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4日
字数:2234
版次:02
龙源福建公司发电量创新高
本报讯(通讯员 林沛)一季度,龙源电力福建公司累计发电量11.3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7.63%,季度发电量创新高,实现开门红。今年以来,该公司认真落实龙源电力“集中监控、区域维保、数字赋能、专业高效”新型运检模式改革,紧盯功率预测,统筹做好设备计划检修和电网检修规划,确保“度电必争、颗粒归仓”。依托智能监测系统和数字化运维平台,实时监控设备状态,科学制订检修计划,提前部署寒潮、大风等极端天气应急预案,精准优化发电策略,确保机组应发满发;坚持“一机一策、预防为主、集中攻坚、动态清零”原则,大力攻坚长停机组、重点部位火灾隐患排查和老小机组易发频发故障三大设备治理任务,及时消除潜在隐患,不断提高设备可利用率;扎实做好“四同”对标,紧盯风机停机、输变电停运、差异率等关键指标,开展功率曲线校正、大部件温度分析等工作,并强化数据对标,提前研判设备健康状态,着力推动设备预知维护,缩短设备非停时长;坚持科技兴安,加强区域内作业现场风险管控,充分利用工作记录仪、布控球等数字手段,实现“现场+远程”全过程安全监管,严禁“四无一变”,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为公司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铁路装备包头分公司完成首季段修任务
本报讯(通讯员 赵佳)截至3月31日,铁路装备包头分公司累计完成段修车1251辆,完成全年计划的33.8%。顺利实现首季开门红。该分公司锚定全年检修生产任务指标,以精、细、实为标准,将检修任务目标逐月分解细化。面对段修、临修、外委车检修等任务,合理调配资源、优化生产流程,最大限度满足生产检修需求,确保首季度各项指标精准达成。针对春季作业特点,强化安全风险评估,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强化重要岗位、关键人员、薄弱环节的安全检查,做到盯住不放、督促整改。严格遵循铁路货车“三检一验”制度,秉持“层层卡控、级级落实”的原则,聚焦生产检修现场轮轴收入、基础制动装置检查等关键岗位,对检修质量实行全流程、无死角的监管。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流程,对检修车体腐蚀、搭扣失效、侧墙板撕裂等故障进行重点盯控,仔细检查车体各底架、侧梁、端墙等部位的焊接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今年以来,四川毛滩公司科学研判上游来水情况,动态优化水库调度方案,合理安排机组运行方式,为推动完成全年经营目标任务积蓄强劲动能。一季度,累计完成发电量5977.57万千瓦时,同比增发25.28%,实现首季开门红。图为4月7日,电气人员进行接线工作。
本报通讯员 蒋银海 摄

截至3月31日,雁宝能源厂区3个光伏电站一季度完成发电量2719.1万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27.9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830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万吨,助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图为宝日希勒露天矿排土场光伏电站(无人机照片,摄于4月9日)。
本报通讯员 万伟 摄
吉林热电厂以实干创佳绩
本报讯(通讯员 王允梅)一季度,吉林公司吉林热电厂年累计发电量6.95亿千瓦时,完成季度计划的102.2%,利润同比增加2000余万元;截至3月31日,实现连续安全生产6656天,以实干、实绩、实效筑牢建设“百年吉热”坚实基础。今年以来,该厂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昂扬姿态,坚持“稳中求进、安全为本、改革引领、守正创新”的工作方针,统筹好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建设与高水平安全。锚定打造新一流企业主线,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两票三制”,精心监测调整机组参数,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安全生产可控在控。对标对表分解任务目标,确保各项工作焕发新活力。扎实开展“事故警示月”活动,通过事故警示教育、隐患排查治理、违章集中整治和事故应急演练,全面营造安全生产浓厚氛围。做足复工各项准备工作,从复工时间,人员、机械、材料到场情况,施工计划等方面进行全面部署,确保标段有序复工。
在此基础上,该厂积极组织技术力量,抓牢抓实基建过渡期的质量管理工作,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责任及质量标准要求,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根据1、2号锅炉三层钢架安装均超过60%,烟囱、冷却水塔、脱硫吸收塔等项目施工进入紧张建设期的实际,定期召开质量例会,确保实现“质量不妥协、进度不失控”双赢目标。
河南民权公司生产经营多点开花
本报讯(通讯员 张著)今年以来,河南民权公司以“开局即冲刺”的奋进姿态,圆满实现首季开门红,安全生产、经营效益、项目建设多点开花。一季度完成发电量10.11亿千瓦时,供热量81万吉焦,利润额超160万元;完成利用小时803小时,辅助服务统计收益创历史新高;截至3月31日,连续实现安全生产6063天,持续刷新长周期安全纪录。该公司建立隐患“查改验”闭环机制,通过实施动态分级管控,完成环保自查问题100%整改;构建反违章立体防线,推行“黑名单+积分制”双轨惩戒,通过案例复盘、现身说法形成震慑效应;深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构建“班组—部门—公司”三级风险数据库,实现作业风险可视化、管控流程标准化;深化“数字+能源”融合创新,构建“智慧中枢”生产运营协同平台,精准绘制“负荷—成本—收益”三维曲线图谱,确保发电调峰收益最大化。
该公司勇当落实“双碳”目标“排头兵”,新能源布局取得里程碑式突破。3月14日,一期10万千瓦风电项目土地手续获河南省政府批复,作为商丘市首个无配套产业捆绑的“绿色通行证”项目彰显政企协同发展新范式,预计11月全容量并网。该项目投运后,每年可输送绿电2.47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22.7万吨,将有效提升区域清洁能源占比,打造豫东绿色能源新地标。同时,续建30万千瓦风电项目已入围河南省可再生能源管理系统前期库,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