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清煤电化公司:滚石上山“煤”好开篇
2025年03月21日
字数:2240
版次:02
作为推动东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国神宝清煤电化公司拥有黑龙江省首个千万吨级露天矿和两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是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核心区的重要能源保供单位。成立16年来,公司不负重托、做好煤电大事,积极发挥区域能源供应“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助力能源转型、服务地方发展。
“消食导滞” 夯实能源安全基础
回望十六载耕耘路,宝清煤电化公司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素有“煤电基地”“北国粮仓”“天府之县”“湿地之乡”的美誉,煤炭远景储量占黑龙江省的40%。这里盛产的褐煤却因煤化程度低,热值仅有2100大卡,煤炭含水量高达48%至50%,导致机组发电效率低,输煤线和原煤仓频繁被堵,风扇磨损严重、检修不断,锅炉燃烧不充分、机组运行不稳定,安全环保和经营效益均面临极大挑战。
“机组投产之初,检修人员将帐篷搭设在给煤机旁,不分昼夜,每隔1个小时就要人工疏通堵塞在给煤机入口处的燃煤。”说起建厂之初的情况,运行集控副值班员肖苏鑫感慨道。
现在,这样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在多次调研、学习与实践中,宝清煤电化公司探索出气力清堵结合双旋转刮刀的方法,使燃煤得以顺利下落,破解了制约机组持续运行、电力稳定供应的第一道难题。适应朝阳露天矿特殊煤质的低负荷稳燃技术已在机组成熟应用,年发电量近50亿千瓦时,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可靠的电力保障。
疏堵结合 安全发展同频共振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路上阔步前行,如何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是宝清煤电化公司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朝阳露天矿地层岩土松散、褐煤抗压强度低,隐藏在地表下的三个含水层与三个隔水层相互交织,地下水疏而不绝,双重因素叠加导致矿井边坡承载力和抗剪强度远不及普通硬岩,边坡控制极为困难,滑坡、片帮时有发生,且内排土场基底泥化严重,排土作业举步维艰,安全风险极大。
曾几何时,每年雨季对于朝阳露天矿职工来说都是一场“重大战役”。“有一年雨水特别大,一连下了半个多月雨,采坑变成了一个大脸盆,满坑都是水,我们每天都要轮流出去检查,生怕出现安全问题。”朝阳露天矿采煤队队长洪金龙回忆起那段艰难岁月时依然满脸愁容。
但如今的朝阳露天矿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工作面规整,边坡稳如泰山,生产热火朝天,曾经困扰他们的水患早已不见踪影。而这一切得益于他们反复试验总结的一套治水宝典:以南北走向贯穿连接各平盘的主干排水沟为中轴,东西区分别合理设置集水坑,巧妙调整平盘坡度,精准挖设排水沟,在水流过路之处埋设涵管,如此一来让积水分区流走,再加上提前挖大深度“U”型沟降低剥离物含水率、采场反向搭接中间桥形成“双环”运输。一套“组合拳”下来,困扰煤矿边坡治理的难题全部被攻克。
“堵不如疏,疏不如引。”朝阳露天矿生产副矿长夏修武面对热火朝天的生产现场豪情万丈,“通过综合防治水措施,我们现在能够让水从东往西流,也能让水从下往上流。”
通过治理,朝阳露天矿各环节井然有序,极大降低了滑坡和事故风险,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同时,为全球同类煤矿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治水经验,产出煤炭的含水率从51%降至47%左右,煤炭质量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效益明显提升,安全和发展实现同频共振。
历经煤矿“水土”考验和机组“难咽”褐煤之苦,宝清煤电化公司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一体统筹煤矿和电厂发展,“1+1>2”的协同效应凸显。
向新而行 创新活力激越澎湃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2024年,宝清煤电化公司400亩大豆喜获丰收,平均亩产370斤,经专家鉴定,量大质优。宝清县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如何确保在黑土地下采煤的同时不破坏耕地,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以腐殖酸开发为主的一系列耕地恢复办法给出了国神答案。
2022年,基于褐煤腐殖酸含量高的特质,宝清煤电化公司与化工公司合作建设的腐殖酸中试项目顺利通过72小时试运行,产品被用于朝阳露天矿排土场复垦。以腐殖酸作为土壤改良剂,可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生长,调节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孔隙度,并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同时,生产腐殖酸剩余的残渣还可用于电厂发电,真正做到了煤炭资源取于土地、用于土地。
朝阳露天矿采取内排土场整平、沉降监测和试验田建设等综合治理措施,通过科学配比腐殖酸、秸秆生物炭、粉煤灰和生物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肥力,并通过研究土壤理化性质,选用具有固氮优势的大豆,实现复垦区100%种植,每公顷大豆年可吸收1.73吨二氧化碳,仅2024年就吸收了35.84吨二氧化碳,碳汇作用明显。
同时,宝清煤电化公司自主研发了大比例智能掺混生物质降碳技术,将预处理过的玉米秸秆、牛粪、稻秆等生物质与原煤混合使用,采用共磨共燃或分磨分燃方式,实现电厂锅炉12%至15%的额定热输入,并通过开展生物质气化耦合发电项目提质增效。两大项目实施后,预计每年可降低碳排放量20%,公司发展“绿”含量更足。
如何让世界最难烧的煤种裂变出更多价值,做好“煤文章”、拓宽“煤路子”、发展“煤经济”,宝清煤电化公司作出的探索远不止于此。目前,公司正积极与外部公司合作规划建设生物科技化工示范园区,陆续生产腐殖酸、有机肥和褐煤蜡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航空航天涂料以及手机密封件等领域,通过科技创新,让宝清煤走向“星辰大海”。
高点谋划、脚踏实地,宝清煤电化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生态环保为己任,持续探索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新路径,不断拓展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消食导滞” 夯实能源安全基础
回望十六载耕耘路,宝清煤电化公司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素有“煤电基地”“北国粮仓”“天府之县”“湿地之乡”的美誉,煤炭远景储量占黑龙江省的40%。这里盛产的褐煤却因煤化程度低,热值仅有2100大卡,煤炭含水量高达48%至50%,导致机组发电效率低,输煤线和原煤仓频繁被堵,风扇磨损严重、检修不断,锅炉燃烧不充分、机组运行不稳定,安全环保和经营效益均面临极大挑战。
“机组投产之初,检修人员将帐篷搭设在给煤机旁,不分昼夜,每隔1个小时就要人工疏通堵塞在给煤机入口处的燃煤。”说起建厂之初的情况,运行集控副值班员肖苏鑫感慨道。
现在,这样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在多次调研、学习与实践中,宝清煤电化公司探索出气力清堵结合双旋转刮刀的方法,使燃煤得以顺利下落,破解了制约机组持续运行、电力稳定供应的第一道难题。适应朝阳露天矿特殊煤质的低负荷稳燃技术已在机组成熟应用,年发电量近50亿千瓦时,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可靠的电力保障。
疏堵结合 安全发展同频共振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路上阔步前行,如何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是宝清煤电化公司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朝阳露天矿地层岩土松散、褐煤抗压强度低,隐藏在地表下的三个含水层与三个隔水层相互交织,地下水疏而不绝,双重因素叠加导致矿井边坡承载力和抗剪强度远不及普通硬岩,边坡控制极为困难,滑坡、片帮时有发生,且内排土场基底泥化严重,排土作业举步维艰,安全风险极大。
曾几何时,每年雨季对于朝阳露天矿职工来说都是一场“重大战役”。“有一年雨水特别大,一连下了半个多月雨,采坑变成了一个大脸盆,满坑都是水,我们每天都要轮流出去检查,生怕出现安全问题。”朝阳露天矿采煤队队长洪金龙回忆起那段艰难岁月时依然满脸愁容。
但如今的朝阳露天矿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工作面规整,边坡稳如泰山,生产热火朝天,曾经困扰他们的水患早已不见踪影。而这一切得益于他们反复试验总结的一套治水宝典:以南北走向贯穿连接各平盘的主干排水沟为中轴,东西区分别合理设置集水坑,巧妙调整平盘坡度,精准挖设排水沟,在水流过路之处埋设涵管,如此一来让积水分区流走,再加上提前挖大深度“U”型沟降低剥离物含水率、采场反向搭接中间桥形成“双环”运输。一套“组合拳”下来,困扰煤矿边坡治理的难题全部被攻克。
“堵不如疏,疏不如引。”朝阳露天矿生产副矿长夏修武面对热火朝天的生产现场豪情万丈,“通过综合防治水措施,我们现在能够让水从东往西流,也能让水从下往上流。”
通过治理,朝阳露天矿各环节井然有序,极大降低了滑坡和事故风险,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同时,为全球同类煤矿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治水经验,产出煤炭的含水率从51%降至47%左右,煤炭质量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效益明显提升,安全和发展实现同频共振。
历经煤矿“水土”考验和机组“难咽”褐煤之苦,宝清煤电化公司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一体统筹煤矿和电厂发展,“1+1>2”的协同效应凸显。
向新而行 创新活力激越澎湃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2024年,宝清煤电化公司400亩大豆喜获丰收,平均亩产370斤,经专家鉴定,量大质优。宝清县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如何确保在黑土地下采煤的同时不破坏耕地,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以腐殖酸开发为主的一系列耕地恢复办法给出了国神答案。
2022年,基于褐煤腐殖酸含量高的特质,宝清煤电化公司与化工公司合作建设的腐殖酸中试项目顺利通过72小时试运行,产品被用于朝阳露天矿排土场复垦。以腐殖酸作为土壤改良剂,可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生长,调节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孔隙度,并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同时,生产腐殖酸剩余的残渣还可用于电厂发电,真正做到了煤炭资源取于土地、用于土地。
朝阳露天矿采取内排土场整平、沉降监测和试验田建设等综合治理措施,通过科学配比腐殖酸、秸秆生物炭、粉煤灰和生物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肥力,并通过研究土壤理化性质,选用具有固氮优势的大豆,实现复垦区100%种植,每公顷大豆年可吸收1.73吨二氧化碳,仅2024年就吸收了35.84吨二氧化碳,碳汇作用明显。
同时,宝清煤电化公司自主研发了大比例智能掺混生物质降碳技术,将预处理过的玉米秸秆、牛粪、稻秆等生物质与原煤混合使用,采用共磨共燃或分磨分燃方式,实现电厂锅炉12%至15%的额定热输入,并通过开展生物质气化耦合发电项目提质增效。两大项目实施后,预计每年可降低碳排放量20%,公司发展“绿”含量更足。
如何让世界最难烧的煤种裂变出更多价值,做好“煤文章”、拓宽“煤路子”、发展“煤经济”,宝清煤电化公司作出的探索远不止于此。目前,公司正积极与外部公司合作规划建设生物科技化工示范园区,陆续生产腐殖酸、有机肥和褐煤蜡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航空航天涂料以及手机密封件等领域,通过科技创新,让宝清煤走向“星辰大海”。
高点谋划、脚踏实地,宝清煤电化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生态环保为己任,持续探索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新路径,不断拓展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