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神线 安全路
2025年03月28日
字数:2400
版次:01
在鄂尔多斯高原的钢铁大动脉上,一列列满载乌金的万吨重载列车正轰鸣着驶向渤海之滨。
作为我国“西煤东运”第二条大通道,包神铁路集团始终将安全生产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深刻领会“坚持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效益”的精神内涵,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围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主线,深化安全治理,坚持稳中求进,通过全力以赴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实现连续安全生产无较大及以上责任铁路交通事故逾万天,为保障国家能源运输安全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安全责任直达“末梢”
初春的天刚蒙蒙亮,巴图塔站区的探伤工们手持检测仪,弯腰俯身对钢轨焊缝进行仔细检查。“每个焊点都是列车的‘脉搏’,探伤作业必须像中医把脉一样精准。”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包神铁路集团1228公里铁道线上演。
包神铁路集团创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网格化管理,建立“公司—子分公司—站区(车间)”三级安全管理机构,配齐配全了安全管理人员,厘清了安全、健康、环保监察职责,形成了覆盖全员的安全管理网络。仅2024年,修订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2187个、消防安全责任制35个、环保责任制36个。按照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详细规划了31项重点工作任务、5项保障措施,与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制定11个专业子方案,形成了“1+11”的治本攻坚行动总体框架,分级建立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强化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实现安全责任穿透式管理,让安全压力直达每个岗位“末梢”。
晨曦中,巴图塔站区行车室的电子大屏泛着冷光,值班员紧盯着屏幕上跳动的列车运行数据,时刻查看着股道状态。与此同时,各专业防护人员也时刻盯控着现场作业安全。
今年以来,公司领导班子带队开展“四不两直”检查指导,全面推行管理人员安全记分制和全员安全积分制,进一步强化故障分析,主要从各单位故障件数、亿吨公里故障率、中断行车时间、故障延时、定责率、影响空重车列数、领导干部现场应急指挥情况7个维度,深入查找故障暴露出的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应急抢修、人员教育培训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要素的安全管理体系,切实以高水平安全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
截至3月27日,包神铁路集团实现连续安全生产无较大及以上责任铁路交通事故10710天,未发生各类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环保责任事件,无新增职业病病例,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科技保安硬核实践
在包神铁路集团调度指挥中心大屏上,智慧调度系统实时呈现着全线动态。系统可以实时查看显示每个监控点的设备设施状态。用职工们的话来说,安全防控既有“千里眼”又有“顺风耳”。
科技赋能让安全隐患无处遁形,包神铁路集团近年来始终创新“平安包神”安全管理应用场景,推动传统安全管理手段与信息化系统有效融合,以“大数据”支撑保障公司安全管理能力全面提升。通过气象驾驶舱、视频云平台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铁路沿线的状况,轨道交通“网—源—储—车”协同供能技术等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稳步推进,“铁路基础设施智能建造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获得科技部批复。
如今,包神铁路集团智慧调度不仅实现了运用调度信息系统对一线生产数据的整合抽象提升,更重要的是不用人工就可以实现防冻车预警、机车整备和机车乘务员操劳预警及货运装卸作业安全进度可视化等数智化功能,让科技赋能“平安包神”建设。
铁路上列车在奔跑,跑的就是安全高效。“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立足到每一段钢轨、每一颗螺钉、每一米电路,乃至每一个信号都必须绝对安全精准。
包神铁路集团以轨旁关键行车设备存在的信息监测盲点、设备故障检修对线路运输安全及运输效率造成的影响为切入点,深入研究重载铁路运营特点和设备监测需求,自主研发出一套全面、高效的行车设备自动检测与监测系统。
该系统结合现场运维需求,制定“高精度采集+标准化传输+统一平台+数据融合”的技术路线,提出工电供关键设备综合监测方案,针对道岔、转辙机、轨道电路、信号机、继电器、电源屏、电缆箱盒、接触网电连接线、坠砣及黄河大桥等10类设备设施进行感知群建设,研制9种专用采集模块;开发5G智能网关与专用物联网平台,建成工电供监测数据的标准化接口。这一系统在第二届中国数字交通创新发展大会上被评为典型案例,为重载铁路安全运营提供了更为强劲有力的保障。
文化浸润深层变革
傍晚时分的东胜站区灯火通明,职工之家内正播放着事故警示教育片。这种安全警示教育活动在每个站区都成为一种常态,也已成为包神铁路集团安全管理的一大特色品牌。
在机务分公司文化长廊的专栏上,妻子为丈夫整理工装的温馨画面、孩子依偎在爸爸怀里的场景,还有职工一笔一画绘就的安全规章漫画,让硬核的安全规章有了温度。
更深层的变革发生在日常点滴。包神铁路集团将安全培训融入日常,仅2024年各单位采取现场、线上多种形式的安全培训共计1696场次,培训85404人次。公司主要负责人每年还会讲授安全公开课,不定时开展应急救援演练。2024年度地企联动应急救援演练和旅客应急疏散逃生演练中,鄂尔多斯市铁路民航中心、消防队,神木市医疗部门、公安部门等9家地方企事业单位,共15支应急救援队伍、600余人参加了应急演练,演练现场直接连接公司及分公司两级应急救援指挥部,并借助ICE等平台在公司内部进行了直播,切实检验了公司应急处置水平。
安全文化的浸润进一步坚定了职工坚守安全的决心。每一封安全家书、每一次路外安全宣传,都将安全文化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在机车检修大库,工具柜里每样物品都有安全标识,检修库地面用不同颜色划分出人行、车行、作业区域,就连职工水杯摆放都固定区域。让每名职工在工作生活点滴中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推动形成“全员都是安全员”的安全管理生态。
当职工在安全承诺墙上按下手印,当智能巡检无人机时时传送线路安全监控画面,当“人人争当安全员”成为每个包神人根植于内心的理念……包神铁路集团用责任、科技与文化浇筑的安全长城必将坚不可摧。在永远没有终点的安全征程上,包神铁路集团将始终以归零心态书写新时代的平安答卷。
作为我国“西煤东运”第二条大通道,包神铁路集团始终将安全生产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深刻领会“坚持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效益”的精神内涵,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围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主线,深化安全治理,坚持稳中求进,通过全力以赴防范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实现连续安全生产无较大及以上责任铁路交通事故逾万天,为保障国家能源运输安全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安全责任直达“末梢”
初春的天刚蒙蒙亮,巴图塔站区的探伤工们手持检测仪,弯腰俯身对钢轨焊缝进行仔细检查。“每个焊点都是列车的‘脉搏’,探伤作业必须像中医把脉一样精准。”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包神铁路集团1228公里铁道线上演。
包神铁路集团创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网格化管理,建立“公司—子分公司—站区(车间)”三级安全管理机构,配齐配全了安全管理人员,厘清了安全、健康、环保监察职责,形成了覆盖全员的安全管理网络。仅2024年,修订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2187个、消防安全责任制35个、环保责任制36个。按照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详细规划了31项重点工作任务、5项保障措施,与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制定11个专业子方案,形成了“1+11”的治本攻坚行动总体框架,分级建立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强化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实现安全责任穿透式管理,让安全压力直达每个岗位“末梢”。
晨曦中,巴图塔站区行车室的电子大屏泛着冷光,值班员紧盯着屏幕上跳动的列车运行数据,时刻查看着股道状态。与此同时,各专业防护人员也时刻盯控着现场作业安全。
今年以来,公司领导班子带队开展“四不两直”检查指导,全面推行管理人员安全记分制和全员安全积分制,进一步强化故障分析,主要从各单位故障件数、亿吨公里故障率、中断行车时间、故障延时、定责率、影响空重车列数、领导干部现场应急指挥情况7个维度,深入查找故障暴露出的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应急抢修、人员教育培训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要素的安全管理体系,切实以高水平安全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
截至3月27日,包神铁路集团实现连续安全生产无较大及以上责任铁路交通事故10710天,未发生各类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环保责任事件,无新增职业病病例,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科技保安硬核实践
在包神铁路集团调度指挥中心大屏上,智慧调度系统实时呈现着全线动态。系统可以实时查看显示每个监控点的设备设施状态。用职工们的话来说,安全防控既有“千里眼”又有“顺风耳”。
科技赋能让安全隐患无处遁形,包神铁路集团近年来始终创新“平安包神”安全管理应用场景,推动传统安全管理手段与信息化系统有效融合,以“大数据”支撑保障公司安全管理能力全面提升。通过气象驾驶舱、视频云平台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铁路沿线的状况,轨道交通“网—源—储—车”协同供能技术等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稳步推进,“铁路基础设施智能建造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获得科技部批复。
如今,包神铁路集团智慧调度不仅实现了运用调度信息系统对一线生产数据的整合抽象提升,更重要的是不用人工就可以实现防冻车预警、机车整备和机车乘务员操劳预警及货运装卸作业安全进度可视化等数智化功能,让科技赋能“平安包神”建设。
铁路上列车在奔跑,跑的就是安全高效。“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立足到每一段钢轨、每一颗螺钉、每一米电路,乃至每一个信号都必须绝对安全精准。
包神铁路集团以轨旁关键行车设备存在的信息监测盲点、设备故障检修对线路运输安全及运输效率造成的影响为切入点,深入研究重载铁路运营特点和设备监测需求,自主研发出一套全面、高效的行车设备自动检测与监测系统。
该系统结合现场运维需求,制定“高精度采集+标准化传输+统一平台+数据融合”的技术路线,提出工电供关键设备综合监测方案,针对道岔、转辙机、轨道电路、信号机、继电器、电源屏、电缆箱盒、接触网电连接线、坠砣及黄河大桥等10类设备设施进行感知群建设,研制9种专用采集模块;开发5G智能网关与专用物联网平台,建成工电供监测数据的标准化接口。这一系统在第二届中国数字交通创新发展大会上被评为典型案例,为重载铁路安全运营提供了更为强劲有力的保障。
文化浸润深层变革
傍晚时分的东胜站区灯火通明,职工之家内正播放着事故警示教育片。这种安全警示教育活动在每个站区都成为一种常态,也已成为包神铁路集团安全管理的一大特色品牌。
在机务分公司文化长廊的专栏上,妻子为丈夫整理工装的温馨画面、孩子依偎在爸爸怀里的场景,还有职工一笔一画绘就的安全规章漫画,让硬核的安全规章有了温度。
更深层的变革发生在日常点滴。包神铁路集团将安全培训融入日常,仅2024年各单位采取现场、线上多种形式的安全培训共计1696场次,培训85404人次。公司主要负责人每年还会讲授安全公开课,不定时开展应急救援演练。2024年度地企联动应急救援演练和旅客应急疏散逃生演练中,鄂尔多斯市铁路民航中心、消防队,神木市医疗部门、公安部门等9家地方企事业单位,共15支应急救援队伍、600余人参加了应急演练,演练现场直接连接公司及分公司两级应急救援指挥部,并借助ICE等平台在公司内部进行了直播,切实检验了公司应急处置水平。
安全文化的浸润进一步坚定了职工坚守安全的决心。每一封安全家书、每一次路外安全宣传,都将安全文化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在机车检修大库,工具柜里每样物品都有安全标识,检修库地面用不同颜色划分出人行、车行、作业区域,就连职工水杯摆放都固定区域。让每名职工在工作生活点滴中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推动形成“全员都是安全员”的安全管理生态。
当职工在安全承诺墙上按下手印,当智能巡检无人机时时传送线路安全监控画面,当“人人争当安全员”成为每个包神人根植于内心的理念……包神铁路集团用责任、科技与文化浇筑的安全长城必将坚不可摧。在永远没有终点的安全征程上,包神铁路集团将始终以归零心态书写新时代的平安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