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初夏时节,走进山东菏泽公司厂区,传统能源企业焕发的绿色生机扑面而来:漫步林荫道,巨型冷却塔与光伏矩阵和谐共生,智能设备与生态景观交织,废水处理系统高效运转,碳排放数据实时跃动……这幅优美的生态画卷,是菏泽公司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转型发展的生动缩影。
从“保供”到“绿供“
——山东菏泽公司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书写能源绿色答卷
本报通讯员 朱晓静
2025年06月30日
字数:2558
版次:03
  双轮驱动踏稳转型路

  从燃煤机组的“灰头土脸”到绿色工厂的碧水蓝天,菏泽公司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笔,在工业版图上勾勒生态转型的清晰轨迹。
  一直以来,菏泽公司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坚持安全与环保并重、生产与环保并举,把环保管理与安全生产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杜绝环境污染事件发生。2024年12月,公司获评山东省首批“无废工厂”。
  时光无言,岁月不语,转型之路步履铿锵。2017年,菏泽公司完成6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成为山东省菏泽市首家斩获排污许可证的企业,其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天然气机组清洁标准,并通过实施低氮燃烧器技改、尿素站智能升级及工业废水梯级利用等项目,构建起全流程污染防控体系;2020年,煤场封闭工程投运——29万吨级全封闭煤场配备智能消防抑尘系统,年减少扬尘300吨,实现储煤与环保效益双提升;2021年,工业废水梯级利用项目落地,年回收水资源40万吨。此外,在建的循环排污水达标排放改造项目,预计今年8月投运,届时将实现排污水100%回收利用,每日节约成本1.18万元,彻底消除废水外排的环境影响。
  作为菏泽市重要的电源支撑点和大型集中供热热源点,菏泽公司以“三改”联动破局供热瓶颈。2018年,一期高背压改造新增供热402兆瓦,年节约标煤22.3万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54万吨;2019年,通过实施热网首站升级+三期汽轮机通流改造,单机抽汽能力提升至400吨/小时;2024年,创新应用“低压缸微出力”技术,二期单台机组中排抽汽量提升至550吨/小时,最大可新增供热能力825兆瓦;同年,市区供暖总面积达1385万平方米,惠及9万户家庭。
  从“不敢排”到“不用排”,从“被动治”到“主动创”,从“保供”到“绿供”,菏泽公司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在环保赛道上镌刻下绿色转型的坚实足迹,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注入强劲动能。

  科技赋能激活新引擎

  荣誉陈列室内,2023年度“菏泽市全员创新企业”、2024年“山东省全员创新竞赛前50强”等奖牌证书,见证了菏泽公司科技创新的丰硕成果。
  “创新不是高大上,而是实实在在解决问题。”2019年3月,菏泽公司科学技术协会应运而生,首届秘书长刘龙深感责任在肩。他牵头修订《科技进步管理标准》《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等核心制度,搭建产学研平台,率领团队扎根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攻坚,将创新基因注入每一道工艺环节。
  菏泽公司6台分三期建设的机组因技术参数差异,运行特性各不相同,若全部燃用优质“细煤”会造成燃料浪费,单一掺烧劣质“粗煤”又易引发结焦等“运行消化不良”问题。2023年,在配煤掺烧攻关中,刘龙团队首创“混煤掺烧边界理论”,构建330兆瓦机组燃料混烧数学模型,研发出兼顾经济性与环保性的燃料配比优化方案,年节约发电成本2319万元,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随后,针对SCR系统氨逃逸率高的技术痛点,刘龙团队研发“三场多参数负荷喷氨优化技术”,通过智能联动控制模型,实现喷氨量精准调节,使氨逃逸率同比下降42%,年降低成本697万元,为燃煤机组氮氧化物治理提供了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2024年,刘龙团队自主培育的智慧燃烧系统AI顾问,以锅炉耗差分析指导运行,使3号、5号锅炉效率分别提升3.45%和1.05%。
  6月5日凌晨4时,值长刘启亮在集控室紧盯现货电价曲线,思考成本最优解。他面前的“电厂辅机优化调度平台”界面上,辅机运行参数以三维动态模型实时可视化呈现,每一组数据跳动都在为负荷优化决策提供精准支撑。
  “将3号凝泵与5号冷却风机的启停时间延后30分钟。”随着鼠标点击系统,优化后的调度指令实时传输至设备终端。“这套‘智慧管家’就像给设备安装了‘智能闹钟’,能精准捕捉电价低谷时段自动启停。”刘启亮指着屏幕介绍道。他口中的“智慧管家”是刘龙团队自主研发的现货市场辅机优化调度平台,创新应用“电价导向+错峰调度”智能算法,通过解析实时电价曲线动态规划辅机启停策略,使设备运行与电价低谷期精准匹配,经测算年可增效160万元。
  近三年,菏泽公司累计获授权专利1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完成科技成果鉴定4项,斩获行业协会奖项41项。从创新团队的灵感火花到生产线上的技术革新,公司正以科技创新为“金钥匙”,开启能源行业绿色转型的新引擎。

  绿意作答书写新篇章

  “双碳”目标倒逼企业转型,作为传统火电企业的菏泽公司,以向“新”而生的魄力破局能源转型,以逐“光”前行的姿态拥抱绿色变革。
  2021年,菏泽公司成立新能源发展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构建“地毯式调研、拉网式拓荒”项目攻坚机制,形成领导挂帅、中层跟进、全员联动的立体推进格局。全年累计签订新能源开发框架协议14项,成功备案新能源项目8个,新能源装机容量59.58兆瓦,其中7个项目获立项批复、2个项目取得开工许可,为公司绿色转型埋下新能源发展的第一桩基石。
  2021年12月20日,菏泽公司利用厂内闲置资源建设的2.84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成为建厂以来首个绿电项目。10天后,二级泵站5.74兆瓦水面漂浮式光伏项目并网,成为山东公司首个全容量投产的水面漂浮项目。两项目年发电量达946.32万千瓦时,年节约标煤2900吨、减排二氧化碳7930吨。
  新能源发展部随即探索“绿色能源+惠民工程”新模式,将光伏技术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
  “这么大一块光伏发电板,有辐射吗?”
  “这些板子会不会压坏屋顶,让房子老化得更快?”
  “屋顶光伏设备不仅绿色环保、零污染,还能带来稳定收益……”面对村民疑虑,新能源发展部联合驻村第一书记通过村民代表会、入户宣讲等方式展开科普。
  通过持续的沟通与技术答疑,村民顾虑逐步消除,光伏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目前,公司在运7个光伏项目装机容量达71.21兆瓦,年发电量超6360万千瓦时,累计节约标煤0.9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41万吨。10余个开发中的光伏项目已覆盖牡丹区、郓城县等鲁西南地区,并延伸至山东省其他地市,实现了企业绿色转型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
  追光不止,驭风前行。菏泽公司主动抢占风电、综合能源等绿色新赛道:成功竞配山东省第二批陆上风电资源,取得规模化开发权益;研发固废协同掺烧技术,探索污泥、秸秆等废弃物能源化利用路径;加速推进CCUS碳捕捉示范项目,布局二氧化碳制甲醇等碳转化创新链条;积极拓展绿电交易,光伏项目已累计申领绿证4.2万张,实现可申领绿证“全覆盖”。
  生态环保,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未来,菏泽公司将持续探索“双碳”目标实现路径,加速推进传统火电向“火电+新能源”多能互补电源结构转型,为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注入国能动力。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