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里的“打冰人”
2024年12月31日
字数:1343
版次:02
12月21日冬至这天,是今年晋北地区入冬以来最寒冷的一天,清晨气温降至零下21摄氏度,地处群山环绕的朔黄铁路原平公司龙宫站管辖的隧道群气温更低。
早晨6时整,天还未大亮,龙宫站供电班组副站长张寿康就早早来到第四打冰小组的驻地——长梁山隧道出口工务作业组。到达时,打冰小组正在集合队伍。张寿康今天的任务就是跟班作业,全过程盯控,为打冰人员保驾护航。
“大家准备好工具了,再详细检查一下头灯的电是否够用,防护用品是否带全了,一会儿打冰的时候,不要站在冰柱正下方,使用打冰镐时一定要注意安全……”6时10分,张寿康向打冰人员强调安全注意事项,隧道打冰工作即将开始。
龙宫站地处恒山与云中山的交接处,群山林立、沟壑纵横。12月进入深冬后,平均气温多在零下20多摄氏度,使穿行于群山隧道之中的铁路大动脉受制颇多。尤其全长12.78公里的长梁山隧道,是集团公司铁路运输板块最长的隧道。每到冬季,隧道漏水点就会在隧道壁结成厚重的冰柱。常常一夜间,隧道壁就“长出”几十个大小不一的冰柱。结冰如不及时清理,会严重危害列车运行安全,极端情况下会引发难以预计的后果。
6时30分,张寿康与其他6名打冰人员一同戴好头灯,进入长梁山隧道,开启了他们的“破冰”行动。在防护员李一凡的防护下,他们借助灯光,仔细查看隧道壁及拱顶的积冰情况。
隧道打冰镐是特制的,大约30斤重,镐柄约6米长,便于清除拱顶的冰柱。手拿打冰镐的职工一路仰着头,娴熟地挥动手里的镐柄,准确将冰柱击落。落下的碎冰顺着手臂、脖子钻进他们的衣服里,不一会儿,融化的冰水与汗水便把衣服浸透了。
拱顶除冰工作需要几个人轮流进行,平均每个人工作30分钟。他们的头几乎一直仰着、手臂一直举着,精准操控着又长又重的打冰镐,胳膊常常会不自觉地颤抖。
“大家要睁大眼睛,不要错过一根冰柱。”张寿康一边行走一边用手电照射检查,口头也不忘提醒。正说着,同行的打冰人员李睿发现侧壁有冰,另一名队员提醒拱顶也有冰。
张寿康停下脚步,朝李睿手指的方向看去,前方侧壁有一根约300毫米长的冰柱,在手电筒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闪闪发光。
当现场防护员确认上下行无车后,两名打冰人员抬着打冰镐走上道心,索帅伟手持镐尾、李睿持镐头,在冰柱的斜下方,“1、2、3,起……”6米长的打冰镐在一名打冰人员的用力向上抛掷下,腾空而起、直击冰柱。霎那间,长梁山隧道内,在微黄灯光的映射下,一幅供电人“斩冰亮剑”守护能源通道大动脉的打冰画卷徐徐拉开了帷幕。
镐起冰落,几根一尺长的冰柱,在打冰员一镐一镐击打中,现场噼里啪啦、冰花飞溅,随着“咔嚓、咔嚓”的声音,冰柱不断掉落下来。
站在近旁的李一凡挺直身子,集中精力向左向右认真瞭望。每隔几分钟,就会与前后800米处的联络员联系一次,确认列车信息及剩余时间。
10时20分,长梁山隧道的冰柱全部打完,收拾完散落在线路上的碎冰,张寿康带领打冰人员迅速整理工具,向下一处结冰点快速前进。
隧道内,阴冷的寒气浸透毛孔,让人无处躲藏。他们屏住呼吸,迎着列车的轰鸣声和强大的活塞风在泛黄的灯光照映下,“扫描”着每一处漏水点,眼光坚毅、步伐稳健,手中的打冰镐蠢蠢欲动,发现结冰点他们异常兴奋,打冰镐呼之而出,他们动作娴熟而坚定,“啪”的一声冰柱应声而落,敲落冰柱的畅快感油然而生。“走嘞,同志们,继续下一处。”张寿康招呼道。
早晨6时整,天还未大亮,龙宫站供电班组副站长张寿康就早早来到第四打冰小组的驻地——长梁山隧道出口工务作业组。到达时,打冰小组正在集合队伍。张寿康今天的任务就是跟班作业,全过程盯控,为打冰人员保驾护航。
“大家准备好工具了,再详细检查一下头灯的电是否够用,防护用品是否带全了,一会儿打冰的时候,不要站在冰柱正下方,使用打冰镐时一定要注意安全……”6时10分,张寿康向打冰人员强调安全注意事项,隧道打冰工作即将开始。
龙宫站地处恒山与云中山的交接处,群山林立、沟壑纵横。12月进入深冬后,平均气温多在零下20多摄氏度,使穿行于群山隧道之中的铁路大动脉受制颇多。尤其全长12.78公里的长梁山隧道,是集团公司铁路运输板块最长的隧道。每到冬季,隧道漏水点就会在隧道壁结成厚重的冰柱。常常一夜间,隧道壁就“长出”几十个大小不一的冰柱。结冰如不及时清理,会严重危害列车运行安全,极端情况下会引发难以预计的后果。
6时30分,张寿康与其他6名打冰人员一同戴好头灯,进入长梁山隧道,开启了他们的“破冰”行动。在防护员李一凡的防护下,他们借助灯光,仔细查看隧道壁及拱顶的积冰情况。
隧道打冰镐是特制的,大约30斤重,镐柄约6米长,便于清除拱顶的冰柱。手拿打冰镐的职工一路仰着头,娴熟地挥动手里的镐柄,准确将冰柱击落。落下的碎冰顺着手臂、脖子钻进他们的衣服里,不一会儿,融化的冰水与汗水便把衣服浸透了。
拱顶除冰工作需要几个人轮流进行,平均每个人工作30分钟。他们的头几乎一直仰着、手臂一直举着,精准操控着又长又重的打冰镐,胳膊常常会不自觉地颤抖。
“大家要睁大眼睛,不要错过一根冰柱。”张寿康一边行走一边用手电照射检查,口头也不忘提醒。正说着,同行的打冰人员李睿发现侧壁有冰,另一名队员提醒拱顶也有冰。
张寿康停下脚步,朝李睿手指的方向看去,前方侧壁有一根约300毫米长的冰柱,在手电筒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闪闪发光。
当现场防护员确认上下行无车后,两名打冰人员抬着打冰镐走上道心,索帅伟手持镐尾、李睿持镐头,在冰柱的斜下方,“1、2、3,起……”6米长的打冰镐在一名打冰人员的用力向上抛掷下,腾空而起、直击冰柱。霎那间,长梁山隧道内,在微黄灯光的映射下,一幅供电人“斩冰亮剑”守护能源通道大动脉的打冰画卷徐徐拉开了帷幕。
镐起冰落,几根一尺长的冰柱,在打冰员一镐一镐击打中,现场噼里啪啦、冰花飞溅,随着“咔嚓、咔嚓”的声音,冰柱不断掉落下来。
站在近旁的李一凡挺直身子,集中精力向左向右认真瞭望。每隔几分钟,就会与前后800米处的联络员联系一次,确认列车信息及剩余时间。
10时20分,长梁山隧道的冰柱全部打完,收拾完散落在线路上的碎冰,张寿康带领打冰人员迅速整理工具,向下一处结冰点快速前进。
隧道内,阴冷的寒气浸透毛孔,让人无处躲藏。他们屏住呼吸,迎着列车的轰鸣声和强大的活塞风在泛黄的灯光照映下,“扫描”着每一处漏水点,眼光坚毅、步伐稳健,手中的打冰镐蠢蠢欲动,发现结冰点他们异常兴奋,打冰镐呼之而出,他们动作娴熟而坚定,“啪”的一声冰柱应声而落,敲落冰柱的畅快感油然而生。“走嘞,同志们,继续下一处。”张寿康招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