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寻找身边的雷锋
2025年03月05日
字数:1824
版次:04
■ 互助互爱的“得劲”班组
  我叫丁建新,是宁夏煤业灵新矿综采三队的一名采煤机司机。前些天,在井下作业现场,我们正全神贯注地紧张工作时,突然间,设备上的故障指示灯开始急促闪烁,向我们发出紧急呼救。
  我和工友们迅速围到设备旁边,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我们判断问题可能出在摇臂的核心部件上。时间紧急,每一分钟的延误都会影响煤炭产量,甚至可能引发安全隐患。我马上向旁边的老张喊:“老张,你快去向上级汇报,我联系维修人员,详细说明情况。”
  联系完维修班,我和工友并没有闲着,而是尝试通过手动操作来暂时稳定设备。由于井下空间极其有限,我们只能长时间保持弯腰的姿势,汗水如同断了线的珠子般顺着脸颊滑落,但没有人抱怨一句辛苦,大家都在与时间赛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修复设备。
  维修人员很快携带专业工具和备用零件赶到了现场,但仅靠一名维修人员显然会耽误时间。这时,旁边的工友们纷纷表示:“我们一起搭把手,速度会更快。”于是,大家迅速行动起来,有的协助拆卸损坏的部件,有的递送工具,整个现场忙碌而有序。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设备终于又“轰隆轰隆”响起来了,声音稳稳当当的。那一刻,大家脸上都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尽管身体已经疲惫不堪,但内心的喜悦却将一切劳累都冲刷得无影无踪。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在煤矿这个大家庭里,面对困难时,没有人会选择退缩。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互相帮助,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正是煤矿人最宝贵的财富。

(丁建新 口述 刘建功 整理)



■一袋面粉的温度
  春寒料峭的三月初,我的手机屏幕上跃动着一条信息:“面粉和大米都收到了,我替孩子们谢谢你们的捐赠!”这则消息来自大连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字里行间满载着感激之情。
  想起前几日,我照例与大连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保持着密切联系,问问最近孩子们有什么需求。老师提及:“孤独症儿童对衣物的材质异常敏感,大家捐来的很多衣服孩子都穿不了,如果能提供些米面粮油就帮大忙了。”这话被路过的小陈听见了,这个90后小伙儿当即说道:“姐,我能寄一份儿吗?不过,寄件人别署我的名字。”在他的执着坚持下,最终,包裹上署名的是“小陈”。
  小陈,全名陈威彤,是辽宁大开厂检修部热控班组的组长,他性格内向,言语不多,生活简朴,待人却极为真诚。在长达1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始终积极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将那股敢闯敢拼的实干劲儿和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化作满腔的工作热忱。他主导并成功完成了包括1号机组ETS改造、2号机组重要辅机温度测点升速率改造、炉膛负压吹扫及二次风量吹扫操作模块增设在内的多项技术革新,显著提升了设备的安全性能和运行效率。
  不久,教育学校的老师又发来一段视频,镜头缓缓掠过储物间的铁架,一袋袋面粉与大米整齐排列,最后定格在孩子们纯真无邪的笑脸上。我把这段视频拿去给小陈看时,他脸上也露出开心的笑容。
  雷锋日记中的那句“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仿佛在我们耳边回响。诚然,我和小陈或许并非光芒四射的太阳,但我们恰似春日里悄然融化的雪水,化作泥土中的涓涓细流,以我们微不足道的热量,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心灵。

(通讯员 吕梦菲)



 ■身边的“小雷锋”
  我是一名普通的铁路后勤维修工,身边有这样一位深受大家喜爱的后勤作业组长——侯燕辉,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侯子”,他可真是个热心肠的“小雷锋”。
  那天,我如常准备前往检查排水设备,却发现自己的“老伙计”——那个装满各种必需工具和重要资料的工具包不翼而飞。一时间,我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搜寻,几乎把可能的地方翻了个底朝天,却依然一无所获。
  正当我焦头烂额、手足无措之际,侯子出现了。他见我急得满头大汗,立刻上前宽慰道:“别急别急,咱们一起再找找,肯定能找到的。”随后,他耐心地引导我回忆最后一次使用工具包的时间和地点,并陪我一起,在那些可能遗落的地方展开了一场“地毯式”搜索。
  经过一番不懈努力,终于在一处较为隐蔽的设备间角落里发现了我的工具包。原来是我前一天检查设备时落在那儿了。侯子笑着把包递给我,说:“这下好了,东西找到了,你也能安心工作了。”那一刻,我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对他充满了感激。
  虽然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侯子在我最着急的时候伸出援手,让我特别感动。他总是这样,时刻关注着身边人的需求,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温暖和善意,就像雷锋一样,在平凡中闪耀着光芒,让我也暗下决心,以后也要像他一样,多去帮助身边的人。

(通讯员 孙昌礼)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