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亮成果·展风采·
辽宁大开厂:让国能精神在实干中熠熠生辉
本报通讯员 王 悦
2025年04月29日
字数:2843
版次:04
  先进的企业精神是凝聚职工、激励职工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实干、奉献、创新、争先”的国家能源集团企业精神,就是国能人用以滋养初心、汲取信仰力量、查找自身差距、校准前进方向的动力源泉。
  辽宁大开厂在宣贯落实国能精神谱系的基础上,在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一主多元”文化体系,走出了一条“大开模式”独具特色的文化强企之路。
  深学细悟 厚植企业精神的思想根基
  春和景明,万物萌新,走进大开厂,“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红色标语与其身后伫立的厂房相得益彰,在生产现场作业的国能电力员工与草丛中绽放的早春玉兰互相映衬,这井然有序、文明和谐的景象,无处不彰显国能精神谱系在基层电厂的落地生花。
  “企业发展不仅取决于科技创新、生产经营‘硬实力’,还取决于文化建设、企业精神等‘软实力’,软硬实力齐头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能实现一流。”该厂党委书记深知企业精神对长足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思想领航、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做出明确部署。
  自国能精神谱系下发之后,该厂党委准确把握国家能源集团企业精神内涵,把传承和弘扬“实干、奉献、创新、争先”的企业精神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精神支撑。
  为确保国能精神谱系宣贯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形成“点面结合、上下联动、人人参与、齐抓共建”的立体式创建格局,该厂党委不仅将精神谱系学习融入文明创建工作中,还将企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新职工入职培训“第一课”、素养提升工程的“基础课”和日常培训的“重点课”、干部晋升培训的“必修课”,激发干部职工以共同的价值理念与精神追求塑强精神风骨。
  该厂党建部主任介绍道:“每月将国能精神谱系学习纳入党员学习教育和班组政治学习中,每季度进行考核检查,执行定期自查工作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确保有议题、有记录、有部署、有检查。”同时,严格按照任务细化表及创建计划组织实施,使精神谱系的宣传贯彻工作有规章可循、有标准可依、有目标可赶。
  在文化宣贯方面,该厂还利用企业网站、橱窗展板、公众号等开辟国能精神谱系学习栏目,开办“精神谱系大家谈”道德讲堂,丰富学习内容,拓宽学习渠道,加强云端宣教,组织应知应会知识问答,推动国能精神谱系宣传教育全覆盖。
  丰富载体 拓展精神谱系的文化内涵
  大开厂从1990年建厂至今,历经33年却依然充满无限活力生机,最无法忽视的便是一代又一代建设者的不懈努力。
  该厂找准切入点,将道德实践、榜样引领与企业精神典型选树相结合,大力培育在改革发展、能源保供、奉献社会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开办“榜样”“爱岗敬业”“弘扬工匠精神”等主题道德讲堂,举办劳动模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岗位建功先进个人宣讲活动。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引导干部职工争做企业精神的传承者、实践者、创新者,推动企业精神不断丰富、深化与升华。
  文化塑造是企业精神落地生根的最高境界。书香文化、廉洁文化、健康文化、安全文化……在集团公司企业精神之下,该厂多层面、全立体打造“子文化”,并创新载体、丰富形式,使文化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为积极开展文化体育工作,大力实施“健康国能”工程,该厂工会为分工会增加健身器材,开展瑜伽培训、台球、篮球赛、趣味运动会等全员健身活动;购置一批涉及党史、经济、法律、科技等方面的书籍,成立读书协会,开展“青春悦读”“读书分享”等活动,营造以书为友、好书相伴的良好风气;建立足球、篮球、排球、毽球等文化协会,进一步凝聚了人心、提升了士气。该厂还在春节、元宵节、“三八”节、端午节、中秋节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让传统文化传承、发扬。
  “我们始终牢记‘央企姓党,国企为民’,始终将永葆政治本色、践行社会责任摆在首位。”
  该厂党员服务队和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心系下一代,坚定助学惠民,连续16年与驻地西山小学开展“结对助学”活动,得到大连市党团组织充分肯定;在重阳节深入孤寡老人家中,送去米、面、油等物资;深入社区举办环保小课堂,宣扬绿色电力知识;连续13年用实力塑造的金牌供热品牌,已成为大连市政府和百姓心中“负责任、有实力、可信赖”的文明企业。
  创新提质 书写改革发展的亮眼答卷
  该厂将“实干、奉献、创新、争先”的企业精神融入经营管理之中,着力塑造创新文化。
  中电联能效对标竞赛一等奖、全国火电机组能效对标竞赛供电煤耗最优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先进单位……翻阅大开厂的创新日志,科技创新成果不胜枚举:5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9项子分公司科技进步奖、4项行业科技创新奖,3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
  在创新文化的不断塑造中,职工创新工作室“创三代”的故事唱得极为响亮。从70后“创一代”起步艰辛、80后“创二代”结出硕果,再到90后“创三代”青年百舸争流,各项领域创新成果遍地生花,离不开每一个大开人在文化熏陶之下,敢为善为、创新求索的努力。
  数字和荣誉是最好的佐证:2022年以来,各创新工作室累计开展技能培训1200小时,形成创新成果41项,减少生产成本近6000万元,省级、市级、集团级创新工作室交相辉映,共同构筑起企业创新的坚实堡垒。
  其中,“创一代”马立文工作室研发“南门岗出入厂车辆信息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EAM系统与外来车辆管理设备、汽车衡系统有效融合及信息关联;“创二代”刁云鹏工作室独立自主完成了宽煤种适用性技术研究与应用,单台炉全年节省燃料成本1572万元,深调负荷可降至30%,成为国内首台350兆瓦直流褐煤锅炉多煤种混烧应用成功单位;“创三代”徐鹏工作室组织2号机低压缸零出力改造项目,提高了同负荷下的供热能力约240吉焦/小时,降低煤耗约70克/千瓦时,为企业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局的关键之年,该厂深刻认识、准确把握电力体制改革、绿色低碳转型的形势任务,并提出在做强做优火电的基础上,加快风电、光伏、氢能项目开发,向着“综合能源+”基地建设转型目标不断迈进。
  在《厂内分散式光伏项目后评价报告》中,该厂首期投入的厂内光伏项目全年实际发电量148.44万千瓦时,标杆电价按0.4499元/千瓦时计算,产生经济效益66.78万元,实际利用小时数1083小时,达到预期的106.98%,运行效率较高,光伏发电并入厂用电系统后,降低了全厂综合厂用率0.055%,从单一煤电到发出“绿电”,大开厂梦想成真!
  同时,该厂大胆创新商业合作模式,把综合能源产业作为发展工作主线,做好煤电、新能源、综合能源产业“三个联营”,有效应对发电利用小时逐年下降影响。依托“综合能源岛”战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压缩空气商业直供、工业蒸汽、除盐水、城市污泥及垃圾掺烧、CCUS、储能、换电重卡等战略新产业布局,实现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共荣共生,“火、风、光、氢”协同一体化发展的“综合性能源企业”转型目标即将实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传承践行国能精神谱系任重而道远。大开厂将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的战略举措,推动软实力与硬实力融合、文化与管理融合,进一步增强队伍凝聚力、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