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引擎”书写时代答卷
2025年03月11日
字数:3267
版次:02
“生产控制大区的内部系统安全要求有哪些?”3月6日,江西神华九江公司信息运维人员郭先伟,借助集团自主研发的磐石云平台API,在公司搭建的本地化知识库——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实验室(DeepSeek)的智能引擎中,快速检索安全监控管理知识。
“《国能神华九江公司生产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监督管理实施细则》里有详尽规定,具体包括……”郭先伟迅速得到了准确答案。
今年3月,神华九江公司率先将DeepSeek智能引擎接入企业核心场景。依托集团自主研发的磐石云平台API与本地化部署的双重技术架构,搭建本地化知识库,将公司自建厂以来积累的机组运维经验、故障处理手册、安全管理档案等核心知识进行结构化数据清洗。有了DeepSeek的助力,员工通过智能问答系统可获得秒级技术指导,设备运行参数、工艺流程优化的训练模型也能通过持续学习实现自我进化。未来,公司将搭建基于DeepSeek技术框架的“虚拟电厂”仿真平台,把智慧生产深度嵌入机组监控,提高设备故障预警准确率;实现AI算法驱动的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全厂区,通过行为模式识别精准捕捉未戴安全帽、越界操作等违规行为,真正实现AI技术在能源生产、管理、决策全链条的深度融合,开启一场由智能化变革引领的产业革新。
神华九江公司作为江西省目前规模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素有“长江沿岸现代工业艺术品”之美誉。近年来,面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突破“增长极限”,勇当行业先锋、扛起发展重任?
“全面打造世界一流电站,建设‘美丽中国新样板、国能江西新动力’!”神华九江公司坚定不移地踏上创新发展与清洁高效之路,围绕打造低碳环保、技术领先、世界一流的数字化电站目标,不断探索与实践,为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争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贡献力量。
走进神华九江公司码头,一幅极具科技感的画面映入眼帘:无人驾驶的自动卸船机精准地挥舞着大抓斗,从万吨江轮上抓取煤炭,整个作业过程平稳而有序。
这一创新成果,源自该公司开展的抓斗卸船机无人驾驶系统研究及应用。该系统巧妙融合空间定位、智能传感、图形图像处理、智能模糊控制等先进技术,在不改变原操作系统的基础上,成功实现了抓斗卸船机的全自动卸船作业。操作人员只需在后方控制中心下达指令,卸船机便能借助雷达扫描,构建船舱内煤堆的三维动态数据库,并依靠人工智能算法出色地完成卸船任务。这一项目不仅大幅提升了码头的智能化管理水平,还为不同行业的同类设备提供了先进技术经验。去年7月,该项目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协会成果鉴定,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抓斗卸船机抓斗动态防摇技术更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在神华九江公司的发展宏图中,科技创新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自建厂伊始,公司就积极探索,以科技为引领,致力于打造先进的现代化电厂。2018年7月,该公司一期两台百万千瓦机组全面建成投产,主要环保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准。机组采用哈汽集团自主设计、研发、制造且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机组新技术,集成了高效回热等23项代表国内最先进的火电节能环保和创新综合提效技术,是目前国内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一次再热综合参数最高、热效率最佳、创新应用最多的机组,为公司实现高效清洁生产筑牢了坚实根基。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聚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提升清洁煤电生产力中塑造发展新优势,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姚振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神华九江公司深谙此道,为此打出了一系列优化创新“生态”的“组合拳”。
公司健全完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将科技创新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推进,明确了科技创新管理组织及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出台相关保障措施,确保创新管理体制机制高效运作。从创新项目的立项、实施到成果转化,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公司35岁以下青年员工占比超过50%,近三年入职的高校毕业生达55人,占员工总数的五分之一。为了培养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公司通过建机制、搭平台、强培训、重选用,精心打造年轻人才的“赛马场”。
2024年年初,该公司开展的青年英才公开选拔活动,便是激发青年员工创新活力的生动实践。85名青年员工踊跃报名参加选拔,报名参与率高达符合条件人员的97%。报名人员中,既有工作10余年、经验丰富的青工达人,也有刚入企的职场新人;既有同批入厂的“兄弟连”,也有并肩作战的“师徒组”,更有携手同行的“夫妻档”。许俊,原维护部热控机控班班长,是青年员工中的杰出代表。参加工作近10年来,他攻克风机振动大、机组协调优化等多项现场疑难杂症,牵头完成锅炉高温过热器、高温再热器全屏布置金属壁温测点等重大技改项目。
在神华九江公司,像许俊这样的青年人才不断涌现。公司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学习机会,鼓励他们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奋勇攀登。通过组织各类技术培训、技能竞赛、创新项目攻关等活动,充分激发青年员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营造出良好的创新“生态”。
科技创新的成果,最终体现在企业的发展成效上。在科技创新的强劲驱动下,神华九江公司成绩卓著,“成绩单”炫目亮眼。
走进公司二期扩建现场智能集控和应急指挥中心,白色的AI仿真机器人“电小九”热情相迎。
“您好!欢迎来到二期智慧工地现场,我是您的电厂智慧导览员‘电小九’,接下来就由我向您介绍智慧工地项目。神华九江公司二期2×1000兆瓦项目是国家能源集团在江西投资的重大支撑性电源项目,是江西省‘十四五’重大项目和支撑性清洁电源项目,采用新一代高效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技术,致力打造多能互补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
它不仅能详细介绍公司二期扩建项目的情况,还能通过智慧大屏展示项目建设的实时画面。鹰眼画面细致入微,360度超高清监测,让参观者不禁感叹科技带来的强大力量。
该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文义介绍说,智慧工地项目以“多源集成、智能感知、协同联动、智慧管控”为指导,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AR等技术,形成一套满足现场人、机、料、法、环全面监管的一站式智慧工程管控方案,实现了从传统被动式管理向智慧主动式管控的积极转变,全面提升了基建管理水平,荣获2024年全国电力行业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我手机上这个智慧工地APP,登录进去就可以监控到工地各个区域的情况。有了这个,我们随时都能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行为直接通报,现场人员5分钟内就会拿出处理结果,立行立改。”公司二期安监办安全监察主管易宝华介绍道。
智慧工地项目只是公司创新浪潮中的一朵美丽浪花。近年来,该公司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硕果累累。
——首创《I-POWER世界一流燃煤电站评价体系》,为行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通过智慧化场景应用、智慧电厂平台边缘服务、5G+专网融合、数据感知端协同作业,以自动化卸煤机、巡检巡操机器人、无人机巡检等智能自动设备,打造“水陆空”全面覆盖的智慧电厂;
——2024年12月,公司1号机组成功投运我国首台百万机组数字化与智能稳燃系统,实现多项创新核心技术在百万千瓦级燃煤机组上的首次应用,为我国大型燃煤机组稳燃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树立新标杆;
……
科技创新不仅带来技术的飞跃,也显著提升了公司的运营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能力。2024年,该公司一期两台机组零非停,实现了连续三年零非停目标,二期工程安全管理入选全国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应用试点项目;以优异成绩通过集团安全管理评审与安全性评价,获评集团安全环保一级企业;圆满完成迎峰度夏、御寒度冬及重要会议、节假日等重点时段的保电任务,电力保供“压舱石”“顶梁柱”作用凸显。
“聚链成势,星火燎原。一个个科技创新引领技术进步的鲜活故事,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清洁煤电先进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姚振感慨道,“下一步,我们将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重点打好科技创新与升级工程攻坚仗,让科技之光照亮企业创新发展之路。”
“《国能神华九江公司生产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监督管理实施细则》里有详尽规定,具体包括……”郭先伟迅速得到了准确答案。
今年3月,神华九江公司率先将DeepSeek智能引擎接入企业核心场景。依托集团自主研发的磐石云平台API与本地化部署的双重技术架构,搭建本地化知识库,将公司自建厂以来积累的机组运维经验、故障处理手册、安全管理档案等核心知识进行结构化数据清洗。有了DeepSeek的助力,员工通过智能问答系统可获得秒级技术指导,设备运行参数、工艺流程优化的训练模型也能通过持续学习实现自我进化。未来,公司将搭建基于DeepSeek技术框架的“虚拟电厂”仿真平台,把智慧生产深度嵌入机组监控,提高设备故障预警准确率;实现AI算法驱动的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全厂区,通过行为模式识别精准捕捉未戴安全帽、越界操作等违规行为,真正实现AI技术在能源生产、管理、决策全链条的深度融合,开启一场由智能化变革引领的产业革新。
神华九江公司作为江西省目前规模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素有“长江沿岸现代工业艺术品”之美誉。近年来,面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突破“增长极限”,勇当行业先锋、扛起发展重任?
“全面打造世界一流电站,建设‘美丽中国新样板、国能江西新动力’!”神华九江公司坚定不移地踏上创新发展与清洁高效之路,围绕打造低碳环保、技术领先、世界一流的数字化电站目标,不断探索与实践,为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争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贡献力量。
科技创新占据核心地位,“筋骨”越来越强劲
走进神华九江公司码头,一幅极具科技感的画面映入眼帘:无人驾驶的自动卸船机精准地挥舞着大抓斗,从万吨江轮上抓取煤炭,整个作业过程平稳而有序。
这一创新成果,源自该公司开展的抓斗卸船机无人驾驶系统研究及应用。该系统巧妙融合空间定位、智能传感、图形图像处理、智能模糊控制等先进技术,在不改变原操作系统的基础上,成功实现了抓斗卸船机的全自动卸船作业。操作人员只需在后方控制中心下达指令,卸船机便能借助雷达扫描,构建船舱内煤堆的三维动态数据库,并依靠人工智能算法出色地完成卸船任务。这一项目不仅大幅提升了码头的智能化管理水平,还为不同行业的同类设备提供了先进技术经验。去年7月,该项目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协会成果鉴定,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抓斗卸船机抓斗动态防摇技术更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在神华九江公司的发展宏图中,科技创新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自建厂伊始,公司就积极探索,以科技为引领,致力于打造先进的现代化电厂。2018年7月,该公司一期两台百万千瓦机组全面建成投产,主要环保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准。机组采用哈汽集团自主设计、研发、制造且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机组新技术,集成了高效回热等23项代表国内最先进的火电节能环保和创新综合提效技术,是目前国内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一次再热综合参数最高、热效率最佳、创新应用最多的机组,为公司实现高效清洁生产筑牢了坚实根基。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聚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提升清洁煤电生产力中塑造发展新优势,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姚振在多个场合着重强调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
打出系列“组合拳”,创新“生态”越来越好
科技创新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神华九江公司深谙此道,为此打出了一系列优化创新“生态”的“组合拳”。
公司健全完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将科技创新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推进,明确了科技创新管理组织及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出台相关保障措施,确保创新管理体制机制高效运作。从创新项目的立项、实施到成果转化,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公司35岁以下青年员工占比超过50%,近三年入职的高校毕业生达55人,占员工总数的五分之一。为了培养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公司通过建机制、搭平台、强培训、重选用,精心打造年轻人才的“赛马场”。
2024年年初,该公司开展的青年英才公开选拔活动,便是激发青年员工创新活力的生动实践。85名青年员工踊跃报名参加选拔,报名参与率高达符合条件人员的97%。报名人员中,既有工作10余年、经验丰富的青工达人,也有刚入企的职场新人;既有同批入厂的“兄弟连”,也有并肩作战的“师徒组”,更有携手同行的“夫妻档”。许俊,原维护部热控机控班班长,是青年员工中的杰出代表。参加工作近10年来,他攻克风机振动大、机组协调优化等多项现场疑难杂症,牵头完成锅炉高温过热器、高温再热器全屏布置金属壁温测点等重大技改项目。
在神华九江公司,像许俊这样的青年人才不断涌现。公司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学习机会,鼓励他们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奋勇攀登。通过组织各类技术培训、技能竞赛、创新项目攻关等活动,充分激发青年员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营造出良好的创新“生态”。
科技赋能点燃成果转化“新引擎”,“成绩单”炫目亮眼
科技创新的成果,最终体现在企业的发展成效上。在科技创新的强劲驱动下,神华九江公司成绩卓著,“成绩单”炫目亮眼。
走进公司二期扩建现场智能集控和应急指挥中心,白色的AI仿真机器人“电小九”热情相迎。
“您好!欢迎来到二期智慧工地现场,我是您的电厂智慧导览员‘电小九’,接下来就由我向您介绍智慧工地项目。神华九江公司二期2×1000兆瓦项目是国家能源集团在江西投资的重大支撑性电源项目,是江西省‘十四五’重大项目和支撑性清洁电源项目,采用新一代高效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技术,致力打造多能互补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
它不仅能详细介绍公司二期扩建项目的情况,还能通过智慧大屏展示项目建设的实时画面。鹰眼画面细致入微,360度超高清监测,让参观者不禁感叹科技带来的强大力量。
该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文义介绍说,智慧工地项目以“多源集成、智能感知、协同联动、智慧管控”为指导,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AR等技术,形成一套满足现场人、机、料、法、环全面监管的一站式智慧工程管控方案,实现了从传统被动式管理向智慧主动式管控的积极转变,全面提升了基建管理水平,荣获2024年全国电力行业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我手机上这个智慧工地APP,登录进去就可以监控到工地各个区域的情况。有了这个,我们随时都能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行为直接通报,现场人员5分钟内就会拿出处理结果,立行立改。”公司二期安监办安全监察主管易宝华介绍道。
智慧工地项目只是公司创新浪潮中的一朵美丽浪花。近年来,该公司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硕果累累。
——首创《I-POWER世界一流燃煤电站评价体系》,为行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通过智慧化场景应用、智慧电厂平台边缘服务、5G+专网融合、数据感知端协同作业,以自动化卸煤机、巡检巡操机器人、无人机巡检等智能自动设备,打造“水陆空”全面覆盖的智慧电厂;
——2024年12月,公司1号机组成功投运我国首台百万机组数字化与智能稳燃系统,实现多项创新核心技术在百万千瓦级燃煤机组上的首次应用,为我国大型燃煤机组稳燃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树立新标杆;
……
科技创新不仅带来技术的飞跃,也显著提升了公司的运营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能力。2024年,该公司一期两台机组零非停,实现了连续三年零非停目标,二期工程安全管理入选全国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应用试点项目;以优异成绩通过集团安全管理评审与安全性评价,获评集团安全环保一级企业;圆满完成迎峰度夏、御寒度冬及重要会议、节假日等重点时段的保电任务,电力保供“压舱石”“顶梁柱”作用凸显。
“聚链成势,星火燎原。一个个科技创新引领技术进步的鲜活故事,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清洁煤电先进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姚振感慨道,“下一步,我们将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重点打好科技创新与升级工程攻坚仗,让科技之光照亮企业创新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