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省”到“生”
2025年07月15日
字数:2361
版次:02
6月25日,在宁夏煤业矿机公司综采配件车间,经理吴少文看着刚完成激光熔覆的液压支架立柱、平衡千斤,难掩兴奋:“过去矿机公司仅激光熔覆熔铜一项工作,一年外委费达到3000万元左右,现在外委费归零,全部自己干。矿机公司找准自身优势,我们靠自己的设备、人员和成熟队伍,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能力、科学管理等,大幅减少了配件采购量和工程服务的委外量,激发出蓬勃内生动力。”
一个企业,组织结构庞杂,可算账的地方很多,从哪些方面入手算好成本账,最大限度地降本增效、释放潜能?矿机公司研究后认识到,掌握核心技术、自立自强,实现从“省”到“生”,是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盘活物资让资产价值重生
上午10时,供应站站长祁刚带领职工正在库房查验物资。他说,今年通过深挖公司闲置物资,供应站挖出了不少“宝贝”。
从4月份开始,历时一个多月,矿机公司拉运入库了几十车煤制油设备,涉及煤制油工程建设闲置物资106项,用于生产维修工作。6月份,该站计划再拉运银北矿区管理办公室闲置设备及物资19项。
这些闲置物资都有十几年的历史,因为公司“成本革命”专项行动挖掘出了他们的剩余价值,这将极大地提高公司闲置物资的利用率,进一步降低生产维修成本。
除此之外,矿机公司持续盘活库存备品备件达545万元,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加大废钢、胶管等废旧物资处置力度,仅处置重型废钢达4142吨;从源头节流,加强材料管控,优化液压支架喷漆范围,推进水性漆替代油性漆,循环使用维修用润滑油,降低油漆、润滑油使用成本;持续加强电控类、减速器类、千斤类等配件自修,改制45辆闲置矿车为料斗,切实降低采购成本。
截至6月20日,矿机公司累计利用各类闲置物资236项600万元左右,有效替代了新材料的采购需求。
然而对于矿机公司来说,“省”只是起点,更要在“生”这个目标上下功夫。
自主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矿机公司将“一切成本皆可控”理念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各车间竞相发力,展现创新实力,用技术破局,一场全员参与的“成本革命”专项行动启动。
由于原设备生产能力不能满足使用要求,2024年,支架修理车间自主研发并加工制造了行业首创的液压支架立柱双工位拆装机,一次性节约成本达40万元,不仅提升了产品性能,还实现了双工位高效拆解,拆解扭矩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
煤矿刮板机、转载机上使用的链轮是易耗品,以前坏了直接买新的,一个新件8万多元,一年要花费944万元,这钱花得让人心疼。2024年综机修理车间团队动脑筋想办法,自主开展链轮再制造维修,拆解旧链轮,通过补焊和铣削修复,实现旧链轮的重复再利用,单件成本只有2万元左右。生产技术科科长王晓伟告诉记者:“我们做了大量试验,从众多产品中选出合适的焊丝达到了焊接要求。铣刀铣多大的数据,厂家不给提供,我们也是通过大量试验分析出来。一焊一铣,就省下来了6万元,下一步我们要把这个技术用到煤矿旧齿轨的修复上。”
这是今年矿机公司的重点项目,随着2024年综机修理车间链轮再制造维修技术成熟,链轮再制造维修达到20个,今年计划修60个,节约成本将达360万元。除此之外,综机修理车间自主研发刮板输送机卷链穿链一体化装置,首次实现机械化卷链穿链,填补行业空白。
综采配件车间也不落后,以往液压支架立柱1年外委维修费用需要3000万元左右,通过几年攻关,车间自己进材料、自己研发,掌握了液压支架直径250毫米以下立柱的内孔激光熔铜熔覆再制造工艺,通过十几道修复工序,缸体熔铜加工精度达到了0.1毫米,有效避免漏液。2024年实现液压支架立柱委外为0,完全收回自营。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该车间继续把工艺向维修量更大的平衡千斤、推移千斤延伸,目前平衡千斤已经修复了100多件,一件原采购价在1万元左右,自主维修后成本骤降65%。
凭借技术实力,矿机公司不断扩大专业化服务范围,精准对接公司各单位个性化需求,承揽了具备自营能力的减速器、绞车等维修业务,进一步节约了外委费用。
用技术解放人力管理更显温度
“成本革命”不仅是降本,更是管理模式的优化升级,核心是以人为本,促使管理更精益。
历时4年研发,胶带运输车间的托辊全自动生产线于2024年投产,在国内首次实现托辊轴线加工、管线加工、喷漆联动生产,完全自动化,不需要人工操作。托辊寿命提高2倍以上,年产量从10万件跃升至25万件。
胶带运输车间技术员丁峰在这个车间工作了11年,说起这些感触很深:“我搬了3年,每天从上班一直搬到下班,因为一个工序接着一个工序,所以不能停。夏天衣服被汗水湿透,下班累得不想吃饭,就想躺着,尤其是搬直径194毫米长1.6米的大托辊,劳动强度很大。全自动生产线把大家都解放出来了、幸福指数大幅提升。这套设备采用编程化操作,大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技术攻关上,产品质量和精度反而更高了。”
这一点也体现在大武口工作区的结构车间,这里职工平均年龄接近50岁。该车间重点推进老旧设备智能化改造,2024年底通过自主设计制造,对老旧剪板机、冲床进行自动化升级,实现自动上料、送料、冲剪一体化,摆脱了人工操作状态。今年4月份投入生产后,职工劳动强度降低,工作效率提升1倍,安全性大大增强。
矿机公司“降本”与“增效”同向发力,实现从“被动降本”向“主动创效”的转变,构建了源头控制、过程降本、创新提效、改革节约的全职工、全要素、全链条、全周期成本费用管控机制。
截至6月底,矿机公司完成利润较预算增利245万元;成本费用同比减少2961万元,较累计预算减少1415万元。
由于降本增效工作明显,4月份,矿机公司获得宁夏煤业公司“成本革命”专项奖励,全员分享了这一胜利果实。
矿机公司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职工需求为导向,以资源盘活为支撑,构建起全要素成本管控体系。从“依赖外委”到“自力更生”,从“体力劳动”到“智能生产”,从“俭省节约”到“自主创效”,彰显了传统制造业通过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的强大生命力。未来,随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矿机公司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个企业,组织结构庞杂,可算账的地方很多,从哪些方面入手算好成本账,最大限度地降本增效、释放潜能?矿机公司研究后认识到,掌握核心技术、自立自强,实现从“省”到“生”,是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盘活物资让资产价值重生
上午10时,供应站站长祁刚带领职工正在库房查验物资。他说,今年通过深挖公司闲置物资,供应站挖出了不少“宝贝”。
从4月份开始,历时一个多月,矿机公司拉运入库了几十车煤制油设备,涉及煤制油工程建设闲置物资106项,用于生产维修工作。6月份,该站计划再拉运银北矿区管理办公室闲置设备及物资19项。
这些闲置物资都有十几年的历史,因为公司“成本革命”专项行动挖掘出了他们的剩余价值,这将极大地提高公司闲置物资的利用率,进一步降低生产维修成本。
除此之外,矿机公司持续盘活库存备品备件达545万元,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加大废钢、胶管等废旧物资处置力度,仅处置重型废钢达4142吨;从源头节流,加强材料管控,优化液压支架喷漆范围,推进水性漆替代油性漆,循环使用维修用润滑油,降低油漆、润滑油使用成本;持续加强电控类、减速器类、千斤类等配件自修,改制45辆闲置矿车为料斗,切实降低采购成本。
截至6月20日,矿机公司累计利用各类闲置物资236项600万元左右,有效替代了新材料的采购需求。
然而对于矿机公司来说,“省”只是起点,更要在“生”这个目标上下功夫。
自主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矿机公司将“一切成本皆可控”理念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各车间竞相发力,展现创新实力,用技术破局,一场全员参与的“成本革命”专项行动启动。
由于原设备生产能力不能满足使用要求,2024年,支架修理车间自主研发并加工制造了行业首创的液压支架立柱双工位拆装机,一次性节约成本达40万元,不仅提升了产品性能,还实现了双工位高效拆解,拆解扭矩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
煤矿刮板机、转载机上使用的链轮是易耗品,以前坏了直接买新的,一个新件8万多元,一年要花费944万元,这钱花得让人心疼。2024年综机修理车间团队动脑筋想办法,自主开展链轮再制造维修,拆解旧链轮,通过补焊和铣削修复,实现旧链轮的重复再利用,单件成本只有2万元左右。生产技术科科长王晓伟告诉记者:“我们做了大量试验,从众多产品中选出合适的焊丝达到了焊接要求。铣刀铣多大的数据,厂家不给提供,我们也是通过大量试验分析出来。一焊一铣,就省下来了6万元,下一步我们要把这个技术用到煤矿旧齿轨的修复上。”
这是今年矿机公司的重点项目,随着2024年综机修理车间链轮再制造维修技术成熟,链轮再制造维修达到20个,今年计划修60个,节约成本将达360万元。除此之外,综机修理车间自主研发刮板输送机卷链穿链一体化装置,首次实现机械化卷链穿链,填补行业空白。
综采配件车间也不落后,以往液压支架立柱1年外委维修费用需要3000万元左右,通过几年攻关,车间自己进材料、自己研发,掌握了液压支架直径250毫米以下立柱的内孔激光熔铜熔覆再制造工艺,通过十几道修复工序,缸体熔铜加工精度达到了0.1毫米,有效避免漏液。2024年实现液压支架立柱委外为0,完全收回自营。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该车间继续把工艺向维修量更大的平衡千斤、推移千斤延伸,目前平衡千斤已经修复了100多件,一件原采购价在1万元左右,自主维修后成本骤降65%。
凭借技术实力,矿机公司不断扩大专业化服务范围,精准对接公司各单位个性化需求,承揽了具备自营能力的减速器、绞车等维修业务,进一步节约了外委费用。
用技术解放人力管理更显温度
“成本革命”不仅是降本,更是管理模式的优化升级,核心是以人为本,促使管理更精益。
历时4年研发,胶带运输车间的托辊全自动生产线于2024年投产,在国内首次实现托辊轴线加工、管线加工、喷漆联动生产,完全自动化,不需要人工操作。托辊寿命提高2倍以上,年产量从10万件跃升至25万件。
胶带运输车间技术员丁峰在这个车间工作了11年,说起这些感触很深:“我搬了3年,每天从上班一直搬到下班,因为一个工序接着一个工序,所以不能停。夏天衣服被汗水湿透,下班累得不想吃饭,就想躺着,尤其是搬直径194毫米长1.6米的大托辊,劳动强度很大。全自动生产线把大家都解放出来了、幸福指数大幅提升。这套设备采用编程化操作,大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技术攻关上,产品质量和精度反而更高了。”
这一点也体现在大武口工作区的结构车间,这里职工平均年龄接近50岁。该车间重点推进老旧设备智能化改造,2024年底通过自主设计制造,对老旧剪板机、冲床进行自动化升级,实现自动上料、送料、冲剪一体化,摆脱了人工操作状态。今年4月份投入生产后,职工劳动强度降低,工作效率提升1倍,安全性大大增强。
矿机公司“降本”与“增效”同向发力,实现从“被动降本”向“主动创效”的转变,构建了源头控制、过程降本、创新提效、改革节约的全职工、全要素、全链条、全周期成本费用管控机制。
截至6月底,矿机公司完成利润较预算增利245万元;成本费用同比减少2961万元,较累计预算减少1415万元。
由于降本增效工作明显,4月份,矿机公司获得宁夏煤业公司“成本革命”专项奖励,全员分享了这一胜利果实。
矿机公司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职工需求为导向,以资源盘活为支撑,构建起全要素成本管控体系。从“依赖外委”到“自力更生”,从“体力劳动”到“智能生产”,从“俭省节约”到“自主创效”,彰显了传统制造业通过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的强大生命力。未来,随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矿机公司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