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王 晓
2025年07月02日
字数:1274
版次:04
  六月底,公司组织我们到红旗渠参观学习,怀着近乎朝圣的崇敬之情,我走进红旗渠,感悟红旗渠,红旗渠以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强精神,以它“精益求精、驰而不息”的工匠精神,以它“战天斗地,敢想敢拼”的开拓精神,以它“以民为天,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让我的心灵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没有工具自己造,没有炸药自己碾,这让我想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游击队战歌,想起了延安时期的大生产运动,红旗渠啊,蕴含的精神实质真是太丰富了。红旗渠纪念馆里,一幅幅传神的画面、一件件原始的工具、一张张质朴的脸庞、一双双充满期盼的眼睛,生动地再现了林州人民世世代代想水、盼水、等水、念水的梦想,群情激昂,男女老少齐上阵,奔赴引漳入林前线的场景……十年九旱的林州啊,吃水更比吃油难,何时才能逢甘霖?后来,老百姓明白了,求神、祈雨,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龙王爷都不管用,只有敢想敢干、敢为老百姓谋利益的共产党,才能带领他们劈山引水,改造山河。红旗渠是一条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渠,奔流的渠水告诉我们,在共产党的字典里,没有“困难”二字;在奋斗者眼里,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成就不了的事业,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
  十年,筑一渠。沿着红旗渠一路走一路看,创业洞、团结洞、青年洞、虎口崖等等,严丝合缝的青石渠帮,弧线堪称完美的渠坝造型,地质条件险恶的山石块垒,我不禁深深地被震撼了,是怎样一种精神,能使山河易道、源远流长?是怎样一种力量,寻常的锤头锥子也胜似鬼斧神工?是怎样一种信仰,能赋予人钢铁般的意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变新天!望着被称为“中国水长城”的红旗渠,我想,当年林州人那样盼水心切,仍能不乱于心,一锥一锤,一石一泥,精工细作,这样的定力源于什么,源于甘于寂寞,造福子孙的工匠精神。就是这种精神支撑着林州人民凭着一锤一钎,逢山凿洞,遇沟架桥,苦战十年,劈山引水,修成人造天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来到红旗渠,不得不提到一位老人,当年林州的老书记杨贵。他是个很有思想的人,可以说,没有他“异想天开”的引漳入林思路,就没有今天的红旗渠。在纪念馆里,我见到他的照片,那是一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我相信,在他号召林州人民打响这场战役的时候,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不光杨贵老书记如此,还有成千上万的林州人都如此。面对艰难险阻,“敢想”,仅仅是第一步,重要的是“敢干”,冲破一切阻力奋勇向前,想,才不是空想,才能唱响奋斗的主旋律。在这场开拓进取的战役中,林州人民胜利了,红旗渠通水了。杨贵老书记不愧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红旗渠也实现了他的人生梦想。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红旗渠就是最好的例证。
  站在青年洞前,身后是绵绵不绝、岿然不动的山脉,脚下是红旗渠昼夜不息的水流,当我们对着党旗重温入党誓词,我的眼中充满了泪水。“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啊,可能对于组织的要求而言,我还不是一名合格的战士,然而,我有一颗不甘沉沦的心,我向往高尚而又纯粹的灵魂。而,红旗渠,又一次净化了我的心灵……

(作者单位:济源热电)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