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中的女性力量
2025年03月20日
字数:1834
版次:04
◎ 李汝航
在闲适的午后,我翻开了伊北所著的《六姊妹》。这本家庭伦理小说,宛如一扇通往平凡中国家庭的窗,将家长里短与烟火人生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眼前。
故事起始于共和国成立初期,何常胜满怀建设祖国的热忱,毅然决然地带着全家从扬州江都迁至安徽。在那个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年代,何常胜满心期待能有个儿子传宗接代,延续何家的香火。然而,命运似乎与他开了个玩笑,此后的二十年里,家中接连诞生六个女儿。命运无常,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无情地夺走了何常胜的生命,何家老太太携手儿媳妇刘美心,与六个孙女一同挑起家庭的重担,就此开启了女人当家作主的岁月。
故事的脉络,从物资匮乏的困难时期徐徐铺展而来,途经改革开放的蓬勃浪潮,又历经下岗潮与下海经商潮的跌宕起伏。作者独具匠心,以何家六姊妹这些平凡女性的视角为切入点,不仅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一家人围坐饭桌前的琐碎日常,更生动展现了女人们在时代洪流中奋力拼搏、追求独立自主的飒爽姿态。这不仅仅是一部架构宏大、讲述家族三代人励志奋进的巨著,更是一部深度刻画与原生家庭从矛盾冲突走向理解和解的鲜活样本。
伊北曾谈及创作的初衷:“我希望借喜剧的形式,展现中国社会市井小人物的坚韧不拔。他们置身于宏大的历史变迁之中,却依然坚守着内心深处那些不曾改变的东西。家,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存在,既想挣脱其束缚,又被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紧紧牵绊。小说里六姊妹的人生,不过是生老病死、恋爱结婚这些世间常事,然而一旦融入特定的时代背景,便有了别样的韵味与内涵。”伊北凭借着细腻入微的笔触,将日常生活中的细微琐事描绘得活灵活现,读者仿佛能切身感受到何家姊妹们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听到她们在院子里的欢声笑语与偶尔的争吵拌嘴,真切地触摸到生活的温度。她不只是在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更是通过文字传递着激励女性自我成长的强大力量。
何家六姊妹性格截然不同,却个个被塑造得有血有肉、鲜活立体。大女儿天不怕地不怕,自幼便风风火火,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都能果敢应对;二女儿外表文静内敛,内心却藏着一股永不言败的倔强,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绝不轻易低头;三女儿生性乐观豁达,始终以灿烂的笑容直面生活的重重磨难;四女儿一心向往着诗和远方,对精神世界有着无限的憧憬与追求;五女儿善良隐忍,就像温暖的港湾,默默为何家抵御外界的风雨;六女儿争强好胜,对利益较为看重,行事果断干脆。在这个由女性支撑起来的家庭里,尽管历经岁月的沧桑巨变,却始终坚守着“家”的意义。
在细腻的文字中,这部小说通过对话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法尽显精妙。瞧,故事里老太太悠悠抛出问题:“什么叫家?”刹那间,众人思绪被点燃,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将心底对家的感悟和盘托出。有人语气笃定:“家不是餐厅,填饱肚子只是一时,填不满灵魂深处对温暖的长久渴望。”也有人感慨:“家可不是酒店,毫无冷冰冰的疏离感,处处洋溢着熟悉的暖意。”谈及家境贫富,有人喟叹:“家啊,无论贫穷或富裕,只要弥漫着温馨舒适的氛围,便是灵魂得以安放的温柔港湾。”说到房子大小,有人附和:“家不论房大房小,窗明几净,便能给予内心稳稳的安全感。”更有人激动地说道:“家绝非战场,犯不着争王争霸,把日子过得硝烟弥漫;家也不是擂台,不用时刻剑拔弩张,较个你高我低。漂泊在外,被生活的风浪拍打得满身疲惫时,家是心底最柔软处的牵挂,是一心向往的归巢;遭遇委屈难事,孤立无援、满心彷徨时,家是最坚实的依靠,是渴望紧紧依偎的温暖怀抱。”
老太太静静听完,目光温和,缓缓总结:“一个‘家’字,笔画简单,一笔一画,点撇横捺,恰好十笔,却非得用爱与包容、理解与陪伴去填满,做到十全十美,才能勾勒出一个圆满的家。”简简单单的话语,却道破家的真谛。在这世间,对待家的态度千差万别。有人被家庭的琐碎压得喘不过气,急切挣脱,奔赴所谓自由;有人却将家视作心灵的避风港,眷恋不舍,在风雨来袭时寻得安宁。这些看似矛盾的情感,在书中被作者精心编织,一一呈现,让我们透过文字,对“家”这个概念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洞察,也学会用耐心、爱心与真心,去构筑美好的亲情关系。
生活恰似一场满是未知的征途,没有绝对的公平与不公平。每一次挫折,都是成长的磨砺石;每一份顺遂,都是前行的助推器。我们要学小说里的何奶奶,怀揣积极向善的热忱,以平和如水的心境接纳命运的无常变幻。无论生活给予我们的是荆棘还是玫瑰,始终坚守善念,用心生活。如此,生活的每一次馈赠,都将化作生命里的宝贵财富,助力我们收获独属于自己的人生智慧。(作者单位:山东蓬莱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