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风匠的“全科诊疗”之道
2025年03月20日
字数:2402
版次:03
在轰鸣的厂房深处,一群身着蓝色工装的检修人员弯腰伏在3号锅炉一次风机旁,风机组组长李元炜手持听针贴在设备各部位,耳廓微动:“联轴器处无明显杂音,电机无明显杂音,油泵出口排空处杂音较为明显,初步判断管道内有空气,建议联系运行部切换油泵运行,进行进一步‘诊断’。”
这个承担着4台600兆瓦机组锅炉辅机检修维护任务的团队,二十几年如一日驻守前沿,在熊熊炉火与风机轰鸣交织的工业“丛林”中,书写着听风匠的传
奇故事。他们连续5年保持“零非停”纪录,用十余项创新成果、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多项先进荣誉,诠释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智慧和力量。
这个团队,就是国神公司2024年安全生产先进集体——河曲电厂锅炉二班,他们被称为锅炉辅机的“全科诊疗师”。
在钢铁丛林中织就防护网
“韩宇”
“状态良好!”
“苗硕”
“状态良好!”
……
充实而有序的一天在班前会点名中拉开序幕。
步入班组会议室,映入眼帘的便是取自司马相如《上书谏猎》中的警示之语,“明者远见于未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班组将其做成警示标语,来提醒全体职工在日常工作中要重视量的积累,凡事注重细节、未雨绸缪。2024年该班组共计开展安全培训3528人(次)、应急演练31次,查处各类违章81起,在实践中磨炼、在磨炼中成长,将各类安全隐患扼杀于萌芽。
“安全不是口号,是刻在肌肉里的记忆。”锅炉二班班长李广恒意味深长地说。班组严格落实“现场、现实、现在”管理要求和“五勤一线”工作法,坚持“精准监护”工作要求,对生产现场的作业项目进行全过程、无死角、全覆盖的安全管控,班组成员违章率显著降低。
守土有责不含糊,安全为先不放松。班组推行“设备身份证+管家”管理模式,将现场设备逐台落实到责任人。不断优化定期工作清单,提升消缺质量,重复性缺陷、同类型缺陷数量不断下降,较2023年同期缺陷发生率下降36.7%。2024年顺利完成2号机组A修、4号机组C修等各级检修工作任务及一次风关断挡板门改造、磨煤机绞笼支撑棒升级改型等技改项目,有效提高了设备可靠性及节能水平。班组连续3年被评为“电力业务四星级班组”。
“2号炉定排水泵巡检无异常”“防寒防冻检测温度无异常”……凌晨2点的锅炉房内,蓝色安全帽依旧在设备间流动,手电筒的光束划破夜色,像一群穿梭在管道间的夜鹰。
用科技“焊枪”延展效益链
“师傅,这是什么设备?”
“这个是频谱分析仪,你看这条频谱图曲线。”
“这些参数如同风机的‘体检报告’,为我们停机检修提供精准的导航……”
在4号炉引风机房,技术人员手持频谱分析仪,如同乐师穿梭在风机的关键部位,捕捉着风机振动的每一个音符,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探寻着风机健康的奥秘。
面对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和不断提高的环保要求,节能降耗已成为各发电企业适应新形势、降低发电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要求和考核手段。班组紧密围绕劳模创新工作,结合“青年科技创新日”等活动,组建攻坚克难QC小组,在攻克技改难题、开展小发明、小创新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他们发现磨煤机制粉单耗常年偏高,每年磨煤机消耗大量的钢球和电能,在全厂用电率中占据约13.53%的比重,“磨煤机节能改造”项目正式启动。“目标已定,行动宜速。”攻坚克难QC小组随即迅速投入文件编制、市场调研等各项筹备工作中。
“磨煤机制粉出力与煤粉细度要保持不变或优化。”
“高效节能衬板和高效耐磨钢球配套使用,磨煤机节能效果更好。”
“钢球级配也需要调整……”
创新工作室内,寒冷的冬日因热火朝天的攻坚氛围而显得温暖了许多。“一开始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大家都没放弃,在干中学嘛!”攻坚克难QC小组成员刘涛回忆道。项目实施后磨煤机电流降低约10A,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该项目成果荣获2024年煤电新质生产力技术创新成果特等奖殊荣。这一荣誉不仅彰显了公司在煤电领域的技术创新实力,也体现了项目团队在提升煤电生产效率和环保水平上的不懈努力和卓越贡献。
除了技术改造,班组还特别注重在日常工作中挖掘节约创效新点子。在班组库房摆放着各种奇思妙想的“土发明”:用废旧油桶制作的火炉、检修拆除的风道旧板材制作的工具柜、边角料制作的支架……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实现了资源最大化利用,提升了职工动手能力,更为企业绿色发展之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传承中孕育检修生力军
“今天教你通过听轴承的‘心跳’来诊断它的健康程度。”引风机房内,锅炉二班副班长王龙将听针递给徒弟,“健康的轴承如溪水流过石头表面,可听到均匀而连续的哗哗声,你注意用心听这个声音。”
“世界万物皆在变,我们若不迈出变化的脚步,便是原地踏步。”“我们的工作就像给机组‘把脉问诊’,既要传承老师傅的火眼金睛,更要培养年轻人的科技嗅觉。”“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这些都是王龙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面对能源变革的浪潮,班组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机制,针对不同组别、不同岗位、不同技能水平人员推行“一车一策”,通过“我听+我讲”等形式开展技能培训,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在每个人的口袋里都珍藏着一个小册子,它不仅是日常携带的物件,更是个人成长成才历程的宝贵见证。2024年,班组3名成员参与的“磨煤机冷却水管反冲洗方式改进”项目获评国神公司“五小”成果优秀奖,1人荣获河曲电厂“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
班组通过设备振动分析、油质监测等预测性维护技术实现故障预判;结合节能改造、密封升级等环保技改项目,展现安全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协同转化;紧跟国神公司“三支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的步伐,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设备健康管理+环保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铁三角稳定”模式。
晨光熹微时,锅炉二班微信群里跳出新的设备状态分析。班组文件盒里整齐地存放着一沓厚厚的设备检测记录,这支平均年龄35岁充满青春与朝气的团队,用智慧扳手撬动创新之路,以工匠精神守护万家灯火,在新时代的工业画卷中书写着属于电力检修人的壮丽诗篇。
这个承担着4台600兆瓦机组锅炉辅机检修维护任务的团队,二十几年如一日驻守前沿,在熊熊炉火与风机轰鸣交织的工业“丛林”中,书写着听风匠的传
奇故事。他们连续5年保持“零非停”纪录,用十余项创新成果、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多项先进荣誉,诠释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智慧和力量。
这个团队,就是国神公司2024年安全生产先进集体——河曲电厂锅炉二班,他们被称为锅炉辅机的“全科诊疗师”。
在钢铁丛林中织就防护网
“韩宇”
“状态良好!”
“苗硕”
“状态良好!”
……
充实而有序的一天在班前会点名中拉开序幕。
步入班组会议室,映入眼帘的便是取自司马相如《上书谏猎》中的警示之语,“明者远见于未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班组将其做成警示标语,来提醒全体职工在日常工作中要重视量的积累,凡事注重细节、未雨绸缪。2024年该班组共计开展安全培训3528人(次)、应急演练31次,查处各类违章81起,在实践中磨炼、在磨炼中成长,将各类安全隐患扼杀于萌芽。
“安全不是口号,是刻在肌肉里的记忆。”锅炉二班班长李广恒意味深长地说。班组严格落实“现场、现实、现在”管理要求和“五勤一线”工作法,坚持“精准监护”工作要求,对生产现场的作业项目进行全过程、无死角、全覆盖的安全管控,班组成员违章率显著降低。
守土有责不含糊,安全为先不放松。班组推行“设备身份证+管家”管理模式,将现场设备逐台落实到责任人。不断优化定期工作清单,提升消缺质量,重复性缺陷、同类型缺陷数量不断下降,较2023年同期缺陷发生率下降36.7%。2024年顺利完成2号机组A修、4号机组C修等各级检修工作任务及一次风关断挡板门改造、磨煤机绞笼支撑棒升级改型等技改项目,有效提高了设备可靠性及节能水平。班组连续3年被评为“电力业务四星级班组”。
“2号炉定排水泵巡检无异常”“防寒防冻检测温度无异常”……凌晨2点的锅炉房内,蓝色安全帽依旧在设备间流动,手电筒的光束划破夜色,像一群穿梭在管道间的夜鹰。
用科技“焊枪”延展效益链
“师傅,这是什么设备?”
“这个是频谱分析仪,你看这条频谱图曲线。”
“这些参数如同风机的‘体检报告’,为我们停机检修提供精准的导航……”
在4号炉引风机房,技术人员手持频谱分析仪,如同乐师穿梭在风机的关键部位,捕捉着风机振动的每一个音符,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探寻着风机健康的奥秘。
面对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和不断提高的环保要求,节能降耗已成为各发电企业适应新形势、降低发电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要求和考核手段。班组紧密围绕劳模创新工作,结合“青年科技创新日”等活动,组建攻坚克难QC小组,在攻克技改难题、开展小发明、小创新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他们发现磨煤机制粉单耗常年偏高,每年磨煤机消耗大量的钢球和电能,在全厂用电率中占据约13.53%的比重,“磨煤机节能改造”项目正式启动。“目标已定,行动宜速。”攻坚克难QC小组随即迅速投入文件编制、市场调研等各项筹备工作中。
“磨煤机制粉出力与煤粉细度要保持不变或优化。”
“高效节能衬板和高效耐磨钢球配套使用,磨煤机节能效果更好。”
“钢球级配也需要调整……”
创新工作室内,寒冷的冬日因热火朝天的攻坚氛围而显得温暖了许多。“一开始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大家都没放弃,在干中学嘛!”攻坚克难QC小组成员刘涛回忆道。项目实施后磨煤机电流降低约10A,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该项目成果荣获2024年煤电新质生产力技术创新成果特等奖殊荣。这一荣誉不仅彰显了公司在煤电领域的技术创新实力,也体现了项目团队在提升煤电生产效率和环保水平上的不懈努力和卓越贡献。
除了技术改造,班组还特别注重在日常工作中挖掘节约创效新点子。在班组库房摆放着各种奇思妙想的“土发明”:用废旧油桶制作的火炉、检修拆除的风道旧板材制作的工具柜、边角料制作的支架……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实现了资源最大化利用,提升了职工动手能力,更为企业绿色发展之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传承中孕育检修生力军
“今天教你通过听轴承的‘心跳’来诊断它的健康程度。”引风机房内,锅炉二班副班长王龙将听针递给徒弟,“健康的轴承如溪水流过石头表面,可听到均匀而连续的哗哗声,你注意用心听这个声音。”
“世界万物皆在变,我们若不迈出变化的脚步,便是原地踏步。”“我们的工作就像给机组‘把脉问诊’,既要传承老师傅的火眼金睛,更要培养年轻人的科技嗅觉。”“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这些都是王龙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面对能源变革的浪潮,班组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机制,针对不同组别、不同岗位、不同技能水平人员推行“一车一策”,通过“我听+我讲”等形式开展技能培训,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在每个人的口袋里都珍藏着一个小册子,它不仅是日常携带的物件,更是个人成长成才历程的宝贵见证。2024年,班组3名成员参与的“磨煤机冷却水管反冲洗方式改进”项目获评国神公司“五小”成果优秀奖,1人荣获河曲电厂“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称号。
班组通过设备振动分析、油质监测等预测性维护技术实现故障预判;结合节能改造、密封升级等环保技改项目,展现安全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协同转化;紧跟国神公司“三支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的步伐,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设备健康管理+环保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铁三角稳定”模式。
晨光熹微时,锅炉二班微信群里跳出新的设备状态分析。班组文件盒里整齐地存放着一沓厚厚的设备检测记录,这支平均年龄35岁充满青春与朝气的团队,用智慧扳手撬动创新之路,以工匠精神守护万家灯火,在新时代的工业画卷中书写着属于电力检修人的壮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