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与0.1%较劲

本报通讯员 张 圆
2025年07月15日
字数:1077
版次:03

王国良对煤泥进行反复搓揉研究分析。


  每天行走20000步,查看300台设备,倾听1000次机械响动——这是神东煤炭洗选中心哈拉沟选煤厂共产党员王国良扎根一线多年的日常。他常说:“煤质提升不是喊出来的,是与煤泥中的每个‘0.1%’较劲得来的。”
  哈拉沟选煤厂是“神优2”煤种的诞生地,每年约有690万吨优质原料煤从这里发出。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品牌煤,“神优2”的灰分波动范围必须控制在8.5%以内,洗选加工的五大主要环节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原料煤面临降档风险。而王国良的工作,就是在那些看不见的“0.1%”里抠出提质增效的滚滚“乌金”。
  6月15日,王国良在查看商品煤数据时,突然发现水分超标0.1%。在他眼里,这细微的数字变化背后,可能藏着洗选加工环节的重大隐患。他当即直奔生产现场,很快便查出弧形筛存在断断续续的“跑水”现象。“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小题大做,但千万不要小看这0.1%,它很可能直接导致厂里少出3万吨合格原料煤。”王国良对身边的同事说。
  为了拿到精准数据,王国良在粗煤泥离心机旁蹲守了半个多小时,每间隔5分钟采集一次煤样,连续采集了5次用于水分化验。煤泥的湿气混着机器的热气扑面而来,汗水顺着他的下巴不住滴落,可他全然不顾,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必须拿到最准确的数据。
  根据数据情况,王国良立刻调整水力旋流器的入料压力和开启组数,紧盯弧形筛排料口,不时用手指捻起煤泥反复搓揉,直到排料呈现出“稠糊糊”状,他脸上才露出满意的神情。“煤泥脱水就像和面,稀了粘手、稠了费劲,就得找到那个刚刚好的稠度才行。”王国良形
  象的比喻道。
  再次检测时,煤泥水分指标下降了1.2%,这个结果让王国良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思路也更加清晰。但常规手段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他立刻召集车间职工围坐研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烈讨论,桌上的图纸改了又画、画了又改。最终,大家把突破口锁定在弧形筛脱水工艺上,调整角度,加装弧形挡板……每一步改进都充满挑战。王国良爬高摸低,一遍遍测量、记录、调试,身上的工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脊梁上。
  经过一周的跟踪检测,煤泥水分稳定在20.1%,发热量提升70大卡。这看似微小的改变,背后凝结着王国良无数次的坚持和付出。
  “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非要跟0.1%较劲,我来给大家算一笔细账,咱们商品煤的发热量每提高1大卡,吨煤的净利润就多1角钱,10吨就是1元钱。公司全年外运商品煤近1.5亿吨,这么算下来,煤质效益就能提高近千万元。”王国良说道。
  黝黑粗犷的脸庞下,藏不住王国良眼神里的坚定;变幻莫测的煤质特性,挡不住他笃实前行的脚步。正是这份不弃微末的匠心钻研,让他成功攻克了洗选环节一个又一个“0.1%”效益提升难题,让每一粒煤释放出最大热值。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