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单元”党徽闪耀
2025年07月16日
字数:1551
版次:01

专项整治行动小组奔赴“战场”

检车员整装待发

环境专项整治突击队队员精神抖擞

现场整治圣圆作业场通道
春夏之交,鄂尔多斯气温骤降,铁路装备准格尔分公司海勒斯壕南运用车间的主题党日活动依然正常开展。10余名党员、群众手持修剪器、铁锹、扫帚的身影紧张忙碌却井然有序。此次环境整治主题党日活动,正是海勒斯壕南运用车间党支部“党建+”工作模式的生动探索。从作业通道的非专业级整修到防护栏的“外科手术”式加固,从绿化区域的清扫修剪到安全隐患的“找茬式”排查,党员、群众在4000平方米的责任区里,用“绣花功夫”绣出了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工笔画”,让党徽闪耀在“最小单元”。
上午8时的车间楼门前,党支部书记李世飞手中的车间平面图被红色标记划分为4个网格,每个网格旁都标注着班组工长的名字。“今天的任务不仅是环境整治,更是一次‘党建+精细化管理’的实战练兵。”他的动员讲话点出了活动的深层意义——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治理优势,关键在于把“责任田”划到生产一线,让党员在具体业务中亮明身份、扛起责任。
以“党员包保责任制”为抓手,海勒斯壕南运用车间党支部将整治区域细分为4个责任网格,每个网格由1名班工长任网格长,搭配1至2名党员,形成“支部统筹—班组主战—党员冲锋”的三级联动机制。这种“党建网格+基层班组”的“双融合”模式,让全体党员技术骨干下沉到最易出现管理的盲区。在通往圣圆作业场的通道,二班工长杨水清主动认领了去年因雨水漫灌造成通道下沉的安全隐患。他带领组员不仅重新铺设了150余米通道,更创造性地提出在通道边缘进行培土,形成排水通道的建议,被车间纳入班组月度评优的加分项目。
每位党员包保的责任班组都有一张清单:以“安全隐患第一发现人”“职工诉求收集员”的责任,标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困难等15项党员专属责任清单。青年党员郭政在检修防护栏时,不仅按标准拧紧每颗螺丝,更细心记录下作业人员反映的“电动小车照明不足”问题,当天就协调车间后勤维修人员完成灯具修理工作。“站场排水沟盖板破损存在安全隐患”“圣圆煤棚棚顶铁皮翘起”等问题,是海勒斯壕南运用车间全员出动拉网式排查作业现场的问题清单。李世飞牵头积极协调新朔海勒斯壕南站区兄弟单位,对问题进行交底,兄弟单位将整改情况给予及时解决和反馈,确保了车间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这种“业务标准+党员标准”的“双标准”管理,让党建要求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融入每个操作环节的具体指引。
活动后,车间立即将党员的责任区落实在班组中,三个班组在当班中将设备设施安全、环境秩序、职工诉求列为日常检查的清单内容,发现问题实行“当场整改—班组协调—支部督办”三级上报机制。如今,车间的每个班组都有党员“常态化站岗”,车间精细化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这场看似普通的环境整治活动,实则蕴含着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关键密钥。党支部没有就党建抓党建,而是敏锐捕捉到汛期天气变化频繁、职工对工作环境改善的诉求,将主题党日活动与车间月度安全整治计划深度绑定,使党建工作从“务虚”走向“务实”。实践证明,凡是从生产经营难点、职工关切痛点出发设计的党建活动,自然能获得基层认同。通过责任区划分、“双标准”管理、绩效挂钩等机制,将党员个体转化为“党建+业务”的最小融合单元。当每个党员都能在具体业务中真正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党建与业务的融合就有了最坚实的载体。
站在新整修的作业通道上,望着整齐的绿化带、明亮的广告牌和加固的防护栏,李世飞深有感触:“以前总觉得党建工作‘看不见、摸不着’,现在通过党员在责任区的具体行动,不仅环境变美了、安全更稳了,职工对党组织的认同感也更强了。”当党员徽章在“最小单元”闪耀,当党旗在生产一线飘扬,党建与业务的融合之花自然会结出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