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是一生的荣耀
2025年07月01日
字数:1261
版次:04
从1996年入党,我的党龄已有29年了!对于55岁的我来说,可以说生命的一半与党组织在一起。特别是在喜迎党的生日之际,回首自己的成长之路和光荣的入党时刻,真是感慨颇多。
20岁那年开始从事企业宣传工作,作为电厂“记者”,文化环境布置、随领导慰问摄像,到一线采访撰写新闻稿件,编辑厂报……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这让我经历了企业的很多“大事”,见证了很多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要时刻,并在历练中不断成长、走向成熟。撰写的多位优秀党员的事迹在省部级报刊上刊发。1996年6月,我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年我正好26岁,这在当时拥有2400多名职工的电厂里,已经非常荣耀了!
记得那年庆“七一”大会在电厂大礼堂举行。当我一起与十名新党员排队走上主席台参加入党宣誓仪式的时候,心里非常激动且有些紧张。在会场600多名党员的见证下,我们在鲜红党旗下庄重地立下誓言。按照厂历年的惯例,庆祝大会结束后,厂领导要与新党员一起在党旗下合影留念。我作为电厂“记者”,历年均作为“局外人”见证这个场面,当我佩戴上党员徽章成为合影中的一员的时候,喜悦之情至今难忘。
我的这份荣耀,得益于我工作岗位经历。在宣传岗位上我采访了很多企业先进人物、劳动模范,他们都是企业的优秀职工代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他们的言行、事迹时时感染着我,成为我进入党组织的内生动力。可以说,是身边那些优秀党员,引我走进党的大门。
在他们的身上,我感知了“三老四严”的光荣传统。我当时工作的电厂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分老厂和新厂,老厂四台机组总容量13万千瓦机组,于2000年关停。四十多年的老厂孕育了深厚的企业文化,涌现出许多人物、劳动模范。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省级劳动模范,他只有初中文化,却靠多年的学习历练,成为运行专业的骨干,坚守运行生产岗位20余年,无怨无悔。在担任班长、值长期间工作由于严格要求,常因工作“较真”遭到同事的“非议”,然而他始终牢记安全责任初心不改。对待工作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他用“三老四严”精神诠释了自己坚定的信念。
在他们身上,我感知了团结、奉献和创新的精神。1988年,新厂一期建成两台30万千瓦“双引进”机组,代表了上世纪80年代国际发电技术先进水平。机组管理最难掌握的就是它的“大脑”——机组热控系统。而它的维护任务就落在热控队职工身上。这个团队青年人多,学历高,朝气蓬勃。五个班组都由年轻党员担任班长。在这些年轻党员班长的带领下,团队肩负起了向“洋设备”开刀,开展科技攻关,实施“洋设备”国产化的重任。他们有的为消除设备“顽疾”,几天几夜吃睡在生产现场;有的为了攻克某个技术难题,孜孜不倦地进行忘我钻研。这个团队里涌现出不少先进人物和感人的事迹,他们的精神成为引导当时企业年轻人成长成才的正能量和风向标。
岁月弹指一挥间。回想29年前入党的那一刻,至今历历在目。不论工作岗位如何变化,我始终以那份荣耀为骄傲、为动力,激励自己始终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提升自己,不忘初心,积极工作。
光荣在党29年,始终不忘的是入党初心,始终牢记的是使命职责。入党,是我一生的荣耀。
20岁那年开始从事企业宣传工作,作为电厂“记者”,文化环境布置、随领导慰问摄像,到一线采访撰写新闻稿件,编辑厂报……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这让我经历了企业的很多“大事”,见证了很多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要时刻,并在历练中不断成长、走向成熟。撰写的多位优秀党员的事迹在省部级报刊上刊发。1996年6月,我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年我正好26岁,这在当时拥有2400多名职工的电厂里,已经非常荣耀了!
记得那年庆“七一”大会在电厂大礼堂举行。当我一起与十名新党员排队走上主席台参加入党宣誓仪式的时候,心里非常激动且有些紧张。在会场600多名党员的见证下,我们在鲜红党旗下庄重地立下誓言。按照厂历年的惯例,庆祝大会结束后,厂领导要与新党员一起在党旗下合影留念。我作为电厂“记者”,历年均作为“局外人”见证这个场面,当我佩戴上党员徽章成为合影中的一员的时候,喜悦之情至今难忘。
我的这份荣耀,得益于我工作岗位经历。在宣传岗位上我采访了很多企业先进人物、劳动模范,他们都是企业的优秀职工代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他们的言行、事迹时时感染着我,成为我进入党组织的内生动力。可以说,是身边那些优秀党员,引我走进党的大门。
在他们的身上,我感知了“三老四严”的光荣传统。我当时工作的电厂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分老厂和新厂,老厂四台机组总容量13万千瓦机组,于2000年关停。四十多年的老厂孕育了深厚的企业文化,涌现出许多人物、劳动模范。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省级劳动模范,他只有初中文化,却靠多年的学习历练,成为运行专业的骨干,坚守运行生产岗位20余年,无怨无悔。在担任班长、值长期间工作由于严格要求,常因工作“较真”遭到同事的“非议”,然而他始终牢记安全责任初心不改。对待工作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他用“三老四严”精神诠释了自己坚定的信念。
在他们身上,我感知了团结、奉献和创新的精神。1988年,新厂一期建成两台30万千瓦“双引进”机组,代表了上世纪80年代国际发电技术先进水平。机组管理最难掌握的就是它的“大脑”——机组热控系统。而它的维护任务就落在热控队职工身上。这个团队青年人多,学历高,朝气蓬勃。五个班组都由年轻党员担任班长。在这些年轻党员班长的带领下,团队肩负起了向“洋设备”开刀,开展科技攻关,实施“洋设备”国产化的重任。他们有的为消除设备“顽疾”,几天几夜吃睡在生产现场;有的为了攻克某个技术难题,孜孜不倦地进行忘我钻研。这个团队里涌现出不少先进人物和感人的事迹,他们的精神成为引导当时企业年轻人成长成才的正能量和风向标。
岁月弹指一挥间。回想29年前入党的那一刻,至今历历在目。不论工作岗位如何变化,我始终以那份荣耀为骄傲、为动力,激励自己始终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提升自己,不忘初心,积极工作。
光荣在党29年,始终不忘的是入党初心,始终牢记的是使命职责。入党,是我一生的荣耀。
(作者单位:山东费县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