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排“雷”行动
本报通讯员 杨铭
2025年04月18日
字数:1090
版次:01
  “尚迁,测量一下设备电压。张耀,做好现场防护。”4月3日,铁路装备包头分公司金泉运用车间设备维修工白俊珺与同事们携带着维修工具,穿梭在甘泉线金泉站铁路沿线上,对1个月前才正式启用的26套集控联锁电动脱轨器进行集中维护与保养。
  在铁路运输网络中,每一个站点都是关键节点,其安全防护设施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运输系统的平稳运行。金泉站,作为区域铁路运输的核心要塞,便是这样一处至关重要的所在。每日10至20列列车在此到发,装卸作业现场一片繁忙景象。然而,长期以来,列车车辆技术检查时所依赖的老式移动脱轨器,却如同一颗隐藏的“暗雷”,给作业带来诸多困扰。
  由于这种老式脱轨器存在取用不便、卡控不足、联防效果差等诸多弊端,不仅严重影响作业效率,还存在安全隐患。
  铁路装备包头分公司敏锐察觉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经过反复商讨与深入调研,决定为金泉站安装集控联锁电动脱轨器,并把这一重任交给了动态检测车间。
  “这次任务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的安全,容不得丝毫疏忽。”动态检测车间主任刘彦飞深知责任重大,立即安排人员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但摆在他们面前的,是重重难关。金泉站区站场布局错综复杂,车辆流动频繁,施工时间和场地安排稍有差池就会相互干扰。值班主任刘锦秀一次次与金泉站区负责人深入交流。经过数次实地考察与反复协商,终于敲定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施工正式启动后,难题却接踵而至。站内空间有限,大型器械难以施展,而现有的搬运工具效率低下,还存在安全隐患,每次材料运输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刘彦飞对此十分焦急。于是,他利用休息时间查阅资料、请教专家,最终设计出一种简易却实用的搬运辅助工具,大大提高了搬运效率,也为作业人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现场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车间负责安全工作的赵鹏海主动放弃休假,坚守在施工现场,肩负起现场安全盯控和作业协调工作。
  2024年10月的一天,金泉铁路沿线天气突变,狂风呼啸、气温骤降,刚浇筑的水泥无法凝固,施工进度面临延误的风险。赵鹏海迅速组织施工人员为水泥覆盖防护布。在他的带领下,施工人员齐心协力,仅用两个小时就完成了长达400多米的水泥防护工作,成功抢回了延误的时间。
  在过轨施工环节,又遭遇了地下管线复杂的棘手难题。赵鹏海连续三天三夜坚守现场,与技术人员一同查阅资料、探测管线,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制定出安全可行的过轨方案,确保过轨施工顺利完成。
  历经52天的艰苦奋战,施工团队累计完成电缆铺设3180米、过轨41处。2024年10月,工程顺利完工。经过严格验收,26套集控电动脱轨器于今年3月3日正式启用。
  那一刻,动检人紧紧相拥。他们以拼搏与付出,筑牢了铁路运输安全的基石,为企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