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变废为宝环保与效益双赢
本报通讯员 王彩丽
2025年01月14日
字数:1022
版次:03

  在国电电力上海庙公司的西北角,有一座不太起眼却至关重要的含煤废水处理间。这里,机器轰鸣,水流潺潺,它默默地承担着净化含煤废水、回收煤泥资源的重任。
  在发电过程中,煤炭从运输到储存、再到锅炉燃烧,各个环节都伴随着含煤废水的产生。这些废水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不仅会对周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还会造成煤炭资源的极大浪费。
  含煤废水处理作为发电厂环保体系中的关键一环,肩负着净化含煤废水、回收煤泥资源的重任。首先,废水通过格栅去除较大的煤渣颗粒,初步过滤后的废水进入调节池。接着,通过添加适量的混凝剂,使微小的煤颗粒凝聚成较大的絮体,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池底,形成煤泥。然后,经过斜管沉淀、过滤等一系列精细处理工序,确保废水达标排放,而收集起来的煤泥则被转运至专门的储存区域。经过脱水、干燥等加工处理后,这些煤泥可以重新作为燃料,送回锅炉燃烧发电。
  上海庙公司将煤泥与不同热值煤炭按不同比例混合燃烧,记录下每一次实验的数据和燃烧效果,反复进行实验,终于找到了最佳的混合比例,使煤泥能够在锅炉中稳定燃烧,不仅减少了煤炭的消耗,降低了发电成本,还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每天,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煤场,上海庙公司燃料运维部的运行人员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煤泥收集工作并不轻松,煤泥常常堆积在角落里,又湿又黏,给收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他们穿着厚重的工作服,穿梭在潮湿闷热的车间里,一锹一锹地清理着堆积的煤泥,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煤尘沾满了他们的脸庞,但他们从未有过怨言。在设备突发故障的深夜,检修的师傅们总是迅速响应,在昏暗的灯光下,争分夺秒地抢修,只为了让处理间尽快恢复运行,确保废水得到及时处理,煤泥不被浪费。
  2024年的8月,连续的暴雨使得煤泥含水量大增,几乎变成了一摊烂泥,常规的收集方法根本行不通。大家紧急商讨对策,有人提出利用虹吸原理,自制简易的抽吸装置。大家齐心协力,找来各种材料,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制作和调试,终于成功地将稀煤泥抽吸到了收集容器中,解决了燃眉之急,保障了煤泥收集工作的顺利进行。
  2024年,燃料运维部大约收集了9600吨煤泥,不但实现了煤炭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煤炭的综合利用率,有效降低了发电厂的煤炭采购成本,直接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煤炭污染物对水环境的污染,保护了周边河流、土壤等生态环境,为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也让上海庙公司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履行了应尽的社会责任。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