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拼命三郎”奋斗记
本报通讯员 何可仁
2025年05月15日
字数:2205
版次:03
  “10多年前的一次抢修,他在寒风中处理故障,不小心伤到了脚掌,伤口有1厘米深,流了很多血,简单做好包扎后,又一瘸一拐地走去抢修了……”说起自己的丈夫,陈啟勇的妻子既怜惜又生气。
  今年36岁的陈啟勇是朔黄铁路黄大公司滨城运维中心电务班组长,从2009年入职以来就坚守在电务行业中,转眼已有15年,在同事、家人眼中,他是名副其实的“拼命三郎”。


哪里需要去哪里


  2009年,陈啟勇来到了毗邻渤海之滨的黄骅南电务工队,从见习信号工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着,15年间,他从信号工到副作业组长,再到作业组长,一路见证了朔黄铁路的蓬勃发展。
  初入工队,陈啟勇满心忐忑又充满期待。那些复杂的电路图和信号设备对他来说如同迷宫般复杂,理论知识在实操时显得有些单薄,每一次跟着师傅巡检,都像是一场挑战。在学习信号机原理时,他反复琢磨书本与现场的差别,床头也摆满了信号专业的书籍,每到有疑惑时总会翻出来查看。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他锱铢必较,向技术主管请教、与工队长沟通,一遍不行就两遍,直到将问题弄通。工作中他总会带着一个厚厚的本子,他称之为“武功秘籍”,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类信号故障处理方法,各种作业流程。
  久而久之,陈啟勇逐渐成为了工队中的道岔“大拿”,在工电联整作业中,他总能精准找到问题所在并给出处理方法。不仅如此,他还十分乐于分享经验技巧,进而推动整个作业组水平得到提高。
  2020年10月,黄大铁路开通在即,急需信号专业技术人员。陈啟勇踊跃报名。面对庞大的工作量,他再次发挥“拼命三郎”精神,在每一次验收任务中,都展现出了高度的专业性和责任心。
  在复杂的信号机验收工作中,他将检查信号机的安装高度、角度的工作精确到分毫,任何细微偏差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对于道岔转辙机验收工作,他更是一丝不苟。仔细检查转辙机的机械传动部分,从齿轮的咬合到杆件的动作,确保每一个动作都灵活顺畅。同时,他深入分析转辙机的电气参数,测试电流、电压在转换过程中的变化,保证转辙机在规定时间内准确完成道岔的转换,且与其他联锁设备完美配合。在轨道电路验收方面,他通过专业仪器测量轨道电路的参数,严格排查隐患,哪怕是微小的绝缘破损或者参数异常,他都能迅速定位并提出有效的整改方案。
  “小陈啊,身体是工作的根基,你拼的同时也得保障吃好睡好啊。”滨城中心电务副主任黎明关心道。
  “主任您就放心吧!我身体好着呢,一定会照顾好自己。只要能确保黄大铁路顺利开通,再辛苦都值得!”陈啟勇答道。
  为了力保验收工作顺利完成,陈啟勇经常坚守在现场,两瓶矿泉水和一个面包就是他的工作餐。也正是这种“拼命三郎”精神让陈啟勇在工作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一路披荆斩棘,先后荣获朔黄铁路“技术比武三等奖”、黄大公司“先进个人”等荣誉。


师徒齐心共奋斗


  2021年7月,陈啟勇迎来了在黄大公司的第一个徒弟张俊杰。为助力其快速成长,陈啟勇时常带着他穿梭在错综复杂的信号机械室。每到一处便详细讲解,从信号机的内部构造到外部灯光含义,从道岔转辙机的机械原理到电气控制逻辑,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
  在一次处理信号故障中,陈啟勇凭借多年经验迅速判断出问题方向。他一边操作,一边给张俊杰讲解思路,让徒弟沉浸式参与其中。经过多次实践,张俊杰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逐渐沉稳,在陈啟勇的指导下已能够成功协助解决故障。
  2023年11月,二人将工作中的学习经验融会贯通,在企业内部创新开通“师徒记”微信公众号专栏,为广大职工讲授信号专业应知应会常识,带领“专业小白”认识和了解信号专业及设备特点,生动形象地为职工讲好信号专业公开课,为新入职人员系好步入专业的第一颗“扣子”,让基层班组职工练好基本功。在2024年的朔黄铁路技术比武中师徒二人均荣获三等奖荣誉,真正做到了共成长、同奋进。


团结奋斗争一流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陈啟勇所在的滨城运维中心电务作业组成立于2020年11月,是黄大公司最年轻的班组之一,从成立之初就面临着人员新、设备新、管理模式新这“三新”问题。作为作业组长的陈啟勇,经过多维思考,创新班组管理模式,大力开展“今日我当班”系列活动,全过程、全方位、全角度地让每位职工参与到作业组管理工作中。针对职工年轻化的特点,班组骨干高彪将主要工作化整为零,建立轮值安全员、轮值宣传员和轮值考勤员等多个轮值岗位,轮流上岗、全员参与,帮助每名职工了解到自身特点和不足,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从而提升职工专业素养。
  为提升作业组职工安全意识,陈啟勇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制作安全文化墙、亲情墙和日常工作生活照片,展示职工日常工作生活的美丽瞬间。同时开展“人人讲安全”系列活动,通过让职工讲课的形式,提升自我安全意识,充分理解“两个安全”的真正内涵。截至目前已成功开办50余期,在作业组中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氛围。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陈啟勇在作业组管理中始终坚持创新引领的原则,在日常作业中,注重提升作业效率与作业水平,凡是遇到设备相关问题,积极与设备厂家和兄弟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开展职工创新“金点子”征集活动,并在讨论与交流中推进创新成果的转化。2020年以来,作业组累计申报“五小”创新成果6项并全部成功验收。其中“万向挤压式大容量油壶”和“一种闭塞传输机电压、电流监测装置”已应用到日常生产作业中,真正体现了创新工作从一线来到一线去的初衷。
  奋楫笃行十五载,不负春光“耕新程”。在陈啟勇的铁路生涯中,他始终以奋斗为笔、以汗水为墨,绘下了一幅幅脚踏实地、不断前行的耕种图。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