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向绿而行 脚步不停
本报记者 郝 华
2025年04月25日
字数:837
版次:01

  安徽宿州热电全景


  乔廷才(左二)现场传授设备检修技术


  乔廷才(左)带领青工查看设备运行状态


  乔廷才认真钻研滤芯回收技术

  在安徽宿州热电的厂区内,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机组与工地之间,不用多想,肯定就是维护部主任乔廷才。
  自1991年扎根这座老电厂,乔廷才向绿而行、脚步不停,用33年青春热血见证并成就着传统火电向绿色能源的转型。
  2016年,乔廷才带领团队打响安徽公司“超低排放改造”第一枪。面对老机组烟尘排放超标的难题,他创新采用“电袋复合除尘+低碳燃烧器”技术,将氮氧化物浓度压至50mg/m3以下。改造验收当天,他蹲在监测屏前紧盯数据,直到屏幕上跳出“合格”二字,心头的紧张才得以舒缓。
  2019年,液氨储罐的安全隐患让乔廷才夜不能寐。为了将脱硝还原剂改为尿素,他翻阅上百份图纸,“驻扎”在40℃高温的车间里调试设备,最终通过优化喷枪角度破解了堵灰难题。项目投运后,他特意拍下空置的液氨罐区照片发给家人:“咱厂再也不是‘危险邻居’了。”
  今年初春的一个暴雪夜,电厂老机组遭遇极寒天气考验。作为技术负责人,乔廷才顶着零下10℃的寒风冲进管廊,结冰的工装瞬间被冻成“铠甲”。发现5号炉捞渣机油温骤降,他果断启用自主设计的伴热系统,带着90后技术员孙国庆用喷灯烘烤冻结管道。凌晨3时,当设备恢复运转时,他才开心地摘下结霜的护目镜笑着说道:“这‘老伙计’还能再战十年!”
  在技术精进的道路上,乔廷才总是精益求精;在提质增效战场,他更是“斤斤计较”。循环利用294支滤芯省下117万元,340吨废水回收破解内涝难题,600米电缆敷设精准测算节省15万元人工费……面对乔廷才的精打细算,工友们调侃说他是“成本杀手”。他则认真地回应道:“一度电、一滴水,都是企业的命脉。”
  从年轻的“专业小白”到技术带头人,乔廷才的勋章里不仅刻着安徽省“污染减排先进个人”、国家能源集团“安全环保标兵”等荣誉,更镌刻着一座老电厂向绿而行的年轮。当年轻技术员请教改造秘诀时,他总会不自觉地指着安全帽上的集团LOGO说道:“记住,咱们手里攥着的不仅是扳手,更是子孙后代的明媚蓝天。”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