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物”变资源“包袱”变效益
2025年02月17日
字数:2288
版次:03
本报通讯员 申喜德
冬去春来,遥望长江,目之所及皆是美景,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居住环境更优美了,远远望去,一条绿色巨龙由西向东,川流不息,两岸不仅生态变好了,产业转型也是如火如荼,绿色正成为这里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动人底色。
坐落于国家级慈湖高新区的安徽公司马鞍山电厂,是一家有着30多年发展历程的传统火力发电企业。该厂聚焦绿色转型,统筹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绿色低碳产业培育和能源结构调整,积极探索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的有效路径,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在“泥”中掘“金”,全力打造“无废工厂”。截至2月1日,该厂累计掺烧城市污泥达12.4594万吨,真正把“废物”变成资源,把“包袱”变成效益,不断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底蕴”。
借势而谋 彰显国能担当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污水处理量的逐年增加,传统的污泥堆肥、填埋等处置方式已难以满足国家环保政策的要求。为提高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马鞍山市出台发布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总体规划,围绕污泥处置设施建设、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等关键环节,积极推动燃煤电厂进行耦合污泥焚烧技改。
立足于能源优势,突出产业推进,把前瞻布局高质量发展摆在最突出的位置。该厂闻“令”而动,迅速决策部署,迅速启动了城市污泥掺烧项目的前期准备,按照城市“无废细胞”创建方案及评估细则要求,成立“无废工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创建方案要求,完善整理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生活垃圾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组织管理与规章制度等方面创建材料。
“科技的不断进步,污泥干化技术、燃烧技术、污染物控制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为电厂污泥掺烧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我们拥有4台330兆瓦机组,炉膛温度高达1200多摄氏度,处理消纳11家市政水处理厂的污泥自然不在话下。”计划经营部主任黄帆在对接马鞍山市发改委、住建等部门时显得底气十足。
污泥处置项目分两期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污泥干化系统、贮运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设计处置规模为200吨/日,污泥处置过程严格执行联单管理制度,实现污泥产生、运输、处置全程可追溯,闭环化监管,项目被列为马鞍山长江大保护特许经营项目。
把脉去痛 守护绿色通道
在电厂,人们每天都能看到,一车车的污泥乘坐专车,到达电厂后,立即倒入湿污泥仓,然后用螺杆泵经过管道,经过一路颠簸输送到达蒸汽圆盘干燥机入口,干燥机像一个能自动翻面的大烤箱,污泥在这里被加热干化,“瘦身”成为含水量在35%~40%的干污泥以及由水蒸气和废气组成的污泥之气,经过简单休整后,便马不停蹄地被螺旋输送机带到下一站——输煤皮带,最终被送至锅炉焚烧,与此同时,污泥散发的臭气被负压抽气装置吸收,返回锅炉焚烧,这里就是马鞍山电厂投资建设的污泥掺烧项目现场。
机组由吃“细粮”迈入到“粗粮为主、粗细搭配”的“杂粮”时代,时常会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现象。项目运行以来,广大技术人员奋斗在一线,深挖设备潜能,优化系统工艺。利用设备停机检修间隙,专业点检长未代军带领团队,及时对设备进行改造,通过拆除1号、2号干化机内部的加长出料刮板,备受困扰的“堵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随之而来的是污泥耗汽量大幅减少,干化机干化效率明显提升。
在污水处理系统加装一组废水冷却器、更换疏水冷却器……一个个成功的改造案例,让系统运行起来更加流畅,“我们通过技改,彻底解决了污水生化池的温度高这一难题,现在的温度能完全满足生化菌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作为安徽公司首席燃料技师的未代军自信地说道。
向国家政策“借力”,向产业趋向“借势”,城市污泥在这里“摇身一变”,成为点亮万家灯火的电力资源,实现了“变废为宝”的华丽转身。在深度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马鞍山电厂在区域的作用已经远远不止供电、供热,更在城市的发展中还积极帮助消纳城市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泥、生活垃圾,为城市的发展发挥了应有的“经脉”调节作用。
生态共享 彰显社会责任
“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在马鞍山市“无废城市”建设中,“黑色污泥”的成功联合焚烧,把城市固废转变为电厂的金色燃料,在履行央企环保担当的同时,优化了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用实际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真正实现“老树发新芽”。
该厂燃料运行主管算了一笔账,“干化每吨湿污泥相当于节约燃煤68.1千克,2024全年下来,一共处置6万吨污泥,相当于减少4086吨燃煤,可以增发电量14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620吨。”
打造成为生态共享型燃煤电厂,服务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实现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当好综合能源服务的引领者、城市固废处置的终结者,降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风险,马鞍山电厂一直在为之奋斗。
“我们是全市首批‘无废工厂’单位,也是安徽公司第一家‘无废工厂’。我们对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全过程开展专项自主排查,统一纳入日常管理范围,不遗漏关键环节,不忽略污染物,不放过隐患点,这是我们强化危险废物管理的一贯要求。”该厂负责人对来厂调研的民营企业家介绍说,“我们不仅关注企业本身打造‘无废工厂’,还全力支持地方政府消纳11家市政水处理厂的污泥,助力打造‘无废城市’。”
污泥掺烧项目成功入围《火电企业综合能源服务暨数智化转型创新优秀项目案例征集》,荣获综合能源技术创新奖二等奖,并入选由中国电力市场协会组织的《综合智慧能源典型场景案例集》,马鞍山电厂也连续10年被评为安徽省环保诚信企业。
志行万里者,不足道而辍足,马鞍山电厂将传统燃煤电站转型成融入城市绿色发展的生态共享型燃煤电厂,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建设生态强省、打造“无废集团”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