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捆麦 一生情
2025年07月08日
字数:1091
版次:04
每个人或许都有这样的感受:想对母亲倾诉的话千言万语,却总不知从何说起。生性不善表达的我,每当提笔写下“母亲”二字,心底爱与被爱的情感便如潮水般奔涌而出。她那慈祥的眼神,是这人世间最温柔的慰藉;那细腻的爱意,如同春雨般无声润泽着我们成长的岁月。
奶奶家和外婆家相隔不到五百米,我曾好奇地问母亲,为何选择嫁到本村。母亲总是腼腆一笑,说:“你父亲当年上过学,给公社算账是把好手,人还长得白白净净的……”那时奶奶家人口多、劳动力少,作为长子的父亲,不得不扛起“长兄如父”的责任。加上我们姐弟四人陆续出生、求学,家里的负担越来越重。幸好父亲早年学了木匠手艺,农闲时外出揽活,给人盖房、打家具,挣些钱贴补家用。可这样一来,家中的农活几乎全落在了母亲一人肩上。
春节过后,天气转暖,农事渐渐繁忙起来。父亲早早被雇主请去操持盖新房的活儿。天还未亮,母亲就扎上红头巾,套上头顶长着一绺白毛的黑骡子,往田里运送农家肥。洋镐敲击粪土的“咚咚”声,夹杂着驱赶骡子的吆喝声,在寂静的清晨格外清晰。一趟又一趟,清脆的铃铛声由近及远。准备种小麦的黄土地上,渐渐堆起一座座被铁锹拍得光滑如丘的粪堆,它们与远处的西山遥相呼应。不懂事的我们在粪堆间蹦跳嬉戏,将其当成了天然的游戏道具。而远处的母亲,一边解下红头巾擦汗,一边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我们。
最令人难忘的,当属火辣辣的七月。这是夏小麦丰收的时节,也是农人们最忙碌的时候。七月的宁夏,骄阳似火,热浪在天地间翻滚,空气仿佛都被点燃了。远处稻田里,青蛙的叫声此起彼伏。为赶在下雨前收割完麦子,庄稼人日夜忙碌,常常在田边大柳树下简单解决午饭。齐腰高的小麦,在母亲锋利的镰刀下,齐刷刷地倒下,慵懒地躺在玉米垄间。偶尔吹过一阵风,被一人多高的玉米地包围着,只能听见玉米叶子“沙沙”作响,却感受不到风的凉意——调皮的风儿似乎只顾着玩耍,忘记了眷顾这些辛勤劳作的农民。母亲就这样不时捶捶腰、擦擦汗,坚持完成这繁重的工作。更艰难的,是将一扎扎四五十斤重的小麦运到打麦场,并整齐堆成两三层楼高的麦垛。父亲在垛顶堆麦,这是个技术活,稍有不慎麦垛就会坍塌;而我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年纪太小只能紧紧牵着骡子缰绳,尽量让装满两米多高麦秆的骡车少些晃动,好让站在车上的母亲,能更顺利地用叉子递送麦捆。望着母亲劳作的身影,我的心里满是酸涩,只盼着自己快快长大,好让母亲不再如此辛劳。
一个又一个夏天过去,一次又一次秋收来临。我们姐弟陆续外出求学,而母亲依旧牵着骡马穿梭在田间,在烈日下的麦垛上忙碌。如今,她的腰弯了、背驼了,但总挂在嘴边的仍是那句话:“为了你们,我不后悔。”
奶奶家和外婆家相隔不到五百米,我曾好奇地问母亲,为何选择嫁到本村。母亲总是腼腆一笑,说:“你父亲当年上过学,给公社算账是把好手,人还长得白白净净的……”那时奶奶家人口多、劳动力少,作为长子的父亲,不得不扛起“长兄如父”的责任。加上我们姐弟四人陆续出生、求学,家里的负担越来越重。幸好父亲早年学了木匠手艺,农闲时外出揽活,给人盖房、打家具,挣些钱贴补家用。可这样一来,家中的农活几乎全落在了母亲一人肩上。
春节过后,天气转暖,农事渐渐繁忙起来。父亲早早被雇主请去操持盖新房的活儿。天还未亮,母亲就扎上红头巾,套上头顶长着一绺白毛的黑骡子,往田里运送农家肥。洋镐敲击粪土的“咚咚”声,夹杂着驱赶骡子的吆喝声,在寂静的清晨格外清晰。一趟又一趟,清脆的铃铛声由近及远。准备种小麦的黄土地上,渐渐堆起一座座被铁锹拍得光滑如丘的粪堆,它们与远处的西山遥相呼应。不懂事的我们在粪堆间蹦跳嬉戏,将其当成了天然的游戏道具。而远处的母亲,一边解下红头巾擦汗,一边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我们。
最令人难忘的,当属火辣辣的七月。这是夏小麦丰收的时节,也是农人们最忙碌的时候。七月的宁夏,骄阳似火,热浪在天地间翻滚,空气仿佛都被点燃了。远处稻田里,青蛙的叫声此起彼伏。为赶在下雨前收割完麦子,庄稼人日夜忙碌,常常在田边大柳树下简单解决午饭。齐腰高的小麦,在母亲锋利的镰刀下,齐刷刷地倒下,慵懒地躺在玉米垄间。偶尔吹过一阵风,被一人多高的玉米地包围着,只能听见玉米叶子“沙沙”作响,却感受不到风的凉意——调皮的风儿似乎只顾着玩耍,忘记了眷顾这些辛勤劳作的农民。母亲就这样不时捶捶腰、擦擦汗,坚持完成这繁重的工作。更艰难的,是将一扎扎四五十斤重的小麦运到打麦场,并整齐堆成两三层楼高的麦垛。父亲在垛顶堆麦,这是个技术活,稍有不慎麦垛就会坍塌;而我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年纪太小只能紧紧牵着骡子缰绳,尽量让装满两米多高麦秆的骡车少些晃动,好让站在车上的母亲,能更顺利地用叉子递送麦捆。望着母亲劳作的身影,我的心里满是酸涩,只盼着自己快快长大,好让母亲不再如此辛劳。
一个又一个夏天过去,一次又一次秋收来临。我们姐弟陆续外出求学,而母亲依旧牵着骡马穿梭在田间,在烈日下的麦垛上忙碌。如今,她的腰弯了、背驼了,但总挂在嘴边的仍是那句话:“为了你们,我不后悔。”
(作者单位:铁路装备榆林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