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打通“咽喉”要道
2024年12月04日
字数:1135
版次:03
  

本报特约记者 乔立宇

  “今天的任务是完成4号道岔线路连接,打通马家湾站与元宝山电厂的通道,调度命令已下达,现在开始作业。”11月22日8时,平庄煤业运输公司工电段的20多名员工开完班前会后,立即进入施工作业现场。元宝山段马家湾车站4号道岔升级工程施工进入倒计时阶段。
  “马家湾车站是最重要的编组站,呈‘X’形,东连元宝山露天矿和元宝山发电厂,西接国铁接轨站和元宝山工业园区,承担着平庄煤业煤炭保供和周边企业铁路货运重任。车站东侧4号道岔是连接马家湾站和元宝山电厂的‘咽喉’道岔,随着机车作业繁忙、行车密度增加造成道岔设备老化、隐患频出,已不能满足现有生产需求。”工电段段长陈爱民介绍道,“此次施工是将原有木岔枕变为水泥枕,道岔钢轨由43公斤升级为50公斤,配套实施信号改造工程。这对于我们来说可借鉴的经验比较少,施工难度非常大。”
  道岔升级改造施工从11月18日开始,该公司要求工电段全体员工拿出工务铁军战斗精神,抢工期、保质量,争取尽早完工,不影响煤炭保供运输。此时正值立冬时节,白天只有2摄氏度左右,天气比较冷,但在马家湾车站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作业现场切割钢轨火花四溅,多功能机铁爪上下翻飞,道岔一根根钢轨被放到固定位置,随后作业人员进入安装配件、紧固螺丝……大家三两人一组,配合默契紧张地作业着。现场多功能机的轰鸣声、对讲机的联控声、紧螺丝机器的嗡嗡声交织在一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在一旁进行细心指导,整个施工作业现场忙而不乱、紧张有序。
  “这次施工最大的难点是作业空间窄、交叉作业多、机械设备集中、施工协调困难。为了尽快完工,我们投入了轨道吊车、铲车、多功能机等多台大型机械设备进行作业,施工队伍克服诸多困难,提前划分工作任务,制定了现场统一指挥、多层防护、加强现场监管等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施工作业有序推进。”现场指挥员张立成说道。
  在4号道岔与原有线路钢轨连接上之后,石砟车马上进行撒砟作业。在工长的带领下,工务作业人员对道岔及前后连接处进行“起、拨、改”作业,捣固机在使用者的操纵下,匀速行走着,四条“铁爪”一下一下地捣固震动夯实,再松开上提,进行下一步流程。在机器捣固不到的位置,则是由人工手持燃油捣固镐进行作业,按照作业流程进行捣固,保证轨枕坚实牢固。电务技术骨干张明立和徒弟陈春雨配合进行道岔闭合试验,他俩时而蹲下调整拉杆间距误差,时而与车站值班员联控进行沟通确认,时而认真核对道岔转辙器连接杆与钢轨的密贴程度,不放过任何细节,保证拉杆连接处不会出现1毫米以上的误差。
  下午3时许,随着一声“施工结束,可以通车”,一列装满煤炭的列车缓慢通过4号道岔,通往元宝山发电厂。此次升级改造,提升了马家湾车站的通过性和运输能力,进一步满足平庄煤业煤炭外运和周边企业物资运输需求。

神华能源报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0 神华能源报社  
社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   邮编:750011  宁ICP备17001739号-1