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科创赋能书写实力答卷
——神东煤炭上湾矿砥砺前行推动智能化绿色矿山建设
本报通讯员 吴光丽 梁元祥
2025年03月07日
字数:2214
版次:03
  
  在神东煤炭第十届科技创新大会上,神东煤炭上湾矿凭借在科技管理、技术创新、成果推广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荣获“科技创新先进单位”称号。由该矿牵头研发的“神东矿区顶板水力压裂成套技术与装备研究及应用”“掘进人员接近防护系统”“一种瓦检员实操
  训练及竞赛场地模型”等科研项目获奖。
  一个个金光闪闪、凝聚荣耀的奖牌背后,是上湾矿干部职工奋发拼搏、不断创新的身影,这些荣誉更加坚定了他们在科技创新方面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信心与决心。
  聚能点燃创新引擎
  走进上湾矿超大采高大学生智能化采煤班创新工作室,综采一队副队长姬智正和几名工作室成员在黑板上画草图。只要井下遇到问题,不用特意通知,第二天大家一定会在工作室内集合,各自亮出看家本领,一番“头脑风暴”后,难题必将迎刃而解,这在上湾矿已经成为了雷打不动的定律。
  “整天和弟兄们在一线摸爬滚打,想得最多的就是怎样能让大家工作更安全、更轻松?”综采一队队长刘建宇说。及时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在工作室内解决问题,及时在工作面上应用成果,三个“及时”是创新工作室提出工作的要求。3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内,办公桌上摆放着各类图纸、资料,墙上贴满了各种设备电气原理图,黑板上画满了机械草图。
  上湾矿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着眼于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聚焦赋能、减负、创新、提效,交出创新工作亮眼成绩单。
  新型综采贯通挂网工艺,成功消除了顶板不稳定情况下施工锚索的安全隐患,使锚索施工数量减少41套,仅需两组共4人即可完成,较传统方法减少了10名施工人员。
  瓦斯检查工实操训练及竞赛场地模型是接近实际掘进工作面的模拟场地,成功解决了培训和竞赛缺乏现实模拟环境的难题。
  神东矿区顶板水力压裂成套技术与装备研究及应用项目有效解决了坚硬顶板造成的强矿压问题,显著降低了来压强度,有效规避了压架现象,实现了“零压架”事故。
  ……
  2024年,上湾矿完成的科技创新成果共荣获各级科技进步奖35项,其中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奖项13项,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奖项9项,内蒙古煤炭工业协会奖项4项,陕西省质量协会奖项2项,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奖项3项,中国质量协会奖项1项,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奖项2项,中国煤炭学会奖项1项。
  “近年来,上湾矿创新管理模式,注重人才培养,用科技创新催生矿井发展动力,集中力量破解安全高效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方面,针对灾害防控、应急处置等关键难题持续加大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显著提升了矿井安全保障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科技项目立项与实施、职工创新创效、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优化等一系列措施,夯实安全基础,推动安全管理提档升级,为实现绿色、安全、高效开采,打造智能化矿山注入新活力。”上湾矿党委书记、矿长张立辉说。
  赋能结出创新硕果
  上湾矿严格落实科技创新战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不断提高采、掘、安等关键技术装备水平,积极探索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工艺,将创新工作覆盖到矿井生产管理的各个领域,大力解决制约矿井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浅埋藏易自燃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防灭火关键技术,有效防止了自然灾害的发生,显著提升了上湾矿及整个矿区的自燃防治能力。”获得神东煤炭第十届科技创新“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的上湾矿通风副总工程师李玉福介绍着创新项目,“此项目确保了员工安全与健康,促进了高效安全生产,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上湾矿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成果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工作面来压预测的准确性,有效预防了回采过程中的冒顶和压架事故。“这一成果不仅大幅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还从根本上消除了处理冒顶事故的安全风险。随着大块矸石处理时间的缩短,有效生产时间得到增加,工作面月推进度平均提升了30米,回采效率提高了8.3%。”生产办副主任史佳斌介绍道。
  集智激发创新活力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发明家,但是人人都可以是创新者。”上湾矿鼓励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努力构建尊重人才、崇尚创新、鼓励全员创新创效的工作格局。
  上湾矿紧紧围绕制约安全生产、效率提升等方面的技术瓶颈进行攻关,两年来,共取得8项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发表科技论文63篇,其中核心期刊(含增刊)39篇。
  “员工们的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都来自生产一线,关键在于实用,也让大家有成就感。”通风队副队长段海亮说,“上湾矿成立多个创新工作室和科普教育基地,通过搭建创新平台,激励创新精神,积极与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交流合作,着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破解了诸多行业技术难题,大家搞创新发明的想法多、劲头足、积极性高。”
  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泉在于激活人才,培养高精尖人才。上湾矿现有工程技术人员313人,占全矿总人数的31.43%,其中正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职称7人。
  “上湾矿成立‘三支队伍’建设工作专班,优先支持重点培养对象的科研课题立项并提供便利条件,促进研究项目顺利进行。创造机会让职工参与对外学术交流,帮助大家开阔视野,了解煤炭发展前沿趋势,支持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与论文。”矿总工程师王新国介绍。
  这里,既有勇于挑战科技前沿、不断解开生产瓶颈的领军人才,也有敢啃硬骨头的普通科技工作者,他们带着对上湾矿的深厚感情、带着对科技事业的执着追求,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推动创新,成为矿区最鲜明的特征和最强劲的动力。
  科技创新不止,发展后劲十足。上湾矿将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姿态、创新的作为积极投身于各项工作当中,为全面提速建设智能化绿色矿山贡献力量。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