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春潮澎湃处 匠心正拔节
——辽宁庄河公司青年人才培养纪实
2025年04月24日
字数:2436
版次:02

本报通讯员 赵 敏

  春日里的辽宁庄河公司,青春与生机相互辉映。一场润物无声的“春雨计划”正悄然浸润着青年职工的心田。面对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该公司创新打造“一专多能”培养体系,开设“实战化”检修课堂,搭建多元展示平台,让青春力量在广阔舞台上绽放,成为驱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以“一专多能”破解人才困局

  4月9日,庄河公司圆满完成2025年度“一专多能”复合型青年人才岗位竞聘工作。经过严格选拔,19名青年职工从竞聘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跨岗位实践机会,为公司人才梯队建设注入新活力。
  时间回溯到今年年初,在一次领导班子务虚会上,一份《人力资源风险评估报告》引发激烈讨论。“公司青年职工占比仅有23%,其中超半数在运行专业;多个部门35周岁以下职工仅有1人……”一项项真实数据显示,该公司结构性缺员问题愈发凸显。“就像我们的机组需要深度挖潜一样,人才结构也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候。”该公司党委书记的话掷地有声。而后经过相关部门一个多月的精心筹划,《庄河公司“一专多能”复合型青年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于3月初正式发布。
  该公司采用“打破部门界限、打破岗位界限、打破专业界限”的工作机制,以“一岗多能、精通本岗、知晓他岗”为目标,为青年职工搭建“岗位交叉、互通互学”平台。首先由各部门申报岗位需求,再由公司统一发布《兼职培养岗位竞聘清单》。首批清单涵盖电气运行专责、碳排放专责等多个岗位。青年职工根据自身发展规划自主竞聘上岗。所在部门为其量身定制培养计划,每月给予一定补贴并建档跟踪。
  这场被职工们称为“破壁行动”的岗位竞聘,最终有19名青年脱颖而出。他们将在未来一年里,同时承担原岗位和跨专业岗位的双重职责。吴家旭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集控值班员,现在每周都要抽出一天时间到输煤专业学习运行管理。“第一次看到输煤系统的复杂程度时,我才明白什么叫‘隔行如隔山’。”他在工作日志里这样写道。但正是这样的跨界历练,让他在后续的机组运行工作中,能够更加全面地思考燃料供应与锅炉燃烧的协同关系,为优化机组运行提供了新思路。

  C修课堂锻造“硬核”队伍

  每一次机组检修,既是技术升级,更是匠心传承。今年2月份以来,该公司紧紧抓住2号机组C级检修的宝贵契机,将检修现场打造成为青年职工的实训课堂。
  “保护装置就像机组的中枢神经,我们的工作就是确保它的每一次‘痛觉’都能精准传导。”在6千伏检修现场,电气二次班副班长马超手持电路板,向围成一圈的青工们讲解原理。在他身后,配电室的保护柜门全部敞开,裸露的电路如同展开的教科书。自检修开展以来,电气二次班采用“三现教学法”——现场讲解、现场操作、现时纠偏,让青年职工在实战中掌握设备“神经脉络”的诊疗技术。
  检修现场很快变成沉浸式课堂。当青工周皓然发现零序互感器采样异常时,马超立即召集全员开展“微课堂”教学。“大家看这个波形畸变点,”他指着示波器屏幕,用螺丝刀尖轻点电路板某处,“就像医生查心电图,这里就是病灶所在。”随着采样板被拆解,马超顺势讲解起信号采集回路的“望闻问切”要领,年轻人们轮流用万用表测量关键节点,在故障复现中理解理论参数与实际现象的关联。
  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检修期内,运行、检修、输煤、化学等专业共计开展“检修小课堂”活动90余次。由经验丰富的班组长、技术能手带领青工深入各个检修一线学习设备原理,打破传统“纸上谈兵”模式,提升青工对核心设备的立体认知,并通过“解剖麻雀”式教学,强化了异常分析的逻辑思维。
  为检验学习成果,3月下旬C修结束后,该公司“弘扬工匠精神、培养专业精英”系列技术比武全面启动。电气、热工、锅炉、汽机等专业结合检修实际工作,相继举办发变组继电保护调试、热工仪表校验等6项大赛,全面检验巩固青工学习成果,以赛促学、以学促用,进一步激发了青工钻研技术、岗位成才的热情。

  多元平台激活成长“生态圈”

  在探索青年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庄河公司创新打造多元化成长平台,相继成立新媒体工作室、青年志愿者协会等,逐步构建起集兴趣培养、技能提升、价值实现于一体的青年成长“生态圈”,让青年职工在企业发展中展现才华、贡献力量。
  “本月的安全月刊看了吗?最后的有奖竞答题目有思路没?”“我觉得正确答案应该是脚手架搭设不规范,另外图中作业人员的安全带使用方式也有问题。”清晨的通勤班车上,职工们正热烈讨论着最新一期《安全生产月刊》的内容。这份由公司新媒体工作室王一博团队精心打造的月刊,自今年1月创刊以来,已成为大家学习安全知识的重要平台。月刊设有“安全动态”“隐患透视”“知识讲堂”“案例警示”等特色栏目,每月定期发布,覆盖全体职工及外委单位人员。图文并茂的内容设计、贴近实际的案例分析,让这份月刊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
  新媒体工作室自2024年年初成立以来,已吸引40余名青年职工参与。工作室创新设立“声”动庄电广播站、印“像”庄电视频创作组等多个兴趣小组,累计制作广播节目177期、短视频25期,成为传播企业文化、开展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这些平台上,许多青年职工实现了从“幕后”到“台前”的华丽转身。运行部青年职工李杜诗从偶然尝试配音到成为广播站“金牌主播”,每月定期用声音传递行业动态和一线故事;热控班“检修达人”施光南则凭借摄影爱好加入视频组,其作品《机组检修攻坚纪实》以真实感人的镜头语言,记录下检修工人的坚守与奉献,获得千次点击量。
  除了新媒体平台,该公司青年志愿者协会同样活跃。从社区环保知识宣传,到帮扶留守儿童,再到净化海岸线专项行动,都有庄电青年的身影。今年3月,志愿者协会还邀请了30多名乡村学生走进电厂,参观输煤码头、运行集控室等电厂“心脏地带”,并送上学习文具,用知识和温暖点亮孩子们的求知路。这样的公益活动不仅传递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也让青年职工在志愿服务中提升了沟通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从“一专多能”技能拓展到检修现场实操练兵,再到多元成长平台搭建,该公司打造了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让青年职工在成长中收获价值,在奉献中实现梦想。如今,庄电青年正以奋斗姿态,在企业发展中绽放青春光彩。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