已经能生产5大类21种产品,其中碳12等精细化工原料成为市场抢手货。”马永虎说,“从跟跑到领跑,我们用九年时间证明了‘干’的力量。”
从青涩的外操工到独当一面的工艺技术员,这是马永虎“干”出来的九年,安全帽的编号换了又换,但不变的是那颗在煤制油一线跳动的初心;从装置建设初期的挥汗如雨到如今生产稳定的游刃有余,是千万产业工人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上“扛重担”的九年;在这片见证过总书记嘱托的土地上,一个普通产业工人的奋斗故事,和千千万万产业工人的奋斗故事交相辉映,正随着中国煤化工产业的崛起,书写着新的篇章。
回忆起九年前那个难忘的下午,马永虎的眼中依然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作为煤制油费托合成装置一线骨干操作工,他被选为了职工代表。“站在中央大道上,看着总书记向我们走来,心脏简直要跳出胸腔。”聆听总书记的谆谆嘱托,马永虎深切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
彼时的北区费托装置还处于“边建设边调试”的阶段,为了熟悉工艺流程,马永虎每天拿着图纸在装置区爬高走低,费托合成装置的工艺流程图册上密密麻麻挤满了费托反应的管线细节,光是弄清楚介质流向就得花一个星期。时间紧、任务重,一天几十层的框架,马永虎反复攀爬,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马永虎迅速地成长起来。
2019年,马永虎竞聘成为班长,煤制油装置已实现全线开车,但理论与实际的偏差让生产面临诸多挑战。最头疼的就是费托反应器检修交出,“那时人孔打开后经常冒烟着火,我们得戴着空气呼吸器在五六十度的高温里浇水灭火,脚下全是不规则的设备配件,稍不留神就会摔倒。”马永虎回忆。作为班长,他带头钻进反应器摸索经验,戴眼镜穿空呼,视线全是雾,只能摸着管线一点点排查,出来时浑身都被汗水浸透。
2020年转任工艺技术员后,马永虎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改造中。“总书记说要‘精益干、创新干’,我们就从每一个参数优化、每一项技改入手。”为解决费托反应器检修冒烟问题,他和团队反复试验蒸煮工艺,创新性地增加了静态蒸煮环节和回水管线,将蒸煮温度控制在最佳区间。“现在打开入孔基本不冒烟了,处置时间缩短到24小时以内,安全风险大大降低。”他桌上的笔记本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参数调整记录,从装置最初的85%负荷不稳定,到现在满负荷连续运行,每1%的提升都凝结着产业工人们的智慧与汗水。
9年间,马永虎脚下的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进如今的合成油厂装置区,曾经尘土飞扬的施工场地已变成整洁规范的标准化生产现场,高耸的费托反应器旁,电梯正在紧张施工,预计年底投入使用。“以前巡检一次得爬几百级台阶,现在有了电梯,职工的幸福感直线上升。”更让他感慨的是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以前部分阀门需要现场手动调节,现在90%以上的操作都能在中控室完成,劳动强度降低了,操作精度反而提高了。”
数据是最好的见证:2016年装置刚投产时,日产量仅8000吨左右,如今合成油厂日产量稳定在12500吨以上。“总书记来的时候,我们还在为‘煤变油’的基础工艺发愁,现在已经能生产5大类21种产品,其中碳12等精细化工原料成为市场抢手货。”马永虎说,“从跟跑到领跑,我们用九年时间证明了‘干’的力量。”
从青涩的外操工到独当一面的工艺技术员,这是马永虎“干”出来的九年,安全帽的编号换了又换,但不变的是那颗在煤制油一线跳动的初心;从装置建设初期的挥汗如雨到如今生产稳定的游刃有余,是千万产业工人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上“扛重担”的九年;在这片见证过总书记嘱托的土地上,一个普通产业工人的奋斗故事,和千千万万产业工人的奋斗故事交相辉映,正随着中国煤化工产业的崛起,书写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