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系列言论②
让基层治理生态风清气正
● 马 婷
2025年04月28日
字数:902
版次:01
  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过程中,央国企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负面清单”,将作风建设从“抽象要求”转化为“具体标尺”,显著增强了作风建设的可操作性,有力推动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基层是检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能否取信于民的关键窗口。“车轮上的腐败”“舌尖上的浪费”“微权任性”等现象,其本质是权力观错位、宗旨意识淡化的思想顽疾。在基层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宣贯学习,绝非简单的政策传达,而是要做到“入脑”“入心”,充分激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内生动力。通过常态化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制度化行为规范明确行动准则、立体化监督问责强化制度约束,推动“严”的信号层层传导至基层一线,实现合规管理穿透基层治理的“末梢梗阻”。
  转变基层治理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是关键。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治理中不仅发挥着“禁”与“止”的约束作用,更推动了治理方式的创新发展。例如,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四风”问题预警模型,实现对业务招待、公务用车等场景的动态监测,发动群众参与作风监督,将群众对干部服务态度的评价纳入积分管理。当“流程透明化”逐步取代“权力模糊地带”,基层治理长期存在的“作风之困”也将迎刃而解。国有企业作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主体,应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善用数字化治理平台,激活“国企场景”创新动能,探索出一条具有国企特色的现代化治理路径。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关键在于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有些单位存在的“层层留痕”“过度考核”等现象,让原本旨在赋能基层的技术手段演变成“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分散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精力。为此,要深入学习领会精简会议文件、规范调研接待等精细化要求,优化考核体系、重塑管理流程、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国企效率”,为那些“想干不敢干”的干部清晰界定“正当需求”与“违规行为”的边界,为脚踏实地、务实肯干的基层干部撑腰鼓劲,同时为不作为干部设置退出机制。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只有持续深化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才能将纪律规矩融入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培育治理现代化的内生动力,真正打通基层单位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后一公里”。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