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 向着交通强国
2025年04月25日
字数:2756
版次:02
本报通讯员 刘 剑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份庄严承诺,承载着朔黄铁路人的梦想与担当,向着交通强国壮阔征程奋勇前行。
回望一年前的4月20日,朔黄铁路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以科技自立自强为使命,成功开行我国编组最长、载重最大且全自主技术的3万吨重载列车,创造了我国重载铁路运输的新标杆,翻开交通强国建设的崭新篇章。
如今,风驰电掣的3万吨重载列车翻山越岭安全运行一周年。这辉煌的成就,见证着朔黄铁路从“追赶”到“领跑”的非凡历程,彰显了中国重载铁路技术的卓越实力,更展现了中央企业在服务国家战略、保障能源安全中的使命担当,为加快交通强国建设注入了澎湃动力。
从万吨到3万吨 彰显国能速度
“3万吨重载列车的开行,将运输效率提升至万吨列车的3倍、两万吨重载列车的1.5倍,成为缓解朔黄线运输压力的最有效手段。”3月27日,添乘3万吨重载列车运行的副指导司机曹振翔自豪地说。他添乘的这趟列车,是朔黄铁路践行国家能源集团“十四五”规划、落实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程之一的重要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而3万吨重载技术的重大突破,正是落实这一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它不仅提升了煤炭运输效率,更成为支撑国家能源安全、服务经济发展的“国之重器”。
回望历史烟云,朔黄铁路从诞生之日起,就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南有三峡,北有朔黄。”作为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的朔黄铁路,是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报告中提到的我国四大跨世纪工程之一,承载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
2000年5月18日,朔黄铁路开通运营;2009年10月15日,朔黄铁路研发了国内首套无线重联系统,成功开行首列万吨组合列车,正式跨入重载铁路运输行列;2016年3月9日,国内首列搭载TD-LTE网络系统两万吨重载列车在朔黄线正式开行,开辟了我国重载列车搭载TD-LTE4G网络系统的先河;2024年4月20日,成功开行目前我国编组最长、载重最大且采用全自主技术的3万吨级重载列车,创造了山区铁路开行重载列车的新奇迹。
不懈追赶的步伐,成就了“朔黄重载”领跑的身姿。如今,3万吨重载列车驰骋神州大地,领跑重载运输发展,展现了朔黄铁路在技术创新和实践中的卓越速度。这速度,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朔黄铁路人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精神体现,在中国重载铁路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一列到常态化开行 见证国能力度
朔黄铁路全线共有隧道77座、桥梁381座,穿越恒山、太行山脉,15次跨越滹沱河,铁路东西两端落差1527.63米,山高谷深、桥隧相连,与典型重载铁路相比,牵引质量更大、开行密度更高、运行限速更低、坡道更陡,加剧了重载列车开行的难度。
在朔黄铁路开行3万吨重载列车,堪称现代版的“蜀道难”。3万吨重载列车长度近4.1公里,总重量约3.24万吨,运行中列车覆盖5处线路纵断面和4处不同半径的曲线。列车运行在长大下坡道区段,首尾高差达49米,叠加小半径曲线地段困难条件,将列车操纵精度提升至“秒米级”之间,任何细微失误都有可能引发严重行车事故。
统筹好3万吨重载列车开行安全,是朔黄铁路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也是攻坚题。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朔黄铁路人在集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秉持敢为人先的胆识魄力,以15年重载列车开行技术积累为坚实基础,成立领导小组、6个工作组,联合多家子分公司,汇集国内外创新资源,实现产学研用技术联盟。以重载技术应用委员会、运输技术研究院、重载铁路高效运输技术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等机构为依托,上下联动、内外协同、综合施策,系统开展3万吨重载列车相关技术对策研究。
搭体系——运用8个体系精益管理工作方法,创建重载安全标准,列出故障安全导向清单,铺画技术标准体系架构,构建3万吨重载列车成套标准体系,夯实安全根基。
强基础——运用全球首创搭载LTE-R的4G无线重联控制技术,将4台机车同步延时控制在2秒以内,实现了4台机车节奏同步、步幅一致。
优组织——制定常态化开行3万吨重载列车技术站接发车、区间通过、组合分解、非正常处置等配套方案,确保开行组织高效可控,日常运输平稳有序。
稳操纵——深入总结并大胆创新,经过20余次延续试验和多次动力学仿真模拟,以动力学数据和开行经验为支撑,编撰《国能朔黄铁路3万吨重载列车路书》,指导3万吨机车乘务员模式化、精细化操纵列车。
截至4月20日,3万吨重载列车安全开行30列,完成煤炭运输77.76万吨。朔黄铁路以坚实的步伐和强大的执行力,实现了从首列3万吨重载列车的成功试验到如今的常态化开行。
从成功试验到行业标杆 标注国能高度
3万吨重载列车成功开行,不仅是一次技术示范,更是一次行业标杆的树立。朔黄铁路以卓越的技术水平和运营能力,引领全球重载铁路发展方向,标注着国家能源集团在中国重载运输领域的新高度。
目前,我国常态化开行的两万吨重载列车有两条重载铁路,其中朔黄铁路是我国唯一常态化开行3万吨重载列车的重载铁路,3万吨重载列车由4台“国能号”大功率交流电力机车牵引324辆C80车辆,总长4.088公里,总重3.24万吨,载重2.592万吨;两万吨重载列车由两台“国能号”大功率交流机车牵引216辆C80车辆,总长2.7公里,牵引总重2.16吨,载重1.728万吨。
从“两万吨重载列车”这张亮丽的名片,到“3万吨重载列车”标杆,朔黄铁路人以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动力,走出了一条从“追赶”到“领跑”的自主创新之路。
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到,如何率先突破,成为行业标杆?
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
先看技术。朔黄铁路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开展支部攻坚竞赛,利用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综合检测(试验)机车,实时采集列车安全数据,不断优化列车操控。根据大下坡、小半径、高坡差、长编组、大载重等运行特征,创新长波浪制动、定工况操作、限动力发挥、足量供风源、缓慢进退级的循环制动操纵办法,将列车车钩力降低至974KN,安全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管理同样不可或缺。在追求技术突破的同时,朔黄铁路始终将管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深耕重载运输,编写《3万吨重载列车操纵办法》《3万吨重载列车应急处置预案》《3万吨乘务员一次作业标准》等国内首套技术管理体系。这些管理创新不仅为3万吨重载列车的常态化开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还成功培养了国内第一支3万吨机车乘务员队伍,为中国重载铁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领跑,向着交通强国;奋进,书写重载辉煌。3万吨重载列车安全开行一周年,不仅是中国重载铁路技术的里程碑,更是彰显了朔黄铁路服务国家战略、勇担时代使命的央企担当。从蓝图擘画到钢铁巨龙驰骋,从技术攻关到常态化运营,每一个坚实的步伐都凝结着国能人的智慧结晶,每一组亮眼的数据都见证着重载运输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上,朔黄铁路正以“领跑者”的姿态,在重载运输的赛道上持续加速,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服务经济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更加气势磅礴的重载运输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