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国能精神书写老工业基地的壮美华章
2025年04月21日
字数:2572
版次:04
在集团公司东北区域的版图上有一块神奇的土地,它书写了老工业基地国企的悠久历史,它讲述了几代建设者顽强拼搏的壮美故事。它就是坐落在沈阳市铁西区卫工河畔的辽宁热力公司,建厂67年来,该公司与“实干、奉献、创新、争先”的国能精神一脉相承,不仅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底蕴,肩负着民生民心的央企使命,也成为沈城百姓不能忘却的记忆。
“不服输”的实干精神
67年前,开拓者们跨越山河,以拓荒者的姿态耕耘梦想,结草为庐,艰苦创业,奠定企业根基。1958年10月18日,沈阳铁西热电厂成立,这是辽宁热力最早的名字。从此伴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一路走来,拉开了国企热电联产的盛大帷幕。
人无精神则不立,企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企业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辽宁热力党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带领广大职工发扬“热力不服输”的精神,不等不靠,自力更生。2022年开始首次尝试采用自主检修的方式压降劳务费用900余万元;从2023年起机关党员支援一线,深入供热辖区封堵供暖孔洞、粉刷小区墙壁;领导班子带头开展全员稽查、自主收费。该公司职工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创新思维、勇挑重担,软化水设备改造、漏风治理等一系列工程成效显著。热力人用这种不服输的劲头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打出漂亮的减亏治亏“组合拳”,近五年来每年减亏增效3000余万元,跑出减亏治亏“加速度”。
“老黄牛”的奉献精神
在辽宁热力67年的风雨历程中,每一步都凝聚着全体职工勠力同心的团结之力,展现了大家无私奉献、克难攻坚的奋进之志。在激战正酣的大修现场、在热火朝天的“三修”小区、在冬季供暖的运行控制室,在设备抢修的紧急关头,都留下了热力职工默默无闻、执着奉献的身影,他们用汗水浇灌着公司“奋进”之花,用拼搏燃烧着自己的光和热,用实干诉说对公司无尽的深情,用“我能行”和“我先上”的行动力谱写出一曲坚守岗位、奋斗不息的劳动战歌。
面对市政府对供暖质量要求的提升和民营供热企业的竞争压力,辽宁热力牢固树立为热用户服务的思想,以服务提升年为契机,制定供暖服务的宗旨、理念和标准,明晰优质服务的要求,召开供热服务提升推进会暨新闻发言人培训会,不断提高供热服务质量和应急保障能力,确保所辖区域内的百姓安心、满意、温暖过冬。
热力职工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履行服务责任、执行服务标准,带着感情、带着温度服务于热用户,在热网“三修”、客服服务、窗口收费、应急抢修、热源保障等方面大力践行“全心全意服务好供暖热用户”的服务理念,全面打造国能优质供热品牌。
“敢实践”的创新精神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作为一座底蕴深厚的城市型热电厂,辽宁热力长期以来肩负着沈阳市铁西、皇姑、于洪三大主城区将近2000万平方米居民温暖过冬的重要使命。其供热管网犹如城市的“温暖脉络”,将热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千家万户。然而,在岁月的流转中,供热系统也暴露出诸多隐患,伴随供暖管路长期运行,热网安全可靠性逐渐降低,自动化程度滞后,站内设备与管路设计的不合理之处日益凸显。这些因素如同枷锁,导致供热单耗始终居高不下,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给企业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面对这一严峻局面,该公司党委迅速反应,科学决策,精密谋划并扎实推进《采暖期供暖质量专项提升方案》,打响了一场提升供热品质的攻坚战。全面启动2024年热网的维修、检修与改造项目,从源头上解决供热系统存在的老问题、大隐患。全程加强对项目的精心策划和严格质量监管,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全方位提升供热检修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力求在即将到来的采暖期实现供暖服务水平的新跨越,以温暖回应城市居民的期待。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数月攻坚,智慧热网系统运行上线。如今走进该公司调度中心,一面巨大的电子屏幕映入眼帘,这便是智慧供热的“中枢神经”——智能监控系统。它们如同敏锐的“神经末梢”,实时采集温度、压力、流量等关键数据,并以每秒数次的频率回传至监控中心。小区居民纷纷反馈室温更均衡、舒适,能耗指标显著下降。利用大数据分析算法,系统能够迅速察觉供热参数的细微波动,一旦发现某区域室温有下降趋势,或是管网压力出现异常,立即发出精准预警,避免了大面积停暖事故,确保居民温暖无忧。
从150公里供热动脉的智慧化改造,到161座换热站的精准调控,这场“温暖革命”不仅实现了能耗下降、故障响应提速的技术跨越,更彰显着国有企业“把党旗插在民生前线”的政治担当。智慧供热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让热力公司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让每个冬天更有底气。
“勇拼搏”的争先精神
作为1958年建厂的老企业,辽宁热力虽“老”,却也在岁月的风雨中积累了丰厚底蕴,从未放下千里之志。
“身为集团公司在辽沈地区的供热主力军,我们肩负着重任。我们将紧紧抓住‘双碳’战略与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机遇,倾力打造国家级供热运检仿真中心,以此为契机,推动供热行业的繁荣发展,彰显我们的企业责任感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辽宁热力党委书记的肺腑之言。
3月31日,辽宁热力一期汽机老厂房内,一场攸关该公司命运走向的转型变革,在万众瞩目中悄然启幕。历经50个日夜的披荆斩棘、艰苦鏖战,该公司供热运检仿真中心项目全面竣工。这50个日夜,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困难搏击的征程。每一个日夜,都凝聚着公司干部职工的心血与汗水;每一次挑战,都激发着他们的斗志与豪情。他们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精益求精的态度,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跨越了一道又一道施工障碍,让梦想在现实中生根发芽。
如今,这座承载着该公司干部职工期望与梦想的供热运检仿真中心,正式迈入赛前调试和备赛阶段。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辽宁热力人拼搏争先精神的象征,是该公司迈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
67年来,辽宁热力的隶属关系几经变更,发展过程几经考验,但企业精神始终承续,企业文化代代相传。截至2025年4月1日,该公司又圆满完成了一个意义非凡的供暖季,安全生产长周期纪录突破10200天。
春风已至,冰雪消融,当供暖季的帷幕缓缓落下,该公司干部职工用他们的坚守与付出,在这座城市的冬日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在夏日的骄阳下挥洒汗水,为热网注入坚实的力量;在冬日的寒风中无畏前行,为百姓送去温暖的关怀。每一次检修、每一次抢险、每一次服务,都凝聚着他们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他们将央企责任和国能精神融入每一寸供暖管线,源源不断地为千家万户输送着热量。
“不服输”的实干精神
67年前,开拓者们跨越山河,以拓荒者的姿态耕耘梦想,结草为庐,艰苦创业,奠定企业根基。1958年10月18日,沈阳铁西热电厂成立,这是辽宁热力最早的名字。从此伴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一路走来,拉开了国企热电联产的盛大帷幕。
人无精神则不立,企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企业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辽宁热力党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带领广大职工发扬“热力不服输”的精神,不等不靠,自力更生。2022年开始首次尝试采用自主检修的方式压降劳务费用900余万元;从2023年起机关党员支援一线,深入供热辖区封堵供暖孔洞、粉刷小区墙壁;领导班子带头开展全员稽查、自主收费。该公司职工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创新思维、勇挑重担,软化水设备改造、漏风治理等一系列工程成效显著。热力人用这种不服输的劲头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打出漂亮的减亏治亏“组合拳”,近五年来每年减亏增效3000余万元,跑出减亏治亏“加速度”。
“老黄牛”的奉献精神
在辽宁热力67年的风雨历程中,每一步都凝聚着全体职工勠力同心的团结之力,展现了大家无私奉献、克难攻坚的奋进之志。在激战正酣的大修现场、在热火朝天的“三修”小区、在冬季供暖的运行控制室,在设备抢修的紧急关头,都留下了热力职工默默无闻、执着奉献的身影,他们用汗水浇灌着公司“奋进”之花,用拼搏燃烧着自己的光和热,用实干诉说对公司无尽的深情,用“我能行”和“我先上”的行动力谱写出一曲坚守岗位、奋斗不息的劳动战歌。
面对市政府对供暖质量要求的提升和民营供热企业的竞争压力,辽宁热力牢固树立为热用户服务的思想,以服务提升年为契机,制定供暖服务的宗旨、理念和标准,明晰优质服务的要求,召开供热服务提升推进会暨新闻发言人培训会,不断提高供热服务质量和应急保障能力,确保所辖区域内的百姓安心、满意、温暖过冬。
热力职工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履行服务责任、执行服务标准,带着感情、带着温度服务于热用户,在热网“三修”、客服服务、窗口收费、应急抢修、热源保障等方面大力践行“全心全意服务好供暖热用户”的服务理念,全面打造国能优质供热品牌。
“敢实践”的创新精神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作为一座底蕴深厚的城市型热电厂,辽宁热力长期以来肩负着沈阳市铁西、皇姑、于洪三大主城区将近2000万平方米居民温暖过冬的重要使命。其供热管网犹如城市的“温暖脉络”,将热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千家万户。然而,在岁月的流转中,供热系统也暴露出诸多隐患,伴随供暖管路长期运行,热网安全可靠性逐渐降低,自动化程度滞后,站内设备与管路设计的不合理之处日益凸显。这些因素如同枷锁,导致供热单耗始终居高不下,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给企业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面对这一严峻局面,该公司党委迅速反应,科学决策,精密谋划并扎实推进《采暖期供暖质量专项提升方案》,打响了一场提升供热品质的攻坚战。全面启动2024年热网的维修、检修与改造项目,从源头上解决供热系统存在的老问题、大隐患。全程加强对项目的精心策划和严格质量监管,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全方位提升供热检修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力求在即将到来的采暖期实现供暖服务水平的新跨越,以温暖回应城市居民的期待。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数月攻坚,智慧热网系统运行上线。如今走进该公司调度中心,一面巨大的电子屏幕映入眼帘,这便是智慧供热的“中枢神经”——智能监控系统。它们如同敏锐的“神经末梢”,实时采集温度、压力、流量等关键数据,并以每秒数次的频率回传至监控中心。小区居民纷纷反馈室温更均衡、舒适,能耗指标显著下降。利用大数据分析算法,系统能够迅速察觉供热参数的细微波动,一旦发现某区域室温有下降趋势,或是管网压力出现异常,立即发出精准预警,避免了大面积停暖事故,确保居民温暖无忧。
从150公里供热动脉的智慧化改造,到161座换热站的精准调控,这场“温暖革命”不仅实现了能耗下降、故障响应提速的技术跨越,更彰显着国有企业“把党旗插在民生前线”的政治担当。智慧供热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让热力公司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让每个冬天更有底气。
“勇拼搏”的争先精神
作为1958年建厂的老企业,辽宁热力虽“老”,却也在岁月的风雨中积累了丰厚底蕴,从未放下千里之志。
“身为集团公司在辽沈地区的供热主力军,我们肩负着重任。我们将紧紧抓住‘双碳’战略与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机遇,倾力打造国家级供热运检仿真中心,以此为契机,推动供热行业的繁荣发展,彰显我们的企业责任感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辽宁热力党委书记的肺腑之言。
3月31日,辽宁热力一期汽机老厂房内,一场攸关该公司命运走向的转型变革,在万众瞩目中悄然启幕。历经50个日夜的披荆斩棘、艰苦鏖战,该公司供热运检仿真中心项目全面竣工。这50个日夜,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困难搏击的征程。每一个日夜,都凝聚着公司干部职工的心血与汗水;每一次挑战,都激发着他们的斗志与豪情。他们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精益求精的态度,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跨越了一道又一道施工障碍,让梦想在现实中生根发芽。
如今,这座承载着该公司干部职工期望与梦想的供热运检仿真中心,正式迈入赛前调试和备赛阶段。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辽宁热力人拼搏争先精神的象征,是该公司迈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
67年来,辽宁热力的隶属关系几经变更,发展过程几经考验,但企业精神始终承续,企业文化代代相传。截至2025年4月1日,该公司又圆满完成了一个意义非凡的供暖季,安全生产长周期纪录突破10200天。
春风已至,冰雪消融,当供暖季的帷幕缓缓落下,该公司干部职工用他们的坚守与付出,在这座城市的冬日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在夏日的骄阳下挥洒汗水,为热网注入坚实的力量;在冬日的寒风中无畏前行,为百姓送去温暖的关怀。每一次检修、每一次抢险、每一次服务,都凝聚着他们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他们将央企责任和国能精神融入每一寸供暖管线,源源不断地为千家万户输送着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