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长卷里的温情密码
2025年03月18日
字数:1738
版次:04
大年初一,傍晚六点半的机场候机厅里,两个母亲弓着背,挤在长椅的一角,手机的蓝光映照着她们因紧张而紧抿的嘴角。当“长白山门票预约成功”的弹窗亮起,玥玥妈妈激动地抓住我的手腕。这场仓促起意的北国之旅,就在抢票成功的烟花特效中,拉开了序幕。
飞机降落在长春时,积雪正把整座城市小心地装进水晶球。铲雪车的探照灯刺破雪幕,机械臂掀起雪浪的弧度像极了海浪。孩子们把脸颊贴在车窗上,呵出一团团白雾,看着深夜里身着橙色工装的工人忙碌的身影,恍然间明白了为何这片零下三十摄氏度的土地,依然能保持蓬勃的生机。这座城市用深夜作业的轰鸣声,给我们上了关于东北韧性的第一课:严寒淬炼出的,是比钢铁更具韧性的温暖力量。
在长白山站,房东大姐裹着红围巾向我们热情挥手,就连她说话时呵出的白雾里,都带着盈盈笑意。她精心设计的行程,就像俄罗斯套娃,处处藏着惊喜:天池畔的雾凇忽然抖落一身碎玉般的冰晶;长白山上的温泉袅袅升腾起几缕暖烟,驱散了周遭的寒意;魔界漂流时,粼粼波光中,雾气轻柔地笼罩着沿岸的枯木与霜花;老里克湖的驯鹿用潮湿的鼻尖轻轻触碰孩子们的掌心;马拉爬犁悠悠地颠簸前行,一路的雪霜让人沉醉其中;雪地摩托掀起飞扬的雪花,伴随着东北汉子爽朗的一声“抓紧咯”。最难忘的是某个清晨,大姐像变戏法似地掏出冻梨,教我们用铁勺挖出带着冰碴的甜蜜果肉——这是只有北纬42度的独特气候才能孕育出的冬日美味。
开往延吉的越野车碾过雪原,司机师傅的单口相声,比车内的暖气更让人心里熨帖。“瞅见没?那车在雪地里开得嗷嗷的,外地来的都不敢这么开!”当我在雪乡因水土不服,难受得蜷缩成一团时,是民宿老板娘用搪瓷缸煨热的二米粥,让我的肠胃重新找回了温暖的感觉。黄澄澄的小米裹着莹润的米油,这是东北人用食物书写的温暖药方。大秃顶子山雪深及腰,孩子们就像雪地精灵,从雪洞窜出,又在雪坡上嬉笑滚落,笑声震落了树梢的雾凇。
抵达哈尔滨,民宿大姐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在地生活”课。她热情地分享着这座城市的美食地图:在马迭尔冰棍店与圣索菲亚教堂之间,藏着最正宗的扁形糖葫芦,咬上一口,酸甜的滋味瞬间在口中散开,那是专属于冰城冬日的甜蜜;道里菜市场,是烟火气与美食的汇聚之地,那里的格瓦斯是鲜酿的,开瓶瞬间,发酵的香气四溢飘散,轻抿一口,清爽又畅快,是别处寻觅不到的地道风味。说到冰雪大世界,她满脸关切,再三叮嘱我们一定要把暖宝贴塞进雪地靴夹层,“那儿可冷得很,一定要做好保暖!”购物攻略也必不可少,“中央大街37号的面包和红肠,味道正宗,可千万别错过。还有50号的哈利波特主题店,很有意思,可以进去逛逛。”每次我们裹着一身寒气从外面游玩回来,推开门,小屋里暖烘烘的热气便将我们紧紧包裹。
返程的绿皮火车就像一个流动的人间剧场。当玥玥妈妈脸色发白,整节车厢迅速开启“紧急程序”。邻座小伙默默起身,用三个小时的站立诠释了东北汉子的担当。当乘务员推着餐车喊“借光”穿过人群时,整个车厢就像一组配合默契的多米诺骨牌,依次为其让路。窗外掠过的雪原将月光折射成细碎的银河,恍惚间,我仿佛看到长白山的雾凇、雪乡的米粥、哈尔滨的糖葫芦、冰雪大世界被冰封的太阳,都化作了银河里闪烁的星子。
这场仓促开启的旅行,最终被陌生人的善意串联成了一串璀璨的珍珠。在澡堂弥漫蒸腾的雾气里,在格瓦斯发酵散发的甜香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东北独有的温暖。它是在澡堂蒸腾的雾气中,旁人轻声给予的善意提醒;是民宿大姐满脸笑意递来的冻梨,咬上一口,甜蜜的汁水在味蕾绽放;是雪乡大姐满含关切端出来的那碗热气腾腾的粥,驱散了身体的寒意,温暖了疲惫的心灵;是冰甜爽口的糖葫芦,举在手中,甜在心头;是雪地摩托后座上,东北汉子扯着嗓子喊出的那句“抓紧咯”,有力的声音震落肩头积雪的那股实在劲儿。就像民宿窗棂上那精美的冰花,须经历极寒天气方能凝结;东北人的古道热肠,正是这严酷自然环境所孕育出的独特“反骨”,在冰天雪地中,绽放出最炽热的人性光芒。
当飞机冲破云层,俯瞰逐渐缩小的黑土地,我忽然读懂了这片冰雪秘境的生存哲学——极寒催生极暖,凛冽反哺温柔。那些深夜除雪的轰鸣、民宿窗棂上的霜花、陌生人手心的温度,共同构成了中国北部的温情密码。冰雪终会消融,但这些瞬间凝结的温暖,将永远悬挂在记忆的屋檐下,成为照亮前路的冰灯。
飞机降落在长春时,积雪正把整座城市小心地装进水晶球。铲雪车的探照灯刺破雪幕,机械臂掀起雪浪的弧度像极了海浪。孩子们把脸颊贴在车窗上,呵出一团团白雾,看着深夜里身着橙色工装的工人忙碌的身影,恍然间明白了为何这片零下三十摄氏度的土地,依然能保持蓬勃的生机。这座城市用深夜作业的轰鸣声,给我们上了关于东北韧性的第一课:严寒淬炼出的,是比钢铁更具韧性的温暖力量。
在长白山站,房东大姐裹着红围巾向我们热情挥手,就连她说话时呵出的白雾里,都带着盈盈笑意。她精心设计的行程,就像俄罗斯套娃,处处藏着惊喜:天池畔的雾凇忽然抖落一身碎玉般的冰晶;长白山上的温泉袅袅升腾起几缕暖烟,驱散了周遭的寒意;魔界漂流时,粼粼波光中,雾气轻柔地笼罩着沿岸的枯木与霜花;老里克湖的驯鹿用潮湿的鼻尖轻轻触碰孩子们的掌心;马拉爬犁悠悠地颠簸前行,一路的雪霜让人沉醉其中;雪地摩托掀起飞扬的雪花,伴随着东北汉子爽朗的一声“抓紧咯”。最难忘的是某个清晨,大姐像变戏法似地掏出冻梨,教我们用铁勺挖出带着冰碴的甜蜜果肉——这是只有北纬42度的独特气候才能孕育出的冬日美味。
开往延吉的越野车碾过雪原,司机师傅的单口相声,比车内的暖气更让人心里熨帖。“瞅见没?那车在雪地里开得嗷嗷的,外地来的都不敢这么开!”当我在雪乡因水土不服,难受得蜷缩成一团时,是民宿老板娘用搪瓷缸煨热的二米粥,让我的肠胃重新找回了温暖的感觉。黄澄澄的小米裹着莹润的米油,这是东北人用食物书写的温暖药方。大秃顶子山雪深及腰,孩子们就像雪地精灵,从雪洞窜出,又在雪坡上嬉笑滚落,笑声震落了树梢的雾凇。
抵达哈尔滨,民宿大姐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在地生活”课。她热情地分享着这座城市的美食地图:在马迭尔冰棍店与圣索菲亚教堂之间,藏着最正宗的扁形糖葫芦,咬上一口,酸甜的滋味瞬间在口中散开,那是专属于冰城冬日的甜蜜;道里菜市场,是烟火气与美食的汇聚之地,那里的格瓦斯是鲜酿的,开瓶瞬间,发酵的香气四溢飘散,轻抿一口,清爽又畅快,是别处寻觅不到的地道风味。说到冰雪大世界,她满脸关切,再三叮嘱我们一定要把暖宝贴塞进雪地靴夹层,“那儿可冷得很,一定要做好保暖!”购物攻略也必不可少,“中央大街37号的面包和红肠,味道正宗,可千万别错过。还有50号的哈利波特主题店,很有意思,可以进去逛逛。”每次我们裹着一身寒气从外面游玩回来,推开门,小屋里暖烘烘的热气便将我们紧紧包裹。
返程的绿皮火车就像一个流动的人间剧场。当玥玥妈妈脸色发白,整节车厢迅速开启“紧急程序”。邻座小伙默默起身,用三个小时的站立诠释了东北汉子的担当。当乘务员推着餐车喊“借光”穿过人群时,整个车厢就像一组配合默契的多米诺骨牌,依次为其让路。窗外掠过的雪原将月光折射成细碎的银河,恍惚间,我仿佛看到长白山的雾凇、雪乡的米粥、哈尔滨的糖葫芦、冰雪大世界被冰封的太阳,都化作了银河里闪烁的星子。
这场仓促开启的旅行,最终被陌生人的善意串联成了一串璀璨的珍珠。在澡堂弥漫蒸腾的雾气里,在格瓦斯发酵散发的甜香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东北独有的温暖。它是在澡堂蒸腾的雾气中,旁人轻声给予的善意提醒;是民宿大姐满脸笑意递来的冻梨,咬上一口,甜蜜的汁水在味蕾绽放;是雪乡大姐满含关切端出来的那碗热气腾腾的粥,驱散了身体的寒意,温暖了疲惫的心灵;是冰甜爽口的糖葫芦,举在手中,甜在心头;是雪地摩托后座上,东北汉子扯着嗓子喊出的那句“抓紧咯”,有力的声音震落肩头积雪的那股实在劲儿。就像民宿窗棂上那精美的冰花,须经历极寒天气方能凝结;东北人的古道热肠,正是这严酷自然环境所孕育出的独特“反骨”,在冰天雪地中,绽放出最炽热的人性光芒。
当飞机冲破云层,俯瞰逐渐缩小的黑土地,我忽然读懂了这片冰雪秘境的生存哲学——极寒催生极暖,凛冽反哺温柔。那些深夜除雪的轰鸣、民宿窗棂上的霜花、陌生人手心的温度,共同构成了中国北部的温情密码。冰雪终会消融,但这些瞬间凝结的温暖,将永远悬挂在记忆的屋檐下,成为照亮前路的冰灯。
首页
上一期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