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鏖战24小时
本报通讯员 孙 奔
2024年12月09日
字数:1100
版次:03
  “6千伏铁路变开关跳闸,铁路信号消失,已影响到上部列车来煤翻卸进度,需要紧急处理。”11月28日23时,河北衡丰电厂电机班值班室里,值班人员李涛接到一通急促的电话。正值保供保暖的关键时期,他当机立断,带领青工王丙乐三步并作两步赶赴现场。
  经过仔细排查,李涛发现开关A、C相保险丝已熔断,且A、C相电缆的绝缘值为零,情况严峻,便立即向车间主任王宝杰汇报。“我马上到现场,先安排输煤电工班兄弟班组人员将铁路信号接上临时电源,机组‘口粮’容不得半点疏忽。”王宝杰嘱咐道。与此同时,青年骨干张琳博接到通知后赶到现场。夜幕中,一场抢修大战一触即发。
  该电缆采用桥架及直埋两段敷设,共四个终端头,终端头的检测没有问题。抢修团队迅速集结,经过紧急商议,决定先将电缆终端头断开,然后运用排除法一步步逼近故障点。不一会儿,电缆就被从终端头处一分为二。李涛使用绝缘电阻表进行测量时,众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表针摆动的方向。“确定了,是下半截电缆出了问题,基本可以断定为直埋电缆的问题。”
  在凌晨1时的寒风中,周围的氛围降至冰点。“这埋在土里多年的电缆可怎么查啊?”一句低沉而无奈的抱怨打破了沉闷。王宝杰随即安抚众人情绪:“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确实是一场硬仗,换个思路,细化一下分工,先把受到影响的负荷线路接上临时电源,这样咱们就有充足的时间把故障给揪出来。”
  11月29日7时,抢修队伍慢慢壮大起来。经过领导的及时联系沟通,借到了一套脉冲电缆故障仪运送到现场。有了仪器的加持,故障排查工作也有了底气。为尽早打赢这场硬仗,王宝杰把队伍分为物料准备、故障探测、高压试验三个小组,整个抢修现场,人员穿梭其间,忙碌而有序,宛如一台精密的机器,每个部件都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着探测组将故障范围划定至20厘米内,张琳博、王丙乐率先将仪器换为电镐、铁锹,进行刨沟作业。“这里有放电痕迹,看见故障点了。”听见这句话在场的人们都松了口气。原来随着土地沉降,电缆绝缘被石头硌伤,电荷积聚最终破口处绝缘被击穿。
  当夜色渐浓,时针悄然指向20时,随着故障点如迷雾般被层层揭开,他们立刻无缝衔接,投入到电缆头的紧张制作之中。“一定严格控制工艺,不然耐压试验过不去,前期工作就全白费了。”老师傅张忠祥叮嘱道。由于前期物料准备充分,剥电缆、打卡子、打磨绝缘层、压接线鼻子、热缩绝缘一气呵成。
  23时43分,耐压试验合格的好消息,通过对讲机从6千伏配电室传到电缆头制作现场及电缆终端头杆塔处。至此,经过成员们上下一心的配合,抢修队伍圆满打赢了这场历时近24小时的硬仗。
  寒冷的冬日中,抢修人员忙碌的身影成为了生产一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确保机组稳定运行,更为民生供暖安全筑起了坚实的防线。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