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奶奶
2025年04月02日
字数:1369
版次:04
昨天在短视频上看到,说人去世,往往会选择离他最亲近的人的生日,为的是让最亲的人永远记住他。一下子想起奶奶,我的农历生日是三月初九,奶奶是在农历三月初八去世的,享年98岁。
奶奶本家姓王,没人提起过她的名字,婚后她成了“夏王氏”,写在墓碑上的名字也是。我从小没见过爷爷。爷爷过世早,奶奶一个人拉扯大五个儿子、六个女儿。这些儿女又开枝散叶,家就越来越大。奶奶在世时我们还畅想给她过百岁生日,估计一个大院子都站不下,那场面得有多壮观。但奶奶没给我们这个机会,选择一个清明将至的日子,安安静静地去了。
我想念奶奶,并不像别人思念过世亲人那样撕心裂肺。那种想念的感觉平和而温暖,像沐浴不凉不热恰到好处的阳光,像一叶小舟轻轻荡在风平浪静的海上。奶奶善良宽厚,与身边人关系都极好。大伯父落户黑龙江,离得远些;二伯父年轻时参军,是抗美援朝烈士,没有家眷;父亲是老四,跟三伯父和小叔的房子紧挨着。奶奶跟小叔一起住,住在中间,三伯父家在东面,我家在西面。三个儿子比邻而居,和和睦睦,亲亲热热,从没见婆媳矛盾、妯娌纷争。大娘、我的母亲和婶婶,三个性格不同的女人,对这个共同婆婆的评价也是出奇的一致,“老太太心肠和脾气都好,这么多年没跟哪个儿媳妇红过脸。儿子媳妇吵嘴了,毫不犹豫地收拾儿子,有这样的婆婆是福气。”邻里也都喜欢这个慈眉善目、情绪稳定、凡事总为别人着想的老太太。所以我相信,奶奶那样的人,离世后也一定是去了另一个温暖明亮的地方,慈爱地照护着我们。
记忆里家乡的样子,每一帧画面都有奶奶的身影。鸡鸣叫醒朝阳,奶奶家的烟囱总是最早一个冒烟的,灶火映着奶奶的脸。院里的菜园,奶奶亲手种的韭菜茄子、辣椒土豆、沙瓤的西红柿长势喜人。角落里的酸菜缸里压着奶奶亲手腌的酸菜,咸菜缸里有奶奶亲手酿发的酱,酱着好吃的黄瓜和豇豆角。圈里的猪懒洋洋地哼哼着,吃饱了的鸡鸭鹅欢叫着,平凡的农家日子被奶奶经营得热气腾腾。
夏天,我们在堂屋卸下的门板上睡觉,奶奶摇着大蒲扇,给我们扇风、赶蚊子。冬天,奶奶的炭火盆里有无尽的宝藏,煎盘上的花生、黄豆香气诱人,火里煨熟的土豆、地瓜甚至小麻雀勾引馋虫。哪个孩子生病了,奶奶抱来一瓶冰凉的黄桃罐头,说吃了就退烧了。谁摔了碰了哭哭啼啼,奶奶取下挂在屋梁上的吊篮,从里面摸一块桃酥,或者两块大白兔,说吃吧吃吧,吃完就不疼了。
“有苗儿不愁长”,奶奶宠溺孩子,带大自己的儿女,又帮着儿女拉扯大一个又一个孙子孙女。“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奶奶用她的乐观告诉我们生活总有盼头。粗茶淡饭,奶奶安然享受当下。日子很慢,奶奶过得不慌不忙。
再后来我们一个个长大离家,奶奶的惦念被抻得很长。秋来枣树结满大枣,奶奶颤巍巍地用小木棍把树尖上最红最大的枣子打下来,放在篮子里,留给离家最远的我。在奶奶面前我一直是孩子,即便已30岁,自己的娃都满地跑了,每次回老家,我也要赖在奶奶身边,枕着她的腿,闻着她身上暖洋洋的味道,跟她腻歪一阵子。奶奶的手上满是老茧,一边摩挲着我的头一边跟我父亲说,“从小你们总说咱红懒,不会干庄稼活儿,你看,人家是拿笔管的。”父亲就笑,女儿就笑嘻嘻地羞我“原来妈妈小时候很懒呀。”
又到清明,想念奶奶,像想念一幅发黄的老照片、一首倾注了很多回忆的老歌、一个温暖而阔大的拥抱。有时也流泪,但泪水过处万物葱茏、皆是美好。
(作者单位:国电电力技术咨询分公司)
奶奶本家姓王,没人提起过她的名字,婚后她成了“夏王氏”,写在墓碑上的名字也是。我从小没见过爷爷。爷爷过世早,奶奶一个人拉扯大五个儿子、六个女儿。这些儿女又开枝散叶,家就越来越大。奶奶在世时我们还畅想给她过百岁生日,估计一个大院子都站不下,那场面得有多壮观。但奶奶没给我们这个机会,选择一个清明将至的日子,安安静静地去了。
我想念奶奶,并不像别人思念过世亲人那样撕心裂肺。那种想念的感觉平和而温暖,像沐浴不凉不热恰到好处的阳光,像一叶小舟轻轻荡在风平浪静的海上。奶奶善良宽厚,与身边人关系都极好。大伯父落户黑龙江,离得远些;二伯父年轻时参军,是抗美援朝烈士,没有家眷;父亲是老四,跟三伯父和小叔的房子紧挨着。奶奶跟小叔一起住,住在中间,三伯父家在东面,我家在西面。三个儿子比邻而居,和和睦睦,亲亲热热,从没见婆媳矛盾、妯娌纷争。大娘、我的母亲和婶婶,三个性格不同的女人,对这个共同婆婆的评价也是出奇的一致,“老太太心肠和脾气都好,这么多年没跟哪个儿媳妇红过脸。儿子媳妇吵嘴了,毫不犹豫地收拾儿子,有这样的婆婆是福气。”邻里也都喜欢这个慈眉善目、情绪稳定、凡事总为别人着想的老太太。所以我相信,奶奶那样的人,离世后也一定是去了另一个温暖明亮的地方,慈爱地照护着我们。
记忆里家乡的样子,每一帧画面都有奶奶的身影。鸡鸣叫醒朝阳,奶奶家的烟囱总是最早一个冒烟的,灶火映着奶奶的脸。院里的菜园,奶奶亲手种的韭菜茄子、辣椒土豆、沙瓤的西红柿长势喜人。角落里的酸菜缸里压着奶奶亲手腌的酸菜,咸菜缸里有奶奶亲手酿发的酱,酱着好吃的黄瓜和豇豆角。圈里的猪懒洋洋地哼哼着,吃饱了的鸡鸭鹅欢叫着,平凡的农家日子被奶奶经营得热气腾腾。
夏天,我们在堂屋卸下的门板上睡觉,奶奶摇着大蒲扇,给我们扇风、赶蚊子。冬天,奶奶的炭火盆里有无尽的宝藏,煎盘上的花生、黄豆香气诱人,火里煨熟的土豆、地瓜甚至小麻雀勾引馋虫。哪个孩子生病了,奶奶抱来一瓶冰凉的黄桃罐头,说吃了就退烧了。谁摔了碰了哭哭啼啼,奶奶取下挂在屋梁上的吊篮,从里面摸一块桃酥,或者两块大白兔,说吃吧吃吧,吃完就不疼了。
“有苗儿不愁长”,奶奶宠溺孩子,带大自己的儿女,又帮着儿女拉扯大一个又一个孙子孙女。“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奶奶用她的乐观告诉我们生活总有盼头。粗茶淡饭,奶奶安然享受当下。日子很慢,奶奶过得不慌不忙。
再后来我们一个个长大离家,奶奶的惦念被抻得很长。秋来枣树结满大枣,奶奶颤巍巍地用小木棍把树尖上最红最大的枣子打下来,放在篮子里,留给离家最远的我。在奶奶面前我一直是孩子,即便已30岁,自己的娃都满地跑了,每次回老家,我也要赖在奶奶身边,枕着她的腿,闻着她身上暖洋洋的味道,跟她腻歪一阵子。奶奶的手上满是老茧,一边摩挲着我的头一边跟我父亲说,“从小你们总说咱红懒,不会干庄稼活儿,你看,人家是拿笔管的。”父亲就笑,女儿就笑嘻嘻地羞我“原来妈妈小时候很懒呀。”
又到清明,想念奶奶,像想念一幅发黄的老照片、一首倾注了很多回忆的老歌、一个温暖而阔大的拥抱。有时也流泪,但泪水过处万物葱茏、皆是美好。
(作者单位:国电电力技术咨询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