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上的能源“先锋营”
2025年04月23日
字数:2442
版次:03
在陕北神木的沟壑纵横间,有中国最大的横列式单场万吨编组站——包神铁路集团神朔铁路公司朱盖塔站,站场南北纵向长度3830米,到发线平均有效长度1976米。它用56股道编织成能源保供的经纬线,以232副道岔奏响重载铁路的铿锵乐章,堪称国家能源运输的“超级中转站”。它犹如一座钢铁堡垒,以日均接发万吨列车超300列的硬核实力,扛起西煤东运的先锋大旗——
先锋速度:西煤东运的“黄金枢纽”
2005年,神朔铁路公司的3亿吨“扩能梦”提上了日程。之后的9年时间,公司先是完成了对弱场区的改造,又在2008年启动了神木——朔州——黄骅港通道的2.2亿吨扩能改造工程。进入2015年,面对中东部地区对煤炭需求的日益增长,管内19个车站的车流密度越来越大的实际情况,集团对神朔线3亿吨扩能改造工程进行立项,历时730天就完成了管内12个车站的施工图勘察与设计工作,朱盖塔站区作为西煤东运“黄金枢纽”的战略功能也日益凸显。
2021年9月18日,公司克服煤源阶段性短缺及各种恶劣天气影响,积极联系集团总调、太原局,增加燕家塔等5个车站地方煤的请车计划,加大调拨国铁车辆装车力度,最大限度引流上线,缩小欠量幅度;持续巩固既有非煤运输业务,及时掌握各品类货物市场需求;提高朱盖塔等站C64型万吨开行列数,多点发力,创下较2020年提前13天运量突破2亿吨的历史新高。
在这盘纵横交织的复杂“棋局”中,朱盖塔站区的枢纽辐射效能持续放大。2024年,该站区通过“科学预排运行图+动态写实调整”模式,精准控制各环节作业时间,最大限度引流上线,增加万吨开行列数与车站万吨编组列数,多管齐下确保运量高位运行。取得了年装车任务完成525列、发送221.6万吨的优异成绩,创下运量同比增长59%,超年度计划20%的最高纪录。
“各站结合站场设备和人员配备情况,及时调整编组万吨列车技检作业方式和顺序,实现科学调度、协同配合,大大压缩站车等待和万吨编组开行时间。同时,统筹优化施工组织,降低施工对运输的影响,最终实现多拉快跑、物畅其流。”朱盖塔站区主任郝英锋见证了“先锋营将士们”在煤海与钢轨间书写能源保供“答卷”的全过程。
作为西煤东运的“战略咽喉”,又是包神铁路与神朔铁路的重要联接点,朱盖塔站区深化“装运一体化”协同,实时对接调度中心与洗选厂煤源数据,灵活调配机车与车流,实现了接空出重“零延误”,以“先锋速度”刷新编组效率标杆,进而成为了西煤东运战略通道的关键支点。
先锋科技:重载铁路的“数字心脏”
科技赋能,智慧引擎驱动重载新脉动。朱盖塔站区以智能技术集群为支撑,将北斗高精定位、数字孪生、科学预警等前沿科技融入万吨编组全场景,同时引入新设备、新技术,为铁路安全提供保障。
在设备维护方面,站区管内布设5G+北斗高精度定位网络,实施设备病害毫米级追踪,智能监测装置可实现安全隐患数据实时传输。无论是绝缘子的破损、导线的磨损,还是杆塔的细微位移,都能精准发现。除此之外,站区利用监测数据,重点分析电务专业道岔缺口报警、计算机联锁系统报警、智能电源屏报警、环境监测报警等异常数据,工务专业线路损伤、轨距变化率等隐患问题,以及详细分析车务专业每日装车、列车编组及标准化执行等情况,为铁路运输安全提供有力数据支撑,使得设备巡检维修更加高效。
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引领下,绿色低碳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朱盖塔站区积极响应货物运输“公转铁”政策,持续深化运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煤运输,不仅向神府煤田腹地延伸服务链条、拓展市场空间迈出坚实一步,更是“煤不落地”绿色运输理念的生动实践。
2024年5月9日,朱盖塔站区首次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轨道铺设车和长轨条运输车完成更换长轨条施工任务,不仅减少了人工投入,而且缩短了50%工时。
2024年10月14日,朱盖塔站区首次投用隧道平台作业检测车,6个独立控制的升降平台灵活移动,对燕神区间上行线梁家山隧道拱腰、拱顶裂纹、掉块、渗漏水、衬砌变形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检查。
2024年10月24日,朱盖塔站区首次使用QY-50铁路隧道排水沟清淤疏通车在神朔线上行梁家山隧道进行排水沟淤泥清淤作业,人工作业强度大大降低。
智慧化转型诠释着重载铁路的“未来式”。作为我国重载铁路的运输标杆,朱盖塔站区以“数字心脏”驱动万吨编组全链条更新,这种“智能赋能+流程优化+资源聚合”的立体化改革,也让该站区逐步成为了国家能源保供的“稳定器”。
先锋品牌:钢铁团队的“硬核”担当
万吨列车精准控,货运增量当先锋。“万吨先锋”这个名字,承载的是“满格”保供的责任使命。
2024年7月10日,神朔铁路公司开展优秀党支部品牌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包含朱盖塔站区“万吨先锋”等9个特色党建品牌群峰竞秀、矩阵亮相,全面展现了基层党建风采。在日均接发超300列万吨重载列车的极限压力下,这支钢铁团队以“毫米级精度”和“零误差响应”为重载铁路铸就了安全“盾牌”,并将敬业精神演绎出了时代新意。
“我们通过打造‘专业型’‘管理型’‘服务型’三型特色党支部,通过建立‘党员示范岗’,规定‘五好示范’标准,促进党员‘争创标杆’‘学习标杆’‘赶超标杆’,以支部驱动、党员带动、全员联动的‘三动’模式,不断提升车站万吨重载列车编组能力,擦亮西煤东运大通道‘万吨先锋’金名片。”朱盖塔站党支部书记薛小龙在优秀党支部品牌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中介绍道。
2024年的一个极寒之夜,朱盖塔站区党员攻坚队牵头攻克自走式钢轨轨距杆绝缘检测仪、铁路信号电缆绝缘自动测量仪等研制难题,将主题党日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就在此刻,又一个里程碑诞生,该站区创下单日接发列车351列的最高纪录,相当于每4分钟就有一列“煤河”奔涌出站。
这里不仅是煤炭运输的重要枢纽,更是技术创新与安全管理铸就的万吨运输“新标杆”。正如朱盖塔站区党总支书记马智远所言:“我们让每块乌金都带着数字基因奔赴远方,每一站都是中国能源保供的‘硬核’宣言。”
从人工扳道岔到智能化调度,从煤尘飞扬到数字孪生,作为包神铁路集团重要的站区改革试点,神朔铁路公司朱盖塔站区以铁肩担起使命、用创新书写担当,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运输结构调整,打造重载铁路技术高地,让能源保供的脉搏始终强劲如初。
先锋速度:西煤东运的“黄金枢纽”
2005年,神朔铁路公司的3亿吨“扩能梦”提上了日程。之后的9年时间,公司先是完成了对弱场区的改造,又在2008年启动了神木——朔州——黄骅港通道的2.2亿吨扩能改造工程。进入2015年,面对中东部地区对煤炭需求的日益增长,管内19个车站的车流密度越来越大的实际情况,集团对神朔线3亿吨扩能改造工程进行立项,历时730天就完成了管内12个车站的施工图勘察与设计工作,朱盖塔站区作为西煤东运“黄金枢纽”的战略功能也日益凸显。
2021年9月18日,公司克服煤源阶段性短缺及各种恶劣天气影响,积极联系集团总调、太原局,增加燕家塔等5个车站地方煤的请车计划,加大调拨国铁车辆装车力度,最大限度引流上线,缩小欠量幅度;持续巩固既有非煤运输业务,及时掌握各品类货物市场需求;提高朱盖塔等站C64型万吨开行列数,多点发力,创下较2020年提前13天运量突破2亿吨的历史新高。
在这盘纵横交织的复杂“棋局”中,朱盖塔站区的枢纽辐射效能持续放大。2024年,该站区通过“科学预排运行图+动态写实调整”模式,精准控制各环节作业时间,最大限度引流上线,增加万吨开行列数与车站万吨编组列数,多管齐下确保运量高位运行。取得了年装车任务完成525列、发送221.6万吨的优异成绩,创下运量同比增长59%,超年度计划20%的最高纪录。
“各站结合站场设备和人员配备情况,及时调整编组万吨列车技检作业方式和顺序,实现科学调度、协同配合,大大压缩站车等待和万吨编组开行时间。同时,统筹优化施工组织,降低施工对运输的影响,最终实现多拉快跑、物畅其流。”朱盖塔站区主任郝英锋见证了“先锋营将士们”在煤海与钢轨间书写能源保供“答卷”的全过程。
作为西煤东运的“战略咽喉”,又是包神铁路与神朔铁路的重要联接点,朱盖塔站区深化“装运一体化”协同,实时对接调度中心与洗选厂煤源数据,灵活调配机车与车流,实现了接空出重“零延误”,以“先锋速度”刷新编组效率标杆,进而成为了西煤东运战略通道的关键支点。
先锋科技:重载铁路的“数字心脏”
科技赋能,智慧引擎驱动重载新脉动。朱盖塔站区以智能技术集群为支撑,将北斗高精定位、数字孪生、科学预警等前沿科技融入万吨编组全场景,同时引入新设备、新技术,为铁路安全提供保障。
在设备维护方面,站区管内布设5G+北斗高精度定位网络,实施设备病害毫米级追踪,智能监测装置可实现安全隐患数据实时传输。无论是绝缘子的破损、导线的磨损,还是杆塔的细微位移,都能精准发现。除此之外,站区利用监测数据,重点分析电务专业道岔缺口报警、计算机联锁系统报警、智能电源屏报警、环境监测报警等异常数据,工务专业线路损伤、轨距变化率等隐患问题,以及详细分析车务专业每日装车、列车编组及标准化执行等情况,为铁路运输安全提供有力数据支撑,使得设备巡检维修更加高效。
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引领下,绿色低碳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朱盖塔站区积极响应货物运输“公转铁”政策,持续深化运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煤运输,不仅向神府煤田腹地延伸服务链条、拓展市场空间迈出坚实一步,更是“煤不落地”绿色运输理念的生动实践。
2024年5月9日,朱盖塔站区首次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轨道铺设车和长轨条运输车完成更换长轨条施工任务,不仅减少了人工投入,而且缩短了50%工时。
2024年10月14日,朱盖塔站区首次投用隧道平台作业检测车,6个独立控制的升降平台灵活移动,对燕神区间上行线梁家山隧道拱腰、拱顶裂纹、掉块、渗漏水、衬砌变形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检查。
2024年10月24日,朱盖塔站区首次使用QY-50铁路隧道排水沟清淤疏通车在神朔线上行梁家山隧道进行排水沟淤泥清淤作业,人工作业强度大大降低。
智慧化转型诠释着重载铁路的“未来式”。作为我国重载铁路的运输标杆,朱盖塔站区以“数字心脏”驱动万吨编组全链条更新,这种“智能赋能+流程优化+资源聚合”的立体化改革,也让该站区逐步成为了国家能源保供的“稳定器”。
先锋品牌:钢铁团队的“硬核”担当
万吨列车精准控,货运增量当先锋。“万吨先锋”这个名字,承载的是“满格”保供的责任使命。
2024年7月10日,神朔铁路公司开展优秀党支部品牌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包含朱盖塔站区“万吨先锋”等9个特色党建品牌群峰竞秀、矩阵亮相,全面展现了基层党建风采。在日均接发超300列万吨重载列车的极限压力下,这支钢铁团队以“毫米级精度”和“零误差响应”为重载铁路铸就了安全“盾牌”,并将敬业精神演绎出了时代新意。
“我们通过打造‘专业型’‘管理型’‘服务型’三型特色党支部,通过建立‘党员示范岗’,规定‘五好示范’标准,促进党员‘争创标杆’‘学习标杆’‘赶超标杆’,以支部驱动、党员带动、全员联动的‘三动’模式,不断提升车站万吨重载列车编组能力,擦亮西煤东运大通道‘万吨先锋’金名片。”朱盖塔站党支部书记薛小龙在优秀党支部品牌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中介绍道。
2024年的一个极寒之夜,朱盖塔站区党员攻坚队牵头攻克自走式钢轨轨距杆绝缘检测仪、铁路信号电缆绝缘自动测量仪等研制难题,将主题党日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就在此刻,又一个里程碑诞生,该站区创下单日接发列车351列的最高纪录,相当于每4分钟就有一列“煤河”奔涌出站。
这里不仅是煤炭运输的重要枢纽,更是技术创新与安全管理铸就的万吨运输“新标杆”。正如朱盖塔站区党总支书记马智远所言:“我们让每块乌金都带着数字基因奔赴远方,每一站都是中国能源保供的‘硬核’宣言。”
从人工扳道岔到智能化调度,从煤尘飞扬到数字孪生,作为包神铁路集团重要的站区改革试点,神朔铁路公司朱盖塔站区以铁肩担起使命、用创新书写担当,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运输结构调整,打造重载铁路技术高地,让能源保供的脉搏始终强劲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