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情丝忆故人
2025年04月02日
字数:934
版次:04
清明是下雨的时节。清明的雨总是那么轻柔、细微、缠绵而又带着点忧伤。透过那忧伤的雨帘,我仿佛又看到奶奶的小院,奶奶坐在院中的葡萄架下“丝啦、丝啦”地纳鞋底,神态平和。
奶奶故去快三十年了,我仍然时常想起她。爷爷去世得早,她独自一人拉扯大五个孩子,又带大了孙子、孙女,不用想也能猜到有多艰辛了。可我记忆中的奶奶从未抱怨过、从未叫过苦。她亲切安详、少言寡语、手脚利索,成天闷头干活儿。从矿上的选煤厂光荣退休后还不闲着,种菜喂鸡、洗衣做饭,忙个不停。
奶奶独自住在小院里,房间里有爷爷的遗像陪伴着她。照片上的爷爷还很年轻,英姿勃发。黄昏时,她常站在院门前看对面的小路,一站就是大半天。那条小路曲曲折折通往山上,爷爷的墓就在那里。不过奶奶很少跟我们一块儿上山,每年清明,她总是坐在葡萄架下叠许多元宝,交给爸爸,然后去厨房里忙活。等我们从山上下来,小方桌上已经摆满了菜。
担心奶奶孤寂,爸爸和叔叔把我和弟弟送到小院里。奶奶不善言辞,也做不出热情疼爱的样子,但她会为我们蒸油条虾米鸡蛋汤,做肉圆子炖鸡蛋,包瘦肉蛋饺子,炖糯米银耳红枣汤,只看着我们狼吞虎咽,自己却一口都不尝。她把枣核洗干净、钻洞、穿上根红毛线,系在我们手腕上。黄昏时我和弟弟想妈妈,她拉着我们的小手到供销社称金橘饼和羊角蜜,看着我和弟弟一人一边坐在小方桌旁抢吃,流露出心满意足的笑容。多年以后回忆起那一幕,我心里仍然有暖流涌动。我想,那应该是她晚年最大的乐趣了吧!
我和弟弟上学后离开了奶奶的小院,老家人捎给奶奶土特产——米花糖、花生糖、芝麻酥、渔亭糕、板鸭膀爪……她从来舍不得吃,走上几十里路送到我们手中。后来走不动了,就左一层右一层包裹好,专等我们去小院。奶奶去世后,姑姑从她的大饼干桶里找到好多早已过期的食品。
奶奶去世的那年冬天很冷。家人把她从小院接出来送去医院时,她还从鸡舍里拾出二十多个鸡蛋,嘱咐我和弟弟吃。后来她的病日渐沉重,不肯再待在医院里,不肯吃药,不肯打针,执意要回小院,在她住了一辈子的小院里安详地离开了,让小辈们把她由小路抬到了山上,那儿,爷爷在等着她。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光阴荏苒,今又清明,我又在梦中回到了儿时的小院,看到了奶奶,不知不觉中,泪水滑落脸颊……
(作者单位:安徽平圩发电厂)
奶奶故去快三十年了,我仍然时常想起她。爷爷去世得早,她独自一人拉扯大五个孩子,又带大了孙子、孙女,不用想也能猜到有多艰辛了。可我记忆中的奶奶从未抱怨过、从未叫过苦。她亲切安详、少言寡语、手脚利索,成天闷头干活儿。从矿上的选煤厂光荣退休后还不闲着,种菜喂鸡、洗衣做饭,忙个不停。
奶奶独自住在小院里,房间里有爷爷的遗像陪伴着她。照片上的爷爷还很年轻,英姿勃发。黄昏时,她常站在院门前看对面的小路,一站就是大半天。那条小路曲曲折折通往山上,爷爷的墓就在那里。不过奶奶很少跟我们一块儿上山,每年清明,她总是坐在葡萄架下叠许多元宝,交给爸爸,然后去厨房里忙活。等我们从山上下来,小方桌上已经摆满了菜。
担心奶奶孤寂,爸爸和叔叔把我和弟弟送到小院里。奶奶不善言辞,也做不出热情疼爱的样子,但她会为我们蒸油条虾米鸡蛋汤,做肉圆子炖鸡蛋,包瘦肉蛋饺子,炖糯米银耳红枣汤,只看着我们狼吞虎咽,自己却一口都不尝。她把枣核洗干净、钻洞、穿上根红毛线,系在我们手腕上。黄昏时我和弟弟想妈妈,她拉着我们的小手到供销社称金橘饼和羊角蜜,看着我和弟弟一人一边坐在小方桌旁抢吃,流露出心满意足的笑容。多年以后回忆起那一幕,我心里仍然有暖流涌动。我想,那应该是她晚年最大的乐趣了吧!
我和弟弟上学后离开了奶奶的小院,老家人捎给奶奶土特产——米花糖、花生糖、芝麻酥、渔亭糕、板鸭膀爪……她从来舍不得吃,走上几十里路送到我们手中。后来走不动了,就左一层右一层包裹好,专等我们去小院。奶奶去世后,姑姑从她的大饼干桶里找到好多早已过期的食品。
奶奶去世的那年冬天很冷。家人把她从小院接出来送去医院时,她还从鸡舍里拾出二十多个鸡蛋,嘱咐我和弟弟吃。后来她的病日渐沉重,不肯再待在医院里,不肯吃药,不肯打针,执意要回小院,在她住了一辈子的小院里安详地离开了,让小辈们把她由小路抬到了山上,那儿,爷爷在等着她。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光阴荏苒,今又清明,我又在梦中回到了儿时的小院,看到了奶奶,不知不觉中,泪水滑落脸颊……
(作者单位:安徽平圩发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