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渤海潮涌筑新能
——秦皇岛公司2×350兆瓦等容量替代项目建设侧记
本报通讯员 祁艳君
2025年06月30日
字数:2474
版次:02
  六月的渤海之滨,秦皇岛海风轻拂、生机盎然。国电电力秦皇岛公司2×350兆瓦等容量替代项目现场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6月12日00:06,项目顺利完成厂用电倒送电关键里程碑节点,标志着项目建设向年底双投运营目标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自开工建设以来,该公司锚定目标,攻坚克难,通过高效施工组织,克服了基建工作经验缺乏、项目场地狭小、施工环境复杂等各种不利因素,以实际行动推动项目从蓝图加速迈向现实,为项目如期投产运营注入强劲动能。

  137亩地的极限挑战

  等容量替代项目既是秦皇岛公司支撑企业转型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抉择,也是改善地区生态环境、保障供电供热安全的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建设2台350MW高效超临界燃煤供热机组,替代一期2台215MW机组,计划2025年底实现“双投”。
  项目在老厂扩建端,毗邻河北省建投秦热发电公司,且周边土地资源紧张,建设场地仅有137亩,比《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规定的还少60亩,是同类型机组中占地最少的。有限的空间里,不仅涉及新建主厂房、锅炉、集控楼等基础施工,还要充分考虑设备利旧,对老厂的循环水管线、输煤线路进行优化改造。
  “项目是城市电厂,且项目所在城市是旅游城市,执行与北戴河同等的环保标准,各项施工手续和环保指标都十分严苛。”
  “施工场地狭小,布局紧凑,施工阶段存在交叉作业,风险点多,对施工进度和安全形成较大压力。”
  ……
  项目建设中的难题,参建方这样评价,“每一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从塔吊交响到工艺破茧

  直面问题是勇气,解决问题是水平。项目团队、参建方迎难而上,向难求成,统筹协调施工组织,一步步将各项工作向前有序推进。
  6月11日,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在项目团队成员的努力下,项目作为秦皇岛市海港区首个“承诺即开工”“竣工即使用”的“双承诺”建设项目,实现高标准开工。
  “政府允许施工许可证结合工程进展分段办理,并同意由集团进行安全和质量监管,在确保了手续合规、减少费用的同时,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工程项目部主任介绍说。
  项目开工只是开始,之后的每一步都挑战重重。
  因场地狭小,场地红线边界相距较近,两个主标单位塔吊存在多处交叉作业区域,解决塔吊布置问题首先摆在了项目团队面前。
  该公司管理团队充分发挥业主、PMC和监理的协调作用,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工作互助为原则,促成两个标段机械设备共享利用、施工场地协调使用、施工工艺互相交流,形成了既合作、又竞争的良好局面。
  施工现场,主标单位执行“低塔让高塔、后塔让先塔、动塔让静塔、轻车让重车、客塔让主塔”的原则,既防止塔吊间碰撞,也考虑到地块的施工安全问题,最终实现了9台塔吊同时安全作业,提高了施工效率。
  循环水管道是项目建设的最大风险点,利旧保护是最大的难点。
  老厂6根水泥材质循环水管道横穿施工场地,承压能力有限,施工过程中如果防护保护不到位,容易造成管路折断,也会因为下雨雨水沉降问题,造成管路折断,危及在运六台机组的安全运行。
  在无任何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项目团队组织专家、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踏勘,召开专业会进行方案论证,探索新工艺,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护保护方案。为确保防护桩位准确,采取了洛阳铲加局部挖探坑的方式定位;为增强防护效果,论证后将支护加高压旋喷桩变更为咬合桩;为确保咬合精准,采用了连续导墙施工工艺……通过一系列措施,施工后防护效果良好,整个施工过程中未发生循环水泄漏等之前担忧的问题。

  冲刺双投加速度

  近年来,随着秦皇岛市的城市发展,居民供热需求骤增,一期机组关停后热源将产生较大缺口,因此新机项目如期投产是一项事关民生供热、务期必成的政治任务。
  项目从建设“本质安全”型发电企业出发,明确安全目标,成立基建安全监察部,建立健全安委会,完善安健环组织体系,编制40余项基建安全管理制度、22项安全管理预案、编制并发布《项目安全风险辨识与预控手册》,安全管控延伸到268个现场作业、分析梳理2295项安全风险点,确保项目建设安全可控、在控。
  在确保项目安全的基础上,项目建设锚定“两高一低”目标,紧盯设计、供货、施工三方参建团队,全面推动整个基建体系工效的全力发挥。
  为保证施工图出图时效和质量,公司成立图纸保障专班,每周组织召开设计联络会,落实出图情况,协调解决出图卡点,采取驻厂、函调、电话等形式跟踪设备提资,确保各专业实时掌握提资深度和质量,避免反复提资影响设计进展。针对工程急需但设计院无法整卷出图的情况,采取备料图、开挖图、放样图、分楼层出图等分解方式,实现图纸分阶段交付,满足现场施工需求。
  因全国基建项目较多,主机厂订单较多,按期到货存在不确定性,对项目的按期投产造成较大压力。公司优化内部管理,做好采购前期准备工作,对采购文件编制、合同洽商等重点事宜,事前组织召开专业会认真研讨,减少审查时出现问题延误采购时间;安排专人盯办采购协调,实现快速推进审查和挂网。为避免发生重要设备供货滞后影响工期,公司采取了上级领导拜访、公司主要负责人协调、专业人员驻厂等分级催交模式,共同应对工期挑战,落实到货计划。
  在施工过程中,公司严细管控质量,实施“样板引路”,在基础施工阶段反复试验、调整,建立从商混原材配合比、模板加工到拆模养护、成品保护等一整套工艺标准并在项目中推广;设立“精品园”,打造清水混凝土、墙体砌筑、小径管道敷设等多项实体工艺样板,将实践中的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不断进行固化、复制,实现质量一次到位、避免返工。
  “我们还强化施工服务支持,树牢‘解决施工方的问题就是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的理念,协同资源实时解决卡点问题,与施工方共进退。”基建党支部书记韩勇介绍说。
  从2024年6月11日,主厂房基础浇筑第一罐混凝土,项目建设正式启幕;到2024年12月31日,7号机组锅炉大板梁吊装完成,关键结构件顺利就位;再到2025年6月12日,完成厂用电倒送电关键节点圆满完成,一项项关键节点的突破,为工程绘就了清晰的成长脉络,见证着项目从蓝图逐步落地为现实。
  湛蓝的天空下,塔吊高耸、车辆穿梭、机器轰鸣,施工夜以继日……当前,等容量替代项目进入设备调试期,公司举全厂之力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向着工程竣工目标冲刺。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