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能源煤矸石排土场焕新颜
2025年07月11日
字数:1008
版次:01
本报讯(通讯员 徐 艳)盛夏七月,乌海能源乌海图西排土场的边坡上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谁能想到,孕育这些绿色苗木的并非普通土壤,而是由曾经令人头疼的煤炭衍生物——煤矸石,通过微生物技术“点石成土”而来。这一创新成果源自乌海能源公司和乌海市固废处理中心共同开发的重点项目,它不仅为当地矿山生态修复开辟了新路径,更对乌海能源公司及乌海市的环境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模式构建、节能减排推进和清洁生产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长期以来,乌海能源公司所属矿井采矿产生的大量煤矸石,主要通过政府批准的矸石填埋场进行有偿处置,不仅成本高昂,还面临着固废资源化利用渠道匮乏的困境。同时,苏海图矿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项目作为乌海市煤矿采空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标杆,多次被政府相关领导及部门要求按照“边生产边治理”的原则及时完成排土场治理任务。然而,新形成的西排土场顶部台阶边坡状态堪忧,以不规则矿渣边坡、矿渣堆、碎石土边坡为主,稳定性差,降雨时易发生冲刷,且未开展复垦绿化。更棘手的是,该区域缺乏绿化水源,黄土取土困难,给排土场复垦绿化治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为破解这些难题,乌海能源公司开展“苏海图矿排土场利用煤基固废制作微生物土壤协同修复矿山的应用研究”科技项目。2024年7月,项目确定施工单位后迅速推进,目前已完成乌海图西排土场边坡平整及固化施工,成功培育微生物菌群,并将其与煤矸石、粉煤灰完成掺拌,进行发酵、熟化后,摊铺在边坡上,用于栽种高蛋白经济作物。据了解,该现场工程应用研究示范面积约10万平方米,投资约826万元,利用煤矸石3万吨、粉煤灰1万吨,可节约固废处置费21万元。
“这次我们在北方干旱地区煤矸石排土场上种植高蛋白经济作物,这些作物是宿根植物,生长周期长达30年。我们首次把煤矸石排土场上种植高蛋白经济作物与养殖业相结合,研发了煤基固废利用微生物保水技术与工艺,目的是植物成活后少浇水甚至不浇水。如果此次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将逐步在其他矿区推广。”公司规划发展部主管田多文介绍道。
该项目依托乌海地区得天独厚的资源,充分发挥乌海地区既有产业潜力,高度耦合煤矸石和绿色发展这两个具有明显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有效盘活现有产业。在推动低附加值化工原料向绿色可持续产品转化的过程中,不仅消纳大宗工业固废,还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随着试验项目进入实质阶段,这项承载科技创新与企业振兴双重使命的工程,正为乌海能源特色企业高质量发展书写充满希望的绿色篇章。
长期以来,乌海能源公司所属矿井采矿产生的大量煤矸石,主要通过政府批准的矸石填埋场进行有偿处置,不仅成本高昂,还面临着固废资源化利用渠道匮乏的困境。同时,苏海图矿采空区灾害综合治理项目作为乌海市煤矿采空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标杆,多次被政府相关领导及部门要求按照“边生产边治理”的原则及时完成排土场治理任务。然而,新形成的西排土场顶部台阶边坡状态堪忧,以不规则矿渣边坡、矿渣堆、碎石土边坡为主,稳定性差,降雨时易发生冲刷,且未开展复垦绿化。更棘手的是,该区域缺乏绿化水源,黄土取土困难,给排土场复垦绿化治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为破解这些难题,乌海能源公司开展“苏海图矿排土场利用煤基固废制作微生物土壤协同修复矿山的应用研究”科技项目。2024年7月,项目确定施工单位后迅速推进,目前已完成乌海图西排土场边坡平整及固化施工,成功培育微生物菌群,并将其与煤矸石、粉煤灰完成掺拌,进行发酵、熟化后,摊铺在边坡上,用于栽种高蛋白经济作物。据了解,该现场工程应用研究示范面积约10万平方米,投资约826万元,利用煤矸石3万吨、粉煤灰1万吨,可节约固废处置费21万元。
“这次我们在北方干旱地区煤矸石排土场上种植高蛋白经济作物,这些作物是宿根植物,生长周期长达30年。我们首次把煤矸石排土场上种植高蛋白经济作物与养殖业相结合,研发了煤基固废利用微生物保水技术与工艺,目的是植物成活后少浇水甚至不浇水。如果此次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将逐步在其他矿区推广。”公司规划发展部主管田多文介绍道。
该项目依托乌海地区得天独厚的资源,充分发挥乌海地区既有产业潜力,高度耦合煤矸石和绿色发展这两个具有明显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有效盘活现有产业。在推动低附加值化工原料向绿色可持续产品转化的过程中,不仅消纳大宗工业固废,还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随着试验项目进入实质阶段,这项承载科技创新与企业振兴双重使命的工程,正为乌海能源特色企业高质量发展书写充满希望的绿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