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石磨豆腐
2024年12月06日
字数:1198
版次:04

王 琪

  “爷爷,今天又做石磨豆腐啦?”
  “哈哈,是啊,这豆腐啊,可是咱家乡的老味道,怎么吃都不腻。”
  在我的记忆深处,爷爷做的石磨豆腐总是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那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段饱含情感的记忆。
  每次回到家,只要看到爷爷做石磨豆腐,就仿佛是在观看一场古老而又充满韵味的表演。爷爷先把精选的黄豆从麻袋里倒出来,那些黄豆颗颗饱满,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黄豆啊,得选好的,不然做出来的豆腐可不香。”爷爷一边挑选着黄豆,一边对我说道。
  接着,爷爷把黄豆浸泡在大木盆里,清澈的水慢慢没过黄豆。“要泡上几个小时呢,让豆子喝饱水,这样才能磨出豆浆。”爷爷坐在一旁,眼睛盯着木盆,像是在守护着什么宝贝。而这些被浸泡在清凉的水中的黄豆,恰似贪婪的小海绵,缓缓地吸收着水分,即将开启一场伟大的变身之旅。
  几个小时后,黄豆变得胖乎乎的。爷爷把泡好的黄豆一勺一勺地舀进石磨的小孔里。我好奇地凑上前去:“爷爷,我来推石磨吧。”爷爷笑着点头。我双手握住石磨的推杆,用力往前推,石磨缓缓转动起来,发出低沉的“吱呀”声。这声音,像是石磨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随着石磨的转动,白色的豆浆从石磨的缝隙间缓缓流出,沿着磨盘流进下面的桶里。
  “爷爷,这石磨磨出来的豆浆和机器打的有啥不一样啊?”我喘着气问道。
  爷爷说:“这可不一样喽。石磨磨得慢,能把豆子的香味都磨出来,机器打得快,可就没这个味儿了。”
  豆浆磨好后,爷爷把豆浆倒进大锅里。接下来是煮豆浆的过程,灶膛里的柴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映照着爷爷专注的脸庞。豆浆在锅中翻滚着,白色的泡沫不断涌起,像是一锅煮沸的白云。豆浆的香气也随之弥漫开来,先是淡淡的,随着温度的升高,香气愈发浓郁,充满了整个屋子,甚至能飘到屋子外的小巷子里,引得邻居家的小孩都伸长了鼻子嗅个不停。
  “爷爷,这豆浆能喝了吧?”我眼巴巴地看着锅里的豆浆。
  爷爷笑着说:“小馋猫,还没好呢,得点卤。”
  点卤是制作豆腐最关键的环节。当豆浆煮好后,爷爷把卤水缓缓倒入豆浆中,豆浆便开始发生奇妙的变化,原本均匀的液体开始凝结,逐渐形成了豆花。“点卤的量需要恰到好处,多一分则豆腐老硬,少一分则豆腐不成型。”爷爷凭借着多年的经验,精准地把握着这个度,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艺术家在雕琢着自己的作品。
  最后,豆花被爷爷倒入模具中,压上一块大石头,挤出多余的水分,豆腐就成型了。刚做好的豆腐,白白嫩嫩,还带着温热,用手轻轻一按,会有一点弹性。爷爷把豆腐切成小块,一部分用来做小葱拌豆腐,洁白的豆腐配上翠绿的小葱,再加上一点香油和盐,简单的调料却调出了极致的美味;还有一部分豆腐被爷爷做成了麻婆豆腐,红红的辣椒油包裹着豆腐,麻辣鲜香,让人欲罢不能。
  如今,每每回到家乡,我总会去磨盘旁回忆爷爷生前忙碌的情形,怀念那熟悉的石磨豆腐味道。每一口豆腐的清香,都有着浓浓的家乡味,无论走到哪儿都无法忘怀。
  (作者单位:平庄煤业元宝山露天矿)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