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蛎饼
2025年07月11日
字数:1649
版次:04
蓬莱的风,一年四季粘在人身上。然而,这腥咸的底色里,偏偏嵌着一种勾人的焦香,丝丝缕缕,如海雾般游荡于老城的巷口檐角。循着气味走,总能撞见那口滚沸的油锅,锅边必然立着一位守候经年的老人,守着那几枚在油海中沉浮的金黄物事——海蛎饼。
海蛎饼,其貌朴素,内里却裹着大海的馈赠。当晨光熹微,码头刚刚苏醒,载满海货的渔船已泊稳岸边。那些深褐色、边缘嶙峋如粗粝岩石的牡蛎壳,便在一双双青筋毕露的手中被撬开。撬刀沿着壳缝一探、一旋,硬壳“咔”地豁开,便露出内里那团颤巍巍、湿漉漉的软肉。它蜷缩着,颜色是奇异的乳白与灰青交杂,沾满滑腻的粘液,犹自带着深海幽微的气息。这未经修饰的鲜物,便是海蛎饼的灵魂。
待我寻到那油锅时,通常已是日头偏西。炸饼的老人立于街角一隅,头顶是斑驳的旧布棚,身后是青灰的砖墙。他面前那口深锅,油色沉暗,却滚沸不息。油面翻腾着细密的金黄泡沫,此起彼伏地破裂。老人神情专注,他布满皱纹的双手,动作却异常麻利。舀起一勺调好的面糊——那糊色泽微黄,浓稠得恰到好处,里面随意散落着切得极细的葱花和韭末。面糊倾入一只铁勺模子,旋即,他便用指尖捻起一枚刚从壳中剜出的海蛎肉,轻轻摁在面糊中心。那灰白微青的软肉,瞬间便被温顺的面糊包裹。接着,铁勺沉入油海。
“滋啦……”
一声悠长而热烈的声响骤然响起,油花激动地翻涌起来,簇拥着那投入怀中的金黄雏形。刹那间,香气如同被禁锢已久的精灵,猛地挣脱束缚,汹涌地弥散开来。那是滚烫的油脂与谷物相遇后爆发的、最原始诱人的焦香,海蛎肉在高温下迅速凝结、浓缩后释放着浓郁鲜味。两种气息,一热烈一深沉,竟在滚油中奇妙地交融,化作一股强大的力量,不由分说地攫住过往行人的味蕾。只消闻上一口,肠胃便不由自主地蠕动起来,喉咙里似有小爪在轻挠。
少顷,那铁勺被缓缓提起,油液如金色的瀑布淋漓淌落。一枚浑圆、厚实、通体炸成诱人金褐色的海蛎饼便成了形。边缘微微翘起,酥脆焦黄,表面因急速脱水而布满细小的油泡。它被小心地搁在铁丝网上沥油,兀自嗞嗞作响,热气蒸腾,仿佛一枚刚刚从沸腾的海底打捞上来的、凝固的小太阳。
趁热咬下,齿尖先触到的是一层极致的酥脆,发出细碎的声响。紧接着,牙齿便陷入了内里那温润绵软的部分——那是被滚油瞬间锁住水分、变得格外柔韧的面糊本体,混合着葱韭被热力激发的辛香。再深入下去,舌尖便触到了海蛎肉。它早已褪去生涩,变得紧实而弹牙,蕴藏在深处的、大海浓缩的咸鲜汁液,此刻才被咀嚼的力量缓缓释放出来。这鲜味是如此霸道而纯粹,带着咸腥的野性,却又被外层面糊的谷物甘香与焦脆外壳温柔地包裹、驯服,最终在口中达成一种奇妙的平衡。咸、鲜、香、脆、软,诸般滋味在唇齿间轮番登场又和谐共鸣,每一次咀嚼,都似在口腔里掀起一场海啸与陆地的交响。
摊前总围着人,有刚从海上归来的汉子,裤脚还滴着海水,粗糙的手指捏着烫手的饼,顾不得热气灼人,大口咬嚼,用食物慰藉被风浪淘洗过的肠胃;有放学的孩童,踮着脚尖,眼巴巴盯着油锅,接过饼时小脸被热气熏得红扑扑,一边呼呼吹气,一边迫不及待地小口啃食,嘴角沾满油亮的碎屑;也有像我这般的外乡客,带着几分好奇与审慎,小心品尝,而后眼中便只剩下对这美食的叹服。
老人始终沉默着,只专注于手中的铁勺与油锅。他布满老茧与油渍的手指,精准地控制着火候,将一枚枚面糊与海蛎投入滚油,又精准地捞出炸得恰到好处的成品。他脸上的沟壑深如礁石上的刻痕,眼神却平静,映着油锅跳跃的火光,如同映着亘古不息的海潮。他锅里炸的哪里仅仅是饼?分明是这方水土的魂魄——将大海深处那点生猛腥咸的活气,裹挟着人间烟火的暖热与谷物朴实的甘甜,一同投入沸腾的油锅,在烈火烹油中涅槃重生,化作一枚枚滚烫、抚慰人心的金黄太阳。
蓬莱的仙山缥缈,终究只是云端的蜃影。而这街角油锅中翻滚的、带着海腥与焦香的金黄圆饼,却稳稳地托住了平凡日子沉甸甸的分量。一口咬下去,那浓烈到近乎蛮横的鲜香,便已道尽了此地真正的精髓——仙气不在虚无缥缈处,就沸腾在这呛人又勾魂的烟火气里,烙在每一枚海蛎饼焦脆滚烫的金色表皮上。
海蛎饼,其貌朴素,内里却裹着大海的馈赠。当晨光熹微,码头刚刚苏醒,载满海货的渔船已泊稳岸边。那些深褐色、边缘嶙峋如粗粝岩石的牡蛎壳,便在一双双青筋毕露的手中被撬开。撬刀沿着壳缝一探、一旋,硬壳“咔”地豁开,便露出内里那团颤巍巍、湿漉漉的软肉。它蜷缩着,颜色是奇异的乳白与灰青交杂,沾满滑腻的粘液,犹自带着深海幽微的气息。这未经修饰的鲜物,便是海蛎饼的灵魂。
待我寻到那油锅时,通常已是日头偏西。炸饼的老人立于街角一隅,头顶是斑驳的旧布棚,身后是青灰的砖墙。他面前那口深锅,油色沉暗,却滚沸不息。油面翻腾着细密的金黄泡沫,此起彼伏地破裂。老人神情专注,他布满皱纹的双手,动作却异常麻利。舀起一勺调好的面糊——那糊色泽微黄,浓稠得恰到好处,里面随意散落着切得极细的葱花和韭末。面糊倾入一只铁勺模子,旋即,他便用指尖捻起一枚刚从壳中剜出的海蛎肉,轻轻摁在面糊中心。那灰白微青的软肉,瞬间便被温顺的面糊包裹。接着,铁勺沉入油海。
“滋啦……”
一声悠长而热烈的声响骤然响起,油花激动地翻涌起来,簇拥着那投入怀中的金黄雏形。刹那间,香气如同被禁锢已久的精灵,猛地挣脱束缚,汹涌地弥散开来。那是滚烫的油脂与谷物相遇后爆发的、最原始诱人的焦香,海蛎肉在高温下迅速凝结、浓缩后释放着浓郁鲜味。两种气息,一热烈一深沉,竟在滚油中奇妙地交融,化作一股强大的力量,不由分说地攫住过往行人的味蕾。只消闻上一口,肠胃便不由自主地蠕动起来,喉咙里似有小爪在轻挠。
少顷,那铁勺被缓缓提起,油液如金色的瀑布淋漓淌落。一枚浑圆、厚实、通体炸成诱人金褐色的海蛎饼便成了形。边缘微微翘起,酥脆焦黄,表面因急速脱水而布满细小的油泡。它被小心地搁在铁丝网上沥油,兀自嗞嗞作响,热气蒸腾,仿佛一枚刚刚从沸腾的海底打捞上来的、凝固的小太阳。
趁热咬下,齿尖先触到的是一层极致的酥脆,发出细碎的声响。紧接着,牙齿便陷入了内里那温润绵软的部分——那是被滚油瞬间锁住水分、变得格外柔韧的面糊本体,混合着葱韭被热力激发的辛香。再深入下去,舌尖便触到了海蛎肉。它早已褪去生涩,变得紧实而弹牙,蕴藏在深处的、大海浓缩的咸鲜汁液,此刻才被咀嚼的力量缓缓释放出来。这鲜味是如此霸道而纯粹,带着咸腥的野性,却又被外层面糊的谷物甘香与焦脆外壳温柔地包裹、驯服,最终在口中达成一种奇妙的平衡。咸、鲜、香、脆、软,诸般滋味在唇齿间轮番登场又和谐共鸣,每一次咀嚼,都似在口腔里掀起一场海啸与陆地的交响。
摊前总围着人,有刚从海上归来的汉子,裤脚还滴着海水,粗糙的手指捏着烫手的饼,顾不得热气灼人,大口咬嚼,用食物慰藉被风浪淘洗过的肠胃;有放学的孩童,踮着脚尖,眼巴巴盯着油锅,接过饼时小脸被热气熏得红扑扑,一边呼呼吹气,一边迫不及待地小口啃食,嘴角沾满油亮的碎屑;也有像我这般的外乡客,带着几分好奇与审慎,小心品尝,而后眼中便只剩下对这美食的叹服。
老人始终沉默着,只专注于手中的铁勺与油锅。他布满老茧与油渍的手指,精准地控制着火候,将一枚枚面糊与海蛎投入滚油,又精准地捞出炸得恰到好处的成品。他脸上的沟壑深如礁石上的刻痕,眼神却平静,映着油锅跳跃的火光,如同映着亘古不息的海潮。他锅里炸的哪里仅仅是饼?分明是这方水土的魂魄——将大海深处那点生猛腥咸的活气,裹挟着人间烟火的暖热与谷物朴实的甘甜,一同投入沸腾的油锅,在烈火烹油中涅槃重生,化作一枚枚滚烫、抚慰人心的金黄太阳。
蓬莱的仙山缥缈,终究只是云端的蜃影。而这街角油锅中翻滚的、带着海腥与焦香的金黄圆饼,却稳稳地托住了平凡日子沉甸甸的分量。一口咬下去,那浓烈到近乎蛮横的鲜香,便已道尽了此地真正的精髓——仙气不在虚无缥缈处,就沸腾在这呛人又勾魂的烟火气里,烙在每一枚海蛎饼焦脆滚烫的金色表皮上。
(作者单位:山东蓬莱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