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二十载以“安”庆
本报通讯员 汪长健 马居易
2025年03月12日
字数:2191
版次:02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实干、奉献、创新、争先的精神永远不会消弭。
  从2002年安庆一期工程破土动工,到2015年安庆二期百万机组投运,再到如今安庆三期的智慧化转型,安徽公司安庆电厂这座皖西南能源重镇,在电力体制改革、能源保供攻坚、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浪潮中,于2025年初实现连续安全生产20周年,诠释了“为人民奉献光明”的不懈追求,谱写了一部央企担当的“安”字长卷。
  

初创维艰,铁军筑基守光明


  时间拨回20世纪90年代,集资办电、政企分开的电力体制改革浪潮汹涌而来。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电力需求与日俱增,规划中安庆一期两台300兆瓦机组的开工建设,将改变安庆境内没有大型电源点的历史,从根本上解决制约皖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力短缺问题。
  2002年11月28日,随着1号机主厂房第一罐混凝土的浇筑,安庆一期正式开工。
  当建设者们初抵施工现场时,眼前的景象堪称一片荒芜。建设者们从零起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从现场打下第一根桩基的那一刻起,安全意识便如同深深扎根的种子,在每一位建设者的心中生了根。
  2005年,经过无数个日夜的顽强拼搏与默默坚守,安庆一期的两台300兆瓦机组顺利通过满负荷168小时试运行,并成功实现并网发电。
  机组投产后,该厂并未有丝毫的松懈,而是持续不断地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其中“两票三制”等制度,犹如一道道坚固的壁垒,成为保障人员安全和设备稳定运行的坚强屏障。
  在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的政策指引下,安庆电厂积极响应号召,对300兆瓦机组实施增容改造,将其满载负荷提升至320兆瓦;为1、2号机组增加脱硝系统,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2025年2月18日,2台300兆瓦机组30%负荷深度调峰性能试验圆满收官,机组能效和调峰潜力被进一步发掘,老机组也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二上百万,精益运维铸丰碑


  2015年6月19日8时18分,继安庆二期3号百万机组5月31日2时58分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投产后,安庆二期4号百万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实现了安徽省政府提出的迎峰度夏前“双机投产”的目标,践行了集团向安徽省政府承诺在2015年迎峰度夏前全部投产的诺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电力需求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国家适时提出了“优化电力结构,发展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的能源政策。一时间,电力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技术革新与规模扩张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安庆电厂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迅速果断地启动二期2×1000兆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项目,决心在“上大压小”的政策指引下,开辟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一路走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安庆二期可以说是当时安徽公司的“生命工程”。项目建设期间,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安徽公司更是提出“举全公司之力管好一个项目”,该厂围绕“建设安全高效、低碳环保、以人为本、适度超前、世界一流的数字化标杆电厂”目标,在多方协调下,逐步筑牢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
  在安庆二期建设过程中,该厂面临着工期紧张、场地狭小、技术储备不足等重重困难。对一个当时只有334名职工,且毫无超超临界机组建设、运营经验的电厂,要同时保证安全生产、基建双线运行,更是难上加难。
  为保障一期安全生产“大后方”,并同时解决人才短缺问题,该厂从零做起,在一期实行四班三倒制度近1年,并组织抽调一批职工专门从事安庆二期生产准备,做实理论培训和现场实操,彼时的安庆二期所有副值、主值、值长均为一期转岗组成。在边基建、边生产、边学习的艰难过程中,该厂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决心,并屡获“安全生产十周年以上优秀单位”称号。
  

三次创业,数智转型谱新篇


  为了强化能源供应链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筑牢煤炭安全兜底保障,凸显煤电在新型能源体系中的基础保障与系统调节作用,安庆三期项目于2023年3月27日应运而生,满足安徽省及安庆地区“十四五”期间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2024年5月8日,项目喜获集团投资决策批复,正式迈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与此同时,2026年底前建成投产的目标也愈发明确,紧迫性日益凸显。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步履不停,新形势下,时代给予该厂的安全生产任务仍然没变,但“点多面广、多点并推、人手不足、任务巨大”这一难题在这个阶段被进一步放大。此外,安庆一期、二期分别投产20年、10年,面临着设备老化、技术迭代、频繁深调等多重挑战。如何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同时,推动数智化转型、加快安庆三期和配套新能源建设、开拓综合能源市场,成为摆在该厂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站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该厂迎难而上,全力打造“低碳、超净、智慧”电厂,以创新驱动发展,以数智引领未来,全力推动智慧电厂、智慧工地建设,发挥科技创新在安全生产、工程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能源转型升级,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3年以来,该厂综合运用大数据、5G等科技手段,强化数智技术应用赋能,推动传统火电设备更新升级。智慧巡检终端不断优化、“千里眼”对作业现场进行实时监控、球形煤场堆取料机无人值守有效防范职工职业病发生风险……一个个新技术、新装备“入驻”生产现场,用科技创新书写着企业安全发展的新篇章。
  二十载风华正茂,二十载砥砺前行。这座扎根皖江之滨的能源重镇,将继续把安全生产的基因融入每一次机组轰鸣,将创新求变的魄力注入每一轮转型升级。万里风劲,碧波潮生,这篇由皖江人、神皖人、国能人一一续写的“安”字长卷,正以崭新的姿态,铺展在浩荡的时代洪流之中。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