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秦川绿浪一碗春
李仙云
2025年04月03日
字数:1060
版次:04
  八百里秦川沃野千里,它肥厚而富含有机质的土层,是适宜小麦生长的天然宝地,也孕育了一方百姓独特的饮食文化,秦人喜好面食且能做得花样繁多,在众多面食中,我最好的则是那色如翡翠、鲜香劲滑的菠菜面。借用一句陕西民歌,那真是“端一碗髯面喜气洋洋”,香得味蕾生花精神抖擞,干起活来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
  “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菠薐如铁甲”,苏轼诗中所云这在蜀地广泛种植的菠薐即菠菜,据宋代王溥《唐会要》记载:“太宗时,泥婆罗围(今尼泊尔)献菠莜,类红蓝,实如蒺藜,火熟之,能益食味。”由此可知,此菜是尼泊尔国王从西域菠薐国作为贡品进献唐太宗的。而秦人用菠薐菜制作绿面的起源,也可追溯至唐代,《唐六典》记载:“太官令夏供槐叶冷淘。凡朝会燕飨,九品以上供其膳食。”这“槐叶冷淘”即是早期绿面之雏形。贤巧的三秦妇女嫌槐叶食之太涩,竟妙到将此法改良,替换成柔软滑嫩、味美色鲜的菠菜,于是就成就了这名震三秦的风味小吃——菠菜面。
  儿时每到清明,日当正午,和煦的暖阳铺满村落,孩子们头上戴着柳枝编织的花环,口里吹着用新柳枝扭出的柳梢儿,吱吱啾啾声直惊得下蛋的母鸡,扑棱着翅膀就逃向窝外。随着村头有人撩起嗓子喊一句:清明吃菠菜面喽!少顷,门前的老槐树下,大人们端着粗瓷海碗蹲着,筷子搅动间高高挑起绿中裹着浓香红辣油的菠菜“裤带面”,一口下去鼻尖冒汗,香辣带劲得连说话嗓门都提到了“高八度”。邻居虎子只管低头风卷残云般往嘴里刨,兰婶就咧嘴笑开了:“我娃吃得像猪拱食,别噎着,没人跟你抢,吃完妈再给你调一碗,让我娃吃个美。”真是一碗菠菜面,胜过饕餮宴,整条巷子都飘逸着鲜美浓香之味,忆起馋虫就在我的舌尖上蹦跳。
  所幸的是丈夫也是关中汉子,粗线条的他烧菜总是放得调料失衡,让人下箸一品,眉头都能拧成疙瘩,可偏偏就无师自通把菠菜面做得“手底生花”。常嗤笑他“杀鸡爱用宰牛刀”,可这拙劲用在菠菜面上,却是恰到好处。他每次把焯好的菠菜挤去水分,与面粉揉搓在一起,把面搋得硬如砖块,再撸起袖子“使出洪荒之力”,一点点把面推擀成似巨型荷叶的翠绿大圆片,切好撩起,手指抖动间一绺绺碧澄澄的面条,犹如“万条垂下绿丝绦”,下入沸水中,像一根根绿色的丝带在袅袅热气间上下翻腾。捞入盘中配上葱碎、蒜泥、辣椒面,热油“刺啦”一泼,再淋上调好的料汁,咬一口香辣劲道浑身都舒坦。
  周末闲来无事,他一边哼唱着“油泼面夹一口香得发抖,菠菜面营养多绝对很牛……”一边挽起袖子给我捞起了菠菜面,那翻搅间红绿相间的可人美味,嚼之香辣劲爽,犹如置身家乡的“风吹麦浪”间,那一种荡气回肠之感,妙处难以言说。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