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宫有座望乡亭(二)
2025年07月11日
字数:2181
版次:04
二
石心雨没有想到,一次简单的聚会,会惹来一场误会和麻烦。误会来自传言,麻烦是因为小山英的老母亲生气了,以命要挟小山英关了小卖部,还让石心雨站出来说个清楚。这两件事,小山英一件也做不到,她知道小卖部在工人心里的分量,更知道自己在工人心里的分量,她清楚石心雨这个人老实善良,更清楚石心雨的为人处事。小山英和母亲僵持不下,也采用了她母亲以死相挟的办法。最后,还是石心雨站了出来,向小山英的母亲进行了解释,才不了了之。小山英觉得这是不明不白的收场,让石心雨丢了面子,她总想为石心雨找回来。而小山英的办法很激进,直截了当地说她就是看上了石心雨,石心雨也看上了她。
石心雨没有反驳,也没有解释,只是不再去小卖部,有意地躲开小山英。其实石心雨的心里早已有了小山英,只不过一直伪装着不让大伙知道,就连在小山英面前,他也伪装得天衣无缝,没有露出过半点马脚,他不想让人笑话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去惦记一个黄花大闺女,在没有确认小山英看上他之前,他也不想让人说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潘高峰听着石心雨的讲述,心里也有了数,至少他了解了小山英只不过是心直口快,要不然,小山英也不会看见他站在亭子里,就大胆地问他是不是想家了,还答应给他做莜面窝窝。一想到小山英做莜面窝窝,潘高峰就想到了小山英说的那个人,那个人是谁呢?而且吃了小山英做的莜面窝窝就不会想家了。想着想着,潘高峰就觉得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那个人,成为那个吃着莜面窝窝不想家的人。
山里的早晨,雾很浓,被风一吹,又一大团一大团地移动,时而像即将融化的冰山,时而像硕大无比的灰棉被,铺天盖地,吹不散、化不开。潘高峰站在窗前往外瞅,什么也瞅不见,对面山坡上那红得耀眼的标语看不见、扁担一样横着的铁路也看不见,潘高峰心里想:这样的天气,开“天窗”纯属是浪费,人和人打了照面都认不清,别说养护铁路设备。想归想,只要没接到取消“天窗”的通知,都得做好出发的准备。
潘高峰实在不想吃食堂的馒头和咸菜,天天如此,他有些受不了,尽管在西海固的老家也是天天吃咸菜,可家乡的咸菜放辣椒,吃着顺口,不像食堂的咸菜,除了咸得齁人,没有一点味道。可是不吃早饭,一个“天窗”干下来,前胸贴着后背,饿得心慌。潘高峰认为,与其吃食堂的早餐,不如到小卖部吃一碗泡面。
潘高峰没敢直接去小卖部,而是站在铁栅栏前,扒开牵牛花湿漉漉的叶子,在浓雾里瞅小卖部门口吊着的灯泡,要是灯泡亮了,就说明小山英已经开始忙活了。可潘高峰怎么也瞅不见,再一伸头,鼻尖子就碰到了一朵牵牛花上,鼻子一吸,没有嗅到花香,却吸了满鼻腔浓浓的煎蛋香味,让他瞬间馋涎欲滴。
“都过来吧,饭好了。”小山英在推开门的同时,朝站房这边喊了一嗓子。潘高峰吓了一跳,慌忙蹲下身去。小山英又向栅栏处走了几步,对着站房又连喊了两声:“快过来吧,趁热乎吃了。”
潘高峰模模糊糊地看到小山英转身回去了,赶紧站了起来。他知道小山英喊的那几个工人,平时总爱和大厨子较劲,气得大厨子辞职的心都有。但这些工人也不是不讲理,给大厨子说过好话,提过意见,可大厨子总是以众口难调为借口,不理他们的茬。惹得他们只好集体罢饭,到小山英那里改善伙食。一开始小山英不干,但耐不住这些工人的软磨硬泡,答应只给他们做简单的早点,一分钱不挣,就算是帮忙了。
潘高峰看看站房里还没有动静,那几个工人也没有出来,就索性走进了小卖部。
“来,赶紧坐下,趁热吃吧。”潘高峰一进门,小山英就招呼他,亲切而温暖。
“有我的份吗?要是没有,我就吃泡面。”
“说啥呢,没别人的,还能没有你的。”小山英瞟了一眼潘高峰,笑着说道。
“哦,还有富余?”
“说啥呢,谁做饭还不多做一碗呢?”小山英说话的功夫,两个煎鸡蛋就出锅了,只见她把小锅铲轻轻一挑,两片圆圆的煎鸡蛋就躺在小瓷盘里,送到了潘高峰的面前。
“真香。”潘高峰脱口而出,他是打心里觉得香。
“多喝些粥,荞麦熬的,有营养,不长肉。”
“那我以后多喝点,保持着这个体型。”潘高峰一边说一边下意识地耸耸窄窄的肩膀。
“好啊,想喝就言语一声。”
潘高峰喝着荞麦粥,嘴唇噙着碗边,使劲往嘴里抿。荞麦粥有些黏稠,放的时间越长,黏稠度就会增加,不像人的感情,搁置时间长了,就淡了。
几阵山风吹过,大雾渐小,慢慢飘散开来,龙宫站和小卖部的轮廓清晰可见。“天窗”点没有取消,潘高峰和几个工人列队走出站房,沿着铁路向工地出发,在经过小卖部时,都不约而同地看了一眼站在门口的小山英,小山英大大方方地向大家挥手,嘱咐道,记住“三不伤害”,大伙都要好好的。
潘高峰愣了一下神,在转回头走了几步之后,又回过头,看了小山英一眼,觉得小山英真不是一般人。
“天窗”作业是更换隧道内的水沟盖板,按照分工,潘高峰负责监管施工队进行更换,他完全可以不用动手。而隧道内一片漆黑,施工人员的头灯又晃来晃去,一不留神就会发生磕磕碰碰。潘高峰看着抢时间、拼速度的工人,心里十分担心。
“大家注意脚下,不要踩空,确保安全。”潘高峰看到一个工人扛着一块盖板摇晃着身子走过来,便提醒他。
潘高峰话音刚落,扛着盖板的工人一转身,肩上的盖板也跟着转动,转动的盖板不偏不倚地撞击在潘高峰的额头上,划了一道口子。潘高峰感觉火辣辣地疼,伸手去摸,血就顺着手掌流到了袖口上。
由于撞上了潘高峰,产生的反作用力也不小,惯性让扛盖板的工人,连同盖板一同摔倒在地上,工人疼得很久没有站起来。
石心雨没有想到,一次简单的聚会,会惹来一场误会和麻烦。误会来自传言,麻烦是因为小山英的老母亲生气了,以命要挟小山英关了小卖部,还让石心雨站出来说个清楚。这两件事,小山英一件也做不到,她知道小卖部在工人心里的分量,更知道自己在工人心里的分量,她清楚石心雨这个人老实善良,更清楚石心雨的为人处事。小山英和母亲僵持不下,也采用了她母亲以死相挟的办法。最后,还是石心雨站了出来,向小山英的母亲进行了解释,才不了了之。小山英觉得这是不明不白的收场,让石心雨丢了面子,她总想为石心雨找回来。而小山英的办法很激进,直截了当地说她就是看上了石心雨,石心雨也看上了她。
石心雨没有反驳,也没有解释,只是不再去小卖部,有意地躲开小山英。其实石心雨的心里早已有了小山英,只不过一直伪装着不让大伙知道,就连在小山英面前,他也伪装得天衣无缝,没有露出过半点马脚,他不想让人笑话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去惦记一个黄花大闺女,在没有确认小山英看上他之前,他也不想让人说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潘高峰听着石心雨的讲述,心里也有了数,至少他了解了小山英只不过是心直口快,要不然,小山英也不会看见他站在亭子里,就大胆地问他是不是想家了,还答应给他做莜面窝窝。一想到小山英做莜面窝窝,潘高峰就想到了小山英说的那个人,那个人是谁呢?而且吃了小山英做的莜面窝窝就不会想家了。想着想着,潘高峰就觉得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那个人,成为那个吃着莜面窝窝不想家的人。
山里的早晨,雾很浓,被风一吹,又一大团一大团地移动,时而像即将融化的冰山,时而像硕大无比的灰棉被,铺天盖地,吹不散、化不开。潘高峰站在窗前往外瞅,什么也瞅不见,对面山坡上那红得耀眼的标语看不见、扁担一样横着的铁路也看不见,潘高峰心里想:这样的天气,开“天窗”纯属是浪费,人和人打了照面都认不清,别说养护铁路设备。想归想,只要没接到取消“天窗”的通知,都得做好出发的准备。
潘高峰实在不想吃食堂的馒头和咸菜,天天如此,他有些受不了,尽管在西海固的老家也是天天吃咸菜,可家乡的咸菜放辣椒,吃着顺口,不像食堂的咸菜,除了咸得齁人,没有一点味道。可是不吃早饭,一个“天窗”干下来,前胸贴着后背,饿得心慌。潘高峰认为,与其吃食堂的早餐,不如到小卖部吃一碗泡面。
潘高峰没敢直接去小卖部,而是站在铁栅栏前,扒开牵牛花湿漉漉的叶子,在浓雾里瞅小卖部门口吊着的灯泡,要是灯泡亮了,就说明小山英已经开始忙活了。可潘高峰怎么也瞅不见,再一伸头,鼻尖子就碰到了一朵牵牛花上,鼻子一吸,没有嗅到花香,却吸了满鼻腔浓浓的煎蛋香味,让他瞬间馋涎欲滴。
“都过来吧,饭好了。”小山英在推开门的同时,朝站房这边喊了一嗓子。潘高峰吓了一跳,慌忙蹲下身去。小山英又向栅栏处走了几步,对着站房又连喊了两声:“快过来吧,趁热乎吃了。”
潘高峰模模糊糊地看到小山英转身回去了,赶紧站了起来。他知道小山英喊的那几个工人,平时总爱和大厨子较劲,气得大厨子辞职的心都有。但这些工人也不是不讲理,给大厨子说过好话,提过意见,可大厨子总是以众口难调为借口,不理他们的茬。惹得他们只好集体罢饭,到小山英那里改善伙食。一开始小山英不干,但耐不住这些工人的软磨硬泡,答应只给他们做简单的早点,一分钱不挣,就算是帮忙了。
潘高峰看看站房里还没有动静,那几个工人也没有出来,就索性走进了小卖部。
“来,赶紧坐下,趁热吃吧。”潘高峰一进门,小山英就招呼他,亲切而温暖。
“有我的份吗?要是没有,我就吃泡面。”
“说啥呢,没别人的,还能没有你的。”小山英瞟了一眼潘高峰,笑着说道。
“哦,还有富余?”
“说啥呢,谁做饭还不多做一碗呢?”小山英说话的功夫,两个煎鸡蛋就出锅了,只见她把小锅铲轻轻一挑,两片圆圆的煎鸡蛋就躺在小瓷盘里,送到了潘高峰的面前。
“真香。”潘高峰脱口而出,他是打心里觉得香。
“多喝些粥,荞麦熬的,有营养,不长肉。”
“那我以后多喝点,保持着这个体型。”潘高峰一边说一边下意识地耸耸窄窄的肩膀。
“好啊,想喝就言语一声。”
潘高峰喝着荞麦粥,嘴唇噙着碗边,使劲往嘴里抿。荞麦粥有些黏稠,放的时间越长,黏稠度就会增加,不像人的感情,搁置时间长了,就淡了。
几阵山风吹过,大雾渐小,慢慢飘散开来,龙宫站和小卖部的轮廓清晰可见。“天窗”点没有取消,潘高峰和几个工人列队走出站房,沿着铁路向工地出发,在经过小卖部时,都不约而同地看了一眼站在门口的小山英,小山英大大方方地向大家挥手,嘱咐道,记住“三不伤害”,大伙都要好好的。
潘高峰愣了一下神,在转回头走了几步之后,又回过头,看了小山英一眼,觉得小山英真不是一般人。
“天窗”作业是更换隧道内的水沟盖板,按照分工,潘高峰负责监管施工队进行更换,他完全可以不用动手。而隧道内一片漆黑,施工人员的头灯又晃来晃去,一不留神就会发生磕磕碰碰。潘高峰看着抢时间、拼速度的工人,心里十分担心。
“大家注意脚下,不要踩空,确保安全。”潘高峰看到一个工人扛着一块盖板摇晃着身子走过来,便提醒他。
潘高峰话音刚落,扛着盖板的工人一转身,肩上的盖板也跟着转动,转动的盖板不偏不倚地撞击在潘高峰的额头上,划了一道口子。潘高峰感觉火辣辣地疼,伸手去摸,血就顺着手掌流到了袖口上。
由于撞上了潘高峰,产生的反作用力也不小,惯性让扛盖板的工人,连同盖板一同摔倒在地上,工人疼得很久没有站起来。
(未完待续)
(作者单位:朔黄铁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