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之畔的安全丰碑
2025年04月30日
字数:2425
版次:03
沱江奔涌,青山如黛。
在川南大地的怀抱中,一座能源灯塔巍然屹立。
截至2025年4月7日,四川白马公司实现连续安全生产9000天,再次刷新安全生产长周期纪录。
二十四载风雨兼程,216000小时坚守,在沱江之畔镌刻出一部“零事故”的传奇史诗。这一里程碑的背后,不仅是时间的积累,更是智慧的沉淀、责任的传承,更是彰显了企业以安全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铁规”筑底,安全之锚深扎基层
“安全不是束缚手脚的枷锁,是让家人能安心等我们回家的底气。”4月14日周一下午,维护部热工班班长倪政平正组织大家进行安全警示教育。这一幕在白马公司各生产班组每周同步上演,各班组的安全学习已成为公司的“铁律动作”。
在白马公司,“安全”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被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多年来,公司深入践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积极构建“全链条”安全责任体系,保持“零容忍”安全态势,开展“全覆盖”安全专项整治,建立“全过程”安全评价机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
一直以来,求真务实的白马人坚决贯彻落实两级公司安全生产总体工作部署,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围绕“一岗一清单”要求,签订全员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安全职责被分解为可量化、可追溯的指标,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促进岗位职责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实践;强化“安规”“两票三制”“三讲一落实”的刚性执行,扎实开展“春检”“秋检”“迎峰度夏”“计划性检修”等工作;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隐患分级管理、闭环整改,确保安全生产“毛细血管”运转畅通;强化外委队伍管理,推行承包商安全违章“一体化、无区别”管控,有效防范外包工程安全事故发生。
安全协议的签订、现场巡视督查、动态清单的一一落实,不定期展开安全检查“回头看”……一切以现场为核心、一切以安全为准则,9000个日夜“如履薄冰”地守护,为安全长周期运行筑起了坚固基座。
以“智变”破局,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2006年4月17日,随着我国首台300兆瓦循环流化床示范机组并网发电,白马人开启了自主创新的征程。
然而,彼时的循环流化床技术仍被国外垄断,核心设计、关键材料受制于人。面对“卡脖子”困境,白马人立下誓言:“必须造出中国人自己的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
经过7年的努力,2013年4月14日8时12分,世界首台600兆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示范机组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脱硫效率突破99%,年减排二氧化碳22万吨,连续安全可靠高效运行至今。这一壮举的背后,是白马人无数个不眠之夜的付出。
创新发展一直在路上。“十四五”期间,白马公司坚定践行“两山”理论,认真履行央企责任,主动自我加压,先后完成了600兆瓦、300兆瓦循环流化床示范机组超低排放改造。该项目采用“一炉二塔”半干法脱硫技术,在国内外尚属首例。项目成功投产后,以600兆瓦示范机组为例,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931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510吨,减少粉尘排放109吨,对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放指标降低具有重大意义。
设备设施安全稳定运行,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公司通过科技攻关项目与创新工作室工作有机结合,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高现场作业的安全性和生产设备的稳定性。2017年,“600兆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开发、研制与工程示范”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投产以来,公司获得80余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0余项,用科技创新谱写了企业安全管理的新篇章。
与此同时,现场巡检扫码“打卡”“千里眼”对作业现场进行联动监控、电气升压站采用机器人巡检、机器手臂进行入炉煤采制样……一大批新技术、新装备陆续“入驻”生产现场,为公司安全管理筑起坚固防线。
以“匠心”铸魂,文化浸润安全基因
2024年6月1日,在白马公司四楼会议室,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公开课”如期举行,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文彬为全体生产人员以及外委职工宣讲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政策法规及事故案例。这是每年安全生产月的“固定动作”,通过领导带头学安全讲安全,提升全员安全意识,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
多年来,公司始终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增强自身“软实力”的重要抓手,通过常态化安全培训,讲授安全“公开课”,安全活动日、专项应急演练等活动,实行“全员安全责任制”网格化管理和“安全积分”考核评价,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能安全”的文化蜕变。
同时,公司积极探索构建新型“家企共建”模式,创新开展“亲情助安”活动,为企业与职工家属之间架设连心桥。邀请职工家属参观生产现场、开展交流座谈、写下“安全叮嘱”,增进家属对职工的理解支持和对企业发展的信心。
“这次活动很有意义,每当工作有懈怠和违章苗头时,想起那天妈妈到公司参观时写下的‘安全叮嘱’,就会立马振作起来,务必将安全措施做到位。”运行部的一位青工坦言。这些活动更是用亲情感召力提醒大家将亲人的牵挂放在心里、用实际行动守护自己人生幸福的具象化。
此外,通过创新“党建+安全”模式,广泛开展“我管辖的设备最可靠”“党员身边无违章”等特色活动和主题攻关活动,推动“我是党员,向我看齐”活动常态化,2024年至今已完成了空预器密封改造,内漏阀门治理、汽轮机冷端优化、低效电机升级改造等多项设备治理,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成为了安全生产的示范者和监督者。
夜幕降临,沱江倒映着厂区的灯火。集控室电子屏上,“9000天”的数字熠熠生辉。“安全从来不是静态的抵达,而是永恒的征程。”白马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彭卫红凝视着屏幕,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接下来,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政治,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安全是人民最大的福利’的理念,以枕戈待旦的警觉,持续抓实抓细安全工作,用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严格的管理,把安全的每一道防线都筑得牢不可破。”
江涛拍岸,机器轰鸣。
当第9001缕晨光冲破冷却塔的水雾,穿透白马公司的防尘网,这座沱江之畔的安全丰碑,正以铿锵之姿,用行动书写安全之光如何穿透时间的雾霭,迈向下一个辉煌的九千天。
在川南大地的怀抱中,一座能源灯塔巍然屹立。
截至2025年4月7日,四川白马公司实现连续安全生产9000天,再次刷新安全生产长周期纪录。
二十四载风雨兼程,216000小时坚守,在沱江之畔镌刻出一部“零事故”的传奇史诗。这一里程碑的背后,不仅是时间的积累,更是智慧的沉淀、责任的传承,更是彰显了企业以安全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铁规”筑底,安全之锚深扎基层
“安全不是束缚手脚的枷锁,是让家人能安心等我们回家的底气。”4月14日周一下午,维护部热工班班长倪政平正组织大家进行安全警示教育。这一幕在白马公司各生产班组每周同步上演,各班组的安全学习已成为公司的“铁律动作”。
在白马公司,“安全”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被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多年来,公司深入践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积极构建“全链条”安全责任体系,保持“零容忍”安全态势,开展“全覆盖”安全专项整治,建立“全过程”安全评价机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
一直以来,求真务实的白马人坚决贯彻落实两级公司安全生产总体工作部署,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围绕“一岗一清单”要求,签订全员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安全职责被分解为可量化、可追溯的指标,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促进岗位职责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实践;强化“安规”“两票三制”“三讲一落实”的刚性执行,扎实开展“春检”“秋检”“迎峰度夏”“计划性检修”等工作;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隐患分级管理、闭环整改,确保安全生产“毛细血管”运转畅通;强化外委队伍管理,推行承包商安全违章“一体化、无区别”管控,有效防范外包工程安全事故发生。
安全协议的签订、现场巡视督查、动态清单的一一落实,不定期展开安全检查“回头看”……一切以现场为核心、一切以安全为准则,9000个日夜“如履薄冰”地守护,为安全长周期运行筑起了坚固基座。
以“智变”破局,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2006年4月17日,随着我国首台300兆瓦循环流化床示范机组并网发电,白马人开启了自主创新的征程。
然而,彼时的循环流化床技术仍被国外垄断,核心设计、关键材料受制于人。面对“卡脖子”困境,白马人立下誓言:“必须造出中国人自己的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
经过7年的努力,2013年4月14日8时12分,世界首台600兆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示范机组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脱硫效率突破99%,年减排二氧化碳22万吨,连续安全可靠高效运行至今。这一壮举的背后,是白马人无数个不眠之夜的付出。
创新发展一直在路上。“十四五”期间,白马公司坚定践行“两山”理论,认真履行央企责任,主动自我加压,先后完成了600兆瓦、300兆瓦循环流化床示范机组超低排放改造。该项目采用“一炉二塔”半干法脱硫技术,在国内外尚属首例。项目成功投产后,以600兆瓦示范机组为例,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931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510吨,减少粉尘排放109吨,对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放指标降低具有重大意义。
设备设施安全稳定运行,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公司通过科技攻关项目与创新工作室工作有机结合,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高现场作业的安全性和生产设备的稳定性。2017年,“600兆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开发、研制与工程示范”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投产以来,公司获得80余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0余项,用科技创新谱写了企业安全管理的新篇章。
与此同时,现场巡检扫码“打卡”“千里眼”对作业现场进行联动监控、电气升压站采用机器人巡检、机器手臂进行入炉煤采制样……一大批新技术、新装备陆续“入驻”生产现场,为公司安全管理筑起坚固防线。
以“匠心”铸魂,文化浸润安全基因
2024年6月1日,在白马公司四楼会议室,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公开课”如期举行,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文彬为全体生产人员以及外委职工宣讲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政策法规及事故案例。这是每年安全生产月的“固定动作”,通过领导带头学安全讲安全,提升全员安全意识,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
多年来,公司始终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增强自身“软实力”的重要抓手,通过常态化安全培训,讲授安全“公开课”,安全活动日、专项应急演练等活动,实行“全员安全责任制”网格化管理和“安全积分”考核评价,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能安全”的文化蜕变。
同时,公司积极探索构建新型“家企共建”模式,创新开展“亲情助安”活动,为企业与职工家属之间架设连心桥。邀请职工家属参观生产现场、开展交流座谈、写下“安全叮嘱”,增进家属对职工的理解支持和对企业发展的信心。
“这次活动很有意义,每当工作有懈怠和违章苗头时,想起那天妈妈到公司参观时写下的‘安全叮嘱’,就会立马振作起来,务必将安全措施做到位。”运行部的一位青工坦言。这些活动更是用亲情感召力提醒大家将亲人的牵挂放在心里、用实际行动守护自己人生幸福的具象化。
此外,通过创新“党建+安全”模式,广泛开展“我管辖的设备最可靠”“党员身边无违章”等特色活动和主题攻关活动,推动“我是党员,向我看齐”活动常态化,2024年至今已完成了空预器密封改造,内漏阀门治理、汽轮机冷端优化、低效电机升级改造等多项设备治理,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成为了安全生产的示范者和监督者。
夜幕降临,沱江倒映着厂区的灯火。集控室电子屏上,“9000天”的数字熠熠生辉。“安全从来不是静态的抵达,而是永恒的征程。”白马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彭卫红凝视着屏幕,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接下来,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政治,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安全是人民最大的福利’的理念,以枕戈待旦的警觉,持续抓实抓细安全工作,用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严格的管理,把安全的每一道防线都筑得牢不可破。”
江涛拍岸,机器轰鸣。
当第9001缕晨光冲破冷却塔的水雾,穿透白马公司的防尘网,这座沱江之畔的安全丰碑,正以铿锵之姿,用行动书写安全之光如何穿透时间的雾霭,迈向下一个辉煌的九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