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听雪
2025年01月21日
字数:1442
版次:04

◎刘井林

  在静谧的冬日,当大雪纷纷扬扬而至,世界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唯有那雪落的声响,恰似大自然奏响的空灵乐章,动人心弦,引人遐思。
  雪落伊始,屏息凝神便能捕捉到那细微的“沙沙”声,宛如春蚕啃食桑叶,又似微风轻拂松林。这声音轻柔且绵密,那是天空与大地在悄声呢喃,倾诉着久别重逢的眷恋。每一片雪花皆是天空的信使,它们肩负使命,跨越浩瀚的苍穹,赶赴这尘世的邀约。此时,若踱步于户外,在昏黄灯光的映照下,可见那雪花犹如点点碎玉飘落,刚一触地便化作剔透的水珠,浸湿了一小片砖石。那轻微的“滴答”声与雪落声交融在一起,仿佛一曲美妙的和声。
  忆起古人,他们聆听雪落,更添几分诗意与情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在那欲雪的黄昏,守着温暖的炉火,静候雪的降临,他听到的,是雪前的静谧与期许,是友情与美酒交融的闲适。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身处冰天雪地之中,或许听到了雪花融入寒江的声音,那是孤寂与坚毅的共鸣,是于逆境中坚守本心的高歌。魏晋时期的孙康,家境贫寒却痴迷读书。在一个寒冷冬夜,大雪过后,雪地映着月光。孙康惊喜地发现这雪光可助他读书,那雪光清冷,他却浑然不觉。书页翻动声与他轻轻的诵读声,和着雪的静谧之声,见证了他在困境中对学问的不懈追求。“雪夜访戴”的王徽之,在大雪之夜,心头忽念好友戴逵,他于漫天飞雪中,乘舟前往。舟行水上,雪花飘落江面,兴许他听到雪花与江水交汇的声音,那是思念与率性的交织。待至戴逵家门口,他未入而返,“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其洒脱随性,令人倾慕。孟浩然钟情于踏雪寻梅,他在大雪天骑驴缓行于山间,驴蹄踏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动静,伴随着他对梅香的寻觅。当终于寻得梅花,那雪花落在梅枝上的声音,宛如梅与雪的悄语。他在雪中赏梅,是否也会想起诗友王维,共赏这天地间的洁白胜景。而“程门立雪”的杨时与游酢在大雪中静立,他们听到的又是什么?是雪花堆积的动静,是自己对知识的尊崇与敬畏。那一尺多深的积雪,铭刻着他们求学的坚定信念,每一片雪花落下的声音,都化为了他们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还有那“湖心亭看雪”的张岱,在大雪三日之后的夜晚,独往湖心亭。他在舟中听到的,是桨划开水面的“哗啦哗啦”声,是雪花飘入西湖的“簌簌”声,那万籁俱寂中的丝丝声响,绘就了他心中独一无二的西湖雪景,也让我们在数百年后,依然能透过文字,感受到那一片清幽与寂寥。
  雪夜漫漫,围炉而坐,听着窗外的风雪声,思绪继续飘远。“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想起远方的亲友,他们是否也在这雪夜,守着一份温馨,听着同样的雪落声?又或是在归途中,艰难地跋涉,听着风雪的呼啸,心中满是对家的思念与渴望。此时的雪声,化作了情感的纽带,串联起千里之外的牵挂。在这听雪的时刻,不禁思索起雪与世间万物的关系。雪以其纯净洁白,让世界回归到最初的宁静与本真。它宛如一位公允的评判者,不偏不倚,无论高山低谷,无论繁华僻壤,皆被它一视同仁地轻抚。而万物在雪中,也展现出各自的风姿与品性,松竹在雪中昂然屹立,梅花在雪中绽放芳华,它们与雪相互烘托,构成了一幅幅绝妙的画卷。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听雪,实则是倾听内心的声音。在这纷繁复杂的尘世中,我们常常被琐事羁绊,被欲望束缚。而雪落的声音,就如一把密钥,能开启心扉深处那扇宁静之门。在这一片澄澈的世界里,我们可以静思过往,明辨得失,如同在雪中洗净身心的尘垢,让自己变得更加澄澈与通透,心境平和。
   (作者单位:平庄煤业老公营子矿)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