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博物院遇见北疆
2024年12月26日
字数:1453
版次:04
工作原因曾在呼和浩特小住,宾馆附近几百米就是内蒙古博物院。不喜欢跟着导游走马观花,正好有可以解说的耳机,于是随心所欲地游走,在那儿消磨了小半天。
按时间顺序依次参观“远古世界”“文明曙光”“边关岁月”“大辽契丹”“交融汇聚”“解放之路”等,可以从古代、近代、现代的纵向线条大致了解内蒙古的历史。
“远古世界”孩子特多。是呗,有哪个小孩子能不喜欢恐龙呢。内蒙古博物院里的查干诺尔龙距今有一亿二千万年了,26米长,抬头有12米高,体重能有四五十吨,是目前亚洲最大也是白垩纪最大的恐龙化石。跟这么大的恐龙合个影,旅行回去估计能跟小伙伴显摆半天。展厅里,一会儿这个恐龙动腿了,一会儿那个恐龙抬头了,模拟的恐龙叫声此起彼伏,惹得孩子们一阵阵惊呼。想着我们现在的世界,原来是这些巨型动物的家园,不禁感叹。
博物院里文物众多,我用手机拍了几件精美藏品的照片,回来细搜才知道“鹰顶金冠饰”竟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的唯一一件“胡冠”实物,国宝级。头冠分上下两部分,上面是一只展翅的雄鹰,鹰头由绿松石制成,用金丝连接身体,能活动,其余部分都是金子做的。鹰脚下踩着个半球体,上面刻着四组狼吃羊的纹样。下面的三条半圆形金带由金条榫卯而成,雕有卧虎和马灯形象。整套冠饰气势磅礴,雄鹰高高在上,鸟瞰草原上虎狼咬噬马羊,推断应是匈奴最高统治者的王冠。
“黄金覆面”令我惊艳。墓主人辽代陈国公主和驸马萧绍矩非常恩爱,死后合葬,黄金覆面穿越生死,定格了他们的容颜和爱情。这个覆面出土时盖于公主面部,是根据公主生前真容用很薄的金片锤击成的,呈半浮雕形,五官清晰、面容安详,面具周边有33个穿孔,用细银丝连缀起来形成网络,保护遗体头部。契丹人认为“形不散则神不离”,贵族去世后会在遗体外面罩上银丝网络衣,保证遗体完整,应是求永生之意。由随葬品之丰厚,也可感知公主地位的显赫和辽国鼎盛期的辉煌。
“北疆桦歌”和“北疆印迹”展厅很好看,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可以用灿烂来形容。展厅文案也特精彩,一路走下来,浸润其中,边读边看,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飞天神舟”展厅里有一面锦旗,上书“飞船从内蒙古升空,航天员在内蒙古着陆”,彰显了内蒙古与航天事业的不解之缘。
我之前一直以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在江西,原来是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赫赫有名的“东风航天城”,成功发射了包括“东方红一号”在内的200多颗卫星和13艘神舟飞船等航天器,与内蒙古人民一起见证了我国载人航天一次次出征与归航的壮举!
“航天员的风采”里,杨利伟的照片排在第一个。杨利伟来自我的家乡绥中。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航,10月16日着陆,从太空安全返回地球,让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成现实,中国也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这是载入史册的重要里程碑。
而这些离不开内蒙古人民的奉献。为支援中国第一个陆上综合导弹试验靶场的筹建,额济纳人民把最好的土地——祖辈居住时的宝日乌拉草场献出来,自己则踏上了漫漫搬迁路,一搬就是十多年,额济纳政府也三移旗府。是各族人民的家国情怀和无私付出,赋予了这片土地无上光荣。在这里,前辈们“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悲壮誓言,最终成就了我们“敢上九天揽月”的豪迈自信。
我自小对内蒙古觉得亲近,喜欢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向往马背上的人生。秦时明月汉时关,往日的战马嘶鸣已无从寻觅,昔日的长城障塞如今雄风依旧。内蒙古博物院值得一来,来这里,听静默的北疆历史说话,读一部浓缩了北疆变迁与草原文明发展史的“百科全书”。
(作者单位:国电电力技术咨询分公司)
按时间顺序依次参观“远古世界”“文明曙光”“边关岁月”“大辽契丹”“交融汇聚”“解放之路”等,可以从古代、近代、现代的纵向线条大致了解内蒙古的历史。
“远古世界”孩子特多。是呗,有哪个小孩子能不喜欢恐龙呢。内蒙古博物院里的查干诺尔龙距今有一亿二千万年了,26米长,抬头有12米高,体重能有四五十吨,是目前亚洲最大也是白垩纪最大的恐龙化石。跟这么大的恐龙合个影,旅行回去估计能跟小伙伴显摆半天。展厅里,一会儿这个恐龙动腿了,一会儿那个恐龙抬头了,模拟的恐龙叫声此起彼伏,惹得孩子们一阵阵惊呼。想着我们现在的世界,原来是这些巨型动物的家园,不禁感叹。
博物院里文物众多,我用手机拍了几件精美藏品的照片,回来细搜才知道“鹰顶金冠饰”竟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的唯一一件“胡冠”实物,国宝级。头冠分上下两部分,上面是一只展翅的雄鹰,鹰头由绿松石制成,用金丝连接身体,能活动,其余部分都是金子做的。鹰脚下踩着个半球体,上面刻着四组狼吃羊的纹样。下面的三条半圆形金带由金条榫卯而成,雕有卧虎和马灯形象。整套冠饰气势磅礴,雄鹰高高在上,鸟瞰草原上虎狼咬噬马羊,推断应是匈奴最高统治者的王冠。
“黄金覆面”令我惊艳。墓主人辽代陈国公主和驸马萧绍矩非常恩爱,死后合葬,黄金覆面穿越生死,定格了他们的容颜和爱情。这个覆面出土时盖于公主面部,是根据公主生前真容用很薄的金片锤击成的,呈半浮雕形,五官清晰、面容安详,面具周边有33个穿孔,用细银丝连缀起来形成网络,保护遗体头部。契丹人认为“形不散则神不离”,贵族去世后会在遗体外面罩上银丝网络衣,保证遗体完整,应是求永生之意。由随葬品之丰厚,也可感知公主地位的显赫和辽国鼎盛期的辉煌。
“北疆桦歌”和“北疆印迹”展厅很好看,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可以用灿烂来形容。展厅文案也特精彩,一路走下来,浸润其中,边读边看,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飞天神舟”展厅里有一面锦旗,上书“飞船从内蒙古升空,航天员在内蒙古着陆”,彰显了内蒙古与航天事业的不解之缘。
我之前一直以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在江西,原来是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赫赫有名的“东风航天城”,成功发射了包括“东方红一号”在内的200多颗卫星和13艘神舟飞船等航天器,与内蒙古人民一起见证了我国载人航天一次次出征与归航的壮举!
“航天员的风采”里,杨利伟的照片排在第一个。杨利伟来自我的家乡绥中。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航,10月16日着陆,从太空安全返回地球,让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成现实,中国也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这是载入史册的重要里程碑。
而这些离不开内蒙古人民的奉献。为支援中国第一个陆上综合导弹试验靶场的筹建,额济纳人民把最好的土地——祖辈居住时的宝日乌拉草场献出来,自己则踏上了漫漫搬迁路,一搬就是十多年,额济纳政府也三移旗府。是各族人民的家国情怀和无私付出,赋予了这片土地无上光荣。在这里,前辈们“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悲壮誓言,最终成就了我们“敢上九天揽月”的豪迈自信。
我自小对内蒙古觉得亲近,喜欢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向往马背上的人生。秦时明月汉时关,往日的战马嘶鸣已无从寻觅,昔日的长城障塞如今雄风依旧。内蒙古博物院值得一来,来这里,听静默的北疆历史说话,读一部浓缩了北疆变迁与草原文明发展史的“百科全书”。
(作者单位:国电电力技术咨询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