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72小时鏖战
本报特约记者 张晓刚 通讯员 刘江民
2025年07月11日
字数:1363
版次:01
  盛夏时节,热浪袭人,太阳炙烤着大地。6月8日22时整,包头化工聚乙烯装置准时按下“暂停键”,进入短暂的沉寂。
  由于聚乙烯装置运行时间的延长,反应器分布板和换热器换热效率随之降低,已经成为影响装置高负荷运行以及牌号切换的主要因素。为了消除这一安全隐患、提升产品经济效益,包头化工提前制订聚乙烯装置抢修计划,决定对反应器进行停车检修。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停车检修,而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抢修团队必须在72小时内完成全部检修任务,让装置重新焕发生机。
  “这次检修时间紧、任务重,大家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保证检修质量的同时,一定要提高检修效率。”在战前动员会上,装置负责人赵飞的声音铿锵有力。他手上的检修清单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检修任务:重达124吨的E-4002换热器需要更换弯头,反应器核心分布板上1760个三角孔必须彻底疏通,高悬在96米脱气仓顶的Y-5010滤袋需要更换,还有造粒回收系统需要高压清理……每一项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作为本次检修负责人、停开车指挥员,赵飞审核编制了停开工方案、盲板图、盲板表、气密表及监督操作卡等执行计划表,并将具体步骤细化明确到每个班组。
  6月9日7时整,停车指令一下达,各检修小组立即投入战斗。在E-4002换热器更换现场,设备主管、检修总指挥张鑫手持力矩扳手示范紧固要领,4名检修工轮流上阵,汗水顺着安全帽带不断滴落下来。
  分布板上、下部清理是此次抢修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一项耗费体力和脑力的作业。在反应器内部,老班长朱晓亮带领两名组员进行分布板清理工作。狭小的空间里,3个人只能蜷缩着身体,借助头灯的微弱光线,用特制工具逐个清理三角孔。当他们完成清理爬出人孔时,厚重的工服能拧出水来。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检修任务却环环相扣。如何在有限时间高效调度百余名检修人员,按时完成检修,“区域责任制+动态调度”成为破局的关键。
  “报告,Y-5010滤袋更换组提前半小时完工。”对讲机里传来的好消息让张鑫精神一振。“好,立即转场支援安全阀校验组!”他快速调整部署。刚刚完成高空作业的检修工们顾不上休息,抓起工具就奔向新的“战场”。
  6月11日21时10分,催化剂缓缓注入系统,标志着本次检修提前50分钟完成,正式进入装置开车最关键的阶段——系统重启。控制室内鸦雀无声,十几双眼睛紧盯屏幕上的参数曲线。“助催化剂T3泵启动正常。”“反应器温度开始上升。”对讲机里陆续传来各岗位的确认声。当“循环气压缩机运行正常”的报告响起时,控制室内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造粒机旁,模板残留的熔融物料散发着灼人的热浪。当班班长王腾庆和造粒主操王永康相视一眼,同时上前开始清理。二人动作麻利,灼热的气浪让他们的护目镜很快蒙上一层雾气。设备工程师何宝全神贯注地操控着切粒机,在蒸汽弥漫中精准完成合模操作。
  6月12日零时,当时针与分针在表盘顶端重合的那一刻,造粒机组发出悦耳的轰鸣声,均匀洁白的聚乙烯颗粒如瀑布般倾泻而出。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有人甚至红了眼眶。赵飞抓起一把尚带余温的颗粒,在灯光下仔细检查后露出欣慰的笑容:“颗粒度均匀,色泽纯正,一次开车成功!”
  这场历时近72小时的攻坚抢修,最终以提前50分钟完成任务、实现“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的优异成绩圆满收官。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抢修战中,包头化工聚乙烯装置抢修团队不仅啃下了所有“硬骨头”,更擦亮了“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金字招牌。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