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一场“搭桥手术”
本报特约记者 向南
2025年05月23日
字数:816
版次:01
  5月16日,晨曦微露,在准能黑岱沟露天矿采场上,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吊斗铲“心脏搭桥”手术进入倒计时……
  作为全球少有的巨型吊斗铲,该矿吊斗铲斗容有90立方米,自重达5307吨,作业半径100米,堪称采煤“巨无霸”,而维系它动力的电缆已多处破损。7名党员组成党员突击队要在4小时内,完成300米尾线的电缆更换,为“钢铁巨兽”注入强劲动能。
  “今天的任务就像给这个‘巨无霸’的心脏更换血管,必须零失误……终端头制作是决胜关键,必须分秒必争!”8时20分,班前会上,供电队维修班班组长杨应海的声音坚定有力。
  9时30分,党员突击队到达吊斗铲作业平盘。杨应海钻进配电柜,进行安全确认后,这场精密的“外科手术”正式开始。
  张韧小组负责配电柜内旧终端头的拆解。他们手持电动扳手,在3平方米左右的作业空间里精准操作。配电柜外面,杨应海正指挥电缆卷放车,将盘成环状的电缆缓缓铺展。
  9时50分,旧电缆拆解完毕。杨应海立即展开相序核验:“A相在双地线中间,顺时针第二根是B相。刘成,用红黄绿3色胶带标注清楚!”随后,邓杰半跪在地上,刀锋精准地切入电缆外皮,黑色绝缘层绽开整齐的切口,露出内部的“血管”。几名党员剪掉铜网、剥开半导体层、固定接线端子、套上冷缩管……每个动作都像外科手术般精准。
  11时整,新的终端头稳稳架在支架上。
  11时20分,由于气温的升高,配电柜里已成了“桑拿房”。张韧和公冶祥健没有犹豫,再次钻入其中,开始连接接线端子。“A相左调20°。”张韧的扳手缓缓推进……这是他们今年第2次在密闭空间完成“血管缝合术”。20分钟后,当最后一颗固定螺栓被锁紧,两个人的工装已经能拧出水来。
  正午的阳光阻挡不了杨应海与邓杰、刘成等人进行最后的攻坚决战。他们调整电缆固定卡扣,U型卡扣在电缆上慢慢勒出凹痕。“咔嗒!”随着最后一组锁扣归位,新电缆服帖地“缠绕”在钢铁躯干上。
  12时30分,当远在吊斗铲高压开关柜的张书春按下送电按钮,吊斗铲液压系统轰鸣重启。这场原计划4小时的攻坚战,最终以3小时刷新纪录。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