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寒风中与时间赛跑
本报特约记者 向 南
2024年12月31日
字数:1011
版次:03
  11月18日16时30分,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准能黑岱沟露天矿时,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保供战悄然打响。
  “轰隆隆、轰隆隆……”随着采场深处传来的巨响,南3抛掷爆破顺利完成,标志着新一轮的煤炭开采即将开始。而对于守护采场能源动脉的矿山供电人来说,他们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在供电队供电班组会议室内,班长高利民正紧锣密鼓地部署着任务:“运行一班的3个小组负责排查1号WK—35煤铲炮区内供电线路,确保无误后,给电铲恢复供电;运行二班的3个小组负责重新给3号WK—35煤铲敷设跨台阶电缆。大家要抓紧时间,务必在1小时30分钟内完成两台煤铲的供电恢复工作,保障夜班原煤生产顺利进行。”
  “收到!”各运行小组长的回答整齐划一。
  夕阳下,身穿橘红色工作服的供电队职工如同冬日里的一抹暖阳。风却带着冬的寒意,夹杂着细沙,猛烈地刮着,给线路隐患排查和高台阶敷设电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然而,这并未阻挡他们的脚步。
  “张工,3号WK—35电铲供电线路排查完毕,电缆完好无损,绝缘符合要求,可以恢复供电。”经过30余分钟的细致排查,运行一班班长张岳飞通过对讲机向矿调度指挥中心报告。
  “可以送电。”矿调度指挥中心传来肯定的回复。
  17时30分,随着3号WK—35电铲探照灯的亮起,运行一班职工们发出一阵欢呼。然而,喜悦并未持续太久,1号WK—35电铲的高台阶电缆敷设工作遇到困难。
  “高利民,1号WK—35电铲跨台阶电缆牵引绳索被卡住了,需要重新放一次。”运行二班小组长陈万轩焦急地报告。
  “收到,陈万轩。大家注意安全,我们把牵引绳索收上来,再重新下放。”高利民沉着冷静地指挥着。
  高台阶上下落差高达60米,且台阶下部碎石遍布,每一次牵引都是一次对体力与意志的考验。高利民和班组职工们一点一点地拽着绳索,寒风中,他们的双手被磨得生疼,后背已被汗水浸湿,但他们的眼神中却没有丝毫畏缩。
  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绳索成功下放到台阶底部。接下来的工作紧锣密鼓,放电缆、敷设电缆、连结耦合器……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与智慧。
  18时30分左右,随着1号、3号WK-35两台煤铲相继恢复供电,露天矿在穿采设备灯光的照耀下变得灯火通明,大型电铲挥舞着勺斗、重型卡车轰鸣而过,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回值班室的路上,供电队的职工们虽已饥寒交加,但他们的心中却充满了自豪与喜悦,不由自主地唱起了班歌《团结就是力量》,这歌声在空旷的高原上空回荡,传递着他们坚守煤海、助力保供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