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一场端午的雅集
2025年05月29日
字数:1267
版次:04
端午,是一个自带香味的节日,品着粽子的香浓,揣着菖蒲的芬芳,在历史的长河中行走了数千载,现今都汇聚在一声安康的祝福中。
携一缕粽香,氤氲着味蕾,这是端午的日常,而微信中你来我往的问候则是它的花絮,其他的似乎已淡忘了。
想起小时候,天刚蒙蒙亮,外公就会从田野里割一把沾着露珠的艾草回来,用麻绳扎好挂在大门上。外婆则端出头天晚上泡发好的糯米,在小院的香樟树下裹起粽子,只见她熟练地拿起两片粽叶,轻轻一折,便卷成一个漏斗状,先放入一层糯米,再撒入几颗蚕豆或是数颗红枣,又铺上一层糯米,将漏斗填满,还要戳上几筷子让其更加紧实,再把箬叶翻转过来包住,为了分辨不同的内馅,最后用不同颜色的线绳把粽子紧紧地扎好,一个棱角分明,结实饱满的三角粽就诞生了。手拙的我无法演绎外婆的手法,学过几次就放弃了。在我的心灵深处,编绳才是端午的仪式,端午的风雅就藏在千丝万缕的五彩绳结中。五彩绳是取五行之色,通常由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组成,又叫“长命缕、续命缕”,有祈福纳节的美好寓意。
那时,我会亲昵地叫上小伙伴虹来外婆家过节。虽然虹只会简单地把丝线编成麻花状,而我会编平结、金刚结、桃花结等,但她会绣花,会做好看的香囊。乡村的端午,虫蚁活跃,佩戴香囊,可以祛湿,防蚊防虫,自幼是招蚊体质的我,香囊是我的必需品。于是我俩分工合作,我来编绳她来做香囊。翠荫微浓,我搬出桌椅放在清香四溢的玳玳橘树下,把五彩线的一端固定在小竹椅背上,手指如灵动的舞者,让丝线在其间交叉、穿梭、缠绕、拉紧……而虹则会坐在身侧的小板凳上,拿着圆圆的小绣绷,用绣花针挑起丝线,针在绢布上进进出出恍若游动的小鱼。两个毛茸茸的小脑袋低低垂首,光影在指尖盈盈晃动,间隙有丝线抽动的声音在空气中回响。
不久一朵含苞欲放的梅花就凸现在绣绷上,我的金刚结手绳也已编好,她再给自己绣上一丛水仙,我再编两条平结系绳。当阳光铺泻而下,透过青翠的枝叶洒落一地时,两双小手正忙着把艾叶、薄荷、白芷装入香囊。
我和虹牵手而行,鲜艳的五彩绳环绕在纤细的手腕上,仿佛带着生命的跃动,胸前的香囊,一步一摇,香味清新,相视一笑,愉悦自生。
此时,灶间已飘出了浓浓的粽香,粽子熟了。儿时不知粽子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只是觉得这是端午的一款美味,没承想,一枚小小的粽子中竟蕴含着家国情怀,如今屈原早已成为了端午节最重要的文化标签,“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时光荏苒,物是人非,当年那个充满回忆的小院在舅舅翻建新房时拆了,虽然那地还在,但已不是往昔旧模样了,外公外婆更是天人永隔。因而热热闹闹的端午,竟染上了一丝淡淡的伤感。然过节总会让人在平淡的生活中升起几许祈盼,于是我早早地嘱咐先生从菜场买来艾草和菖蒲,挂在门楣,“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还从角落里翻出了久违的丝线,准备重操旧业,恰好刚联系上的虹要我为编她个手绳,我欣然应下了,也让她给我做个香囊,她说早就从药店备好了香料,我们不约而同共赴端午的邀约,为了记忆深处的那抹醇香。
彩丝千结、碧艾为佩,今年定要过个纳福清安的端午,方能不负。(作者单位:浙江北仑电厂)
携一缕粽香,氤氲着味蕾,这是端午的日常,而微信中你来我往的问候则是它的花絮,其他的似乎已淡忘了。
想起小时候,天刚蒙蒙亮,外公就会从田野里割一把沾着露珠的艾草回来,用麻绳扎好挂在大门上。外婆则端出头天晚上泡发好的糯米,在小院的香樟树下裹起粽子,只见她熟练地拿起两片粽叶,轻轻一折,便卷成一个漏斗状,先放入一层糯米,再撒入几颗蚕豆或是数颗红枣,又铺上一层糯米,将漏斗填满,还要戳上几筷子让其更加紧实,再把箬叶翻转过来包住,为了分辨不同的内馅,最后用不同颜色的线绳把粽子紧紧地扎好,一个棱角分明,结实饱满的三角粽就诞生了。手拙的我无法演绎外婆的手法,学过几次就放弃了。在我的心灵深处,编绳才是端午的仪式,端午的风雅就藏在千丝万缕的五彩绳结中。五彩绳是取五行之色,通常由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组成,又叫“长命缕、续命缕”,有祈福纳节的美好寓意。
那时,我会亲昵地叫上小伙伴虹来外婆家过节。虽然虹只会简单地把丝线编成麻花状,而我会编平结、金刚结、桃花结等,但她会绣花,会做好看的香囊。乡村的端午,虫蚁活跃,佩戴香囊,可以祛湿,防蚊防虫,自幼是招蚊体质的我,香囊是我的必需品。于是我俩分工合作,我来编绳她来做香囊。翠荫微浓,我搬出桌椅放在清香四溢的玳玳橘树下,把五彩线的一端固定在小竹椅背上,手指如灵动的舞者,让丝线在其间交叉、穿梭、缠绕、拉紧……而虹则会坐在身侧的小板凳上,拿着圆圆的小绣绷,用绣花针挑起丝线,针在绢布上进进出出恍若游动的小鱼。两个毛茸茸的小脑袋低低垂首,光影在指尖盈盈晃动,间隙有丝线抽动的声音在空气中回响。
不久一朵含苞欲放的梅花就凸现在绣绷上,我的金刚结手绳也已编好,她再给自己绣上一丛水仙,我再编两条平结系绳。当阳光铺泻而下,透过青翠的枝叶洒落一地时,两双小手正忙着把艾叶、薄荷、白芷装入香囊。
我和虹牵手而行,鲜艳的五彩绳环绕在纤细的手腕上,仿佛带着生命的跃动,胸前的香囊,一步一摇,香味清新,相视一笑,愉悦自生。
此时,灶间已飘出了浓浓的粽香,粽子熟了。儿时不知粽子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只是觉得这是端午的一款美味,没承想,一枚小小的粽子中竟蕴含着家国情怀,如今屈原早已成为了端午节最重要的文化标签,“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时光荏苒,物是人非,当年那个充满回忆的小院在舅舅翻建新房时拆了,虽然那地还在,但已不是往昔旧模样了,外公外婆更是天人永隔。因而热热闹闹的端午,竟染上了一丝淡淡的伤感。然过节总会让人在平淡的生活中升起几许祈盼,于是我早早地嘱咐先生从菜场买来艾草和菖蒲,挂在门楣,“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还从角落里翻出了久违的丝线,准备重操旧业,恰好刚联系上的虹要我为编她个手绳,我欣然应下了,也让她给我做个香囊,她说早就从药店备好了香料,我们不约而同共赴端午的邀约,为了记忆深处的那抹醇香。
彩丝千结、碧艾为佩,今年定要过个纳福清安的端午,方能不负。(作者单位:浙江北仑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