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向“新”而行以“智”赋能
——宁煤红柳矿争做智能化建设标杆企业
2025年02月07日
字数:2143
版次:02
  

本报记者 谢睿 通讯员 杨涛


  智能化效果好不好,员工最有发言权。
  “两年前,我们就实现了在井下‘滴滴打车’。”
  “现在采煤,我们在地面就能操控,安全又高效……”
  员工们口中的这些变化,正是宁夏煤业红柳矿大力推进智能化建设带来的显著成果。继2021年红柳矿被列为全国首批71家智能示范煤矿建设单位后,经过三年不断提升完善,该矿向高级智能化示范煤矿昂首迈进。
  

智在赋能,“数字”大脑更加“聪明”


  1月16日16时20分,在红柳矿生产指挥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南金龙坐在智能化采煤系统操作台前,通过通信系统向井下工作面发出工作指令。几乎是同一时间,生产指挥中心开始无延时“直播”采煤作业过程:采煤机记忆切割,液压支架成组移架、自动跟机……大屏幕上,地面“智联”井下的智能化煤炭开采模式一览无余,气势恢宏。
  这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得益于红柳矿构建的云数据中心,研发基于统一数据模型的分布式数据采集交换系统和专业数据中台,实现资源快速自主发放,形成高效运营运维管理体系、云边协同创新架构体系及可持续演进的云数字平台,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形成煤矿统一标准数据湖,打通煤矿各系统关联,为智能矿山提供数字大脑。
  基于国家能源集团统一数据标准、工业互联架构,采用“云边协同”模式部署,覆盖煤矿安全、生产、调度、运营等业务领域的一体化综合性管控平台,具备数据采集分析、安全集中监测、生产集中控制、灾害综合防治等功能。
  目前,平台已完成煤矿监测监控、人员定位、调度通信以及“采、掘、机、运、通”等子系统数据标准化接入以及与智能通风系统、地质保障系统、手机APP终端软件等三方系统的数据交互共享。
  

智在安全,5G+为矿井生产保驾护航


  5G+矿鸿控制系统深度融合,实现了工作面操作人员在任意地点,通过搭载鸿蒙系统的手持终端与支架控制器的互联互通及远程控制功能,统一了工作面各设备之间的应用层数据协议标准,使机电设备数据间实现了互联互通。
  “2024年我们两个综采工作面实现了远程控制,每个工作面只需两名员工作业即可,这意味着我们的矿井更加安全高效。”该矿负责机电工作的副矿长殷华介绍。
  回想起自己刚进入煤矿时的情景,综采一队员工范旭感慨地说,现在煤矿工人已经从“煤黑子”变成了“技术工”,只需轻触操作屏,机械设备便能自动运转、高效采煤,智慧化带来的不仅仅是矿井的安全高效,更是煤矿工人的一份体面与尊严。 
  辅助运输作为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系统,承担着人员、材料、设备的运输任务,由于战线长、设备多、流动性强,历来都是矿井安全管控的重点和难点。2022年,基于“5G通信+车联网”技术,红柳矿开展了智能辅助驾驶模式在煤矿的应用,并于当年实现新能源胶轮车在井下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开启了辅助运输“智能驾驶”模式。
  “智能驾驶”类似“滴滴打车”,员工可以通过PC端网站、手机端App两种方式进行约车,需求相似的乘车用户还能进行拼车处理,既节约了运输资源,又满足了用车需求。
  运输二队班长马伏贵指着手机里的用车申请单举例,申请人、所需车辆、用车事由等相关信息在系统内均有留痕,出了问题,谁的责任谁来负。同时,该系统还具备报警、市场化管理等八大功能,车辆使用过程中是否安全规范,里程、油耗、维修次数是否存在异常都可以通过系统留痕分析出来,有效提高了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据了解,自该系统运行以来,每日较以往减少出车8趟/次左右,全员劳动功效同比提升了15%,目前已安全运行1700多公里。
  

智在增效,做好创新融合文章


  近年来,红柳矿不断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四新”成为矿井提质增效的制胜法宝。
  “立井提升系统是煤矿运输的关键部分,以前存在数据采集不及时、设备监测不够智能等问题。”殷华介绍,红柳矿积极探索,形成了立井提升系统“电梯式”管理新模式,实现了系统数据采集离散化、设备监测智能化、调度操作集中化,确保了系统安全、高效、智能运行。新模式实施后,平均每月减少电量约4.3万千瓦时,每月节约电费约2.5万元,切实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益。
  针对井下巷道底鼓损坏或松软导致车辆行驶困难等问题,红柳矿积极试用轻质高强铺底材料,有效降低了破损路面对生产运输的影响,保证了车辆安全运行。
  “以往打地坪1立方米要1400元,根据地质条件不同,每年要修复地坪3到5次以上,使用新材料后,1平方米只要1800元,而且可以重复利用8次以上。”殷华如是说。
  红柳矿在二号主水泵房水泵吸水管处积极探索使用“喂水泵”,通过运行实测,排水效率提高约25%,每月可节省盘根约12.6千克。实施空压机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将余热用于员工洗浴和衣服烘干系统,降低了空压机油温,提高了工作效率,每年可节省蒸汽费、电费约600万元。通过推广使用磁悬浮空压机,设备综合节能率高达20%,提高了运行效率。巷道快速喷浆作业系统喷射距离达300米以上,与传统喷浆机相比,具有清洁、劳动强度低、快慢可调、行走、远程操控等优势,有效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矿井地面远程遥控,采煤机“闻”令而动,生产运营集中监控,生产画面尽收眼底……曾经遥不可及的矿山“智慧梦想”如今在红柳矿逐一实现。
  让矿井生产更加安全高效,员工更加轻松幸福,红柳矿向“新”而行,以“智”赋能。新的一年,该矿将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灾害预警、智能通风、智能辅助系统以及智能化园区,争做行业智能化标杆企业。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